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大国放火是点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军攻防战术的主要弱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29 14:36:29 2003) , 转信



发信人: BLC (小白), 信区: Aero       
标  题: 剖析美国 美军攻防战术的主要弱点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Nov 20 12:06:38 2000)

发信站: 南大小百合 (Mon Nov 20 10:20:33 2000) , 转信



一切事务都具有两面性。 战术也不例外,有强点就必然有弱点
。美军虽然作战理论先进,但也并非天衣无缝,仍然会有弱点可以利
用。
一、害怕伤亡,限制了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1、进攻战斗中,不敢大胆地实施机动,美军由于害怕伤亡,常
常是每当遭到守军的猛烈攻击(有时还不一定是猛烈的攻击) 时,
都要停下来, 召唤炮兵或航空兵实施远距离火力打击。遇到一般性
障碍,如雷场等, 并不是利用就便器材和现有装备设法实施快速破
障,而是远离障碍停步不前, 直等到工兵或破障分队开辟通路之后
才敢继续前进。因而明显降低了进攻速度,严重减弱了进攻锐势。
2、冲击过程中,下车地点离目标太近。美军条令要求,机械化
步兵要尽可能在坦克引导下乘车实施冲击。 但是、美军在战斗中,
为了避免伤亡, 常常是坦克一直冲击到距离守  堑壕线10米,步战
车冲击到距离堑壕线15米处才下车; 有时甚至冲过目标点以后才下
车。在这样的距离上, 坦克由于射击死角为10.8米,车载武器难以
发挥作用;步战车也只能用轻武器进行战斗, 其火力优势会明显减
弱。届时,如果熟悉地形、 依托阵地的守军能够充分利用反装甲武
器和其它各种歼敌手段, 在敌人冲击的过程中,从极为有效的近距
离上实施猛烈的攻击, 无论是坦克还是装甲战斗车辆,都难逃被击
毁的命运。乘车冲击的步兵也可能等不到抵达下车地点就已经车毁人
亡了。
3、防御战斗中,常常丧失近距离歼敌的有利时机。美军为了减
少伤亡, 极力避免让对方逼近自己。从美军角度看,这可能是因为
距离越近,美军的火力优势会越小。比如,到200米以内,间瞄支援
火力就无法使用, 只能靠直瞄火力与敌交战,因而火力对比的优势
将明显减弱; 到65米以内,正是“陶”式和“龙”式反坦克导弹发
射后解除保险的距离, 更无法对实施冲击的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造
成任何毁伤,美军届时只能使用装备数量有限的“劳” 式火箭简对
付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 相反,攻方的火力反而更能有效地发挥作
用,给美军造成大的伤亡。 所以,在战斗阵地防御中,美军常常是
每当攻方前进至距战斗阵地200~400米时, 即后撤至下一道防御阵
地。把消灭敌人的任务主要交给野战炮兵和反冲击部队。
二、步坦比例失调,严重影响战斗任务的完成
美军目前的步坦比例, 无论是装甲师还是机械化步兵师,表面
上看大约都是1∶1; 但细分析一下,那只不过是坦克和步战车数量
之间的比例, 而不是徒步步兵同坦克兵之间的比例。这里不妨再作
一点具体的分析:拿美军机步排来说,全排编制35人,配4辆步战车
。作战时,全排将兵力区分为乘车和徒步两个分队。即每车留有由3
人组成的乘车分队 (负责向徒步分队提供火力支援) 和其余人员
组成的徒步分队(负责遂行地面战斗任务) 。实际上,能够下车战
斗的人员只有23人(其中包括卫生兵和前方观察员) ,占全排总人
数的近66%。依此计算, 如果每个连战斗队内编有2~3个机步排和
2~1个坦克排,那么,可以下车徒步战斗的人员也只有46~69人。由
此可见,1个步坦均衡的,即由2个坦克连和2个机步连编成的营特遣
队 (每个坦克连编制员额按63人;机步连接109人;营部连接300人
计算),总兵力为644人。若按机步连辖3个排计算,两个机步连的徒
步步兵人数为138人,也就是说,即使是1个营特遣队, 能够下车徒
步战斗的人员也只有138人,占全营总兵力的21%。 如果营特遣队的
进攻正面按4公里、防御正面按6公里计算, 每公里正面上的徒步步
兵兵力密度分别只有:进攻38人;防御23人。 另外,战斗中,步兵
肯定会比任何其他兵种都更易遭受伤亡。如此少的步兵兵力, 若再
遭受一定的伤亡,就更难完成预定的战斗任务。如在防御战斗中,这
些问题还不算怎么突出,若是在进攻战斗中,问题就大了。 试想在
进攻中,部队要在敌火下边破障边冲击,肯定会遭受重大的伤亡。
等到要攻占敌人阵地、要肃  堑壕或地堡内的守敌时, 步兵可能就
所剩无几了。进攻战斗中,如果真的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和巩固阵
地,那么,整个战斗行动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此外, 徒步步兵数量少,还可能会给战斗行动带来许多其他方
面的问题: 一是兵力不足就必然会加大战斗分队之间的间隔,因而
易遭对方的渗透、 迂回和包围;二是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由于缺少
足够的步兵作掩护,很容易遭受对方步兵的近距离攻击;三是部队在
开进中,当遇到一般性问题时, 比如排除非战斗性障碍;查明丛林
地的通路;勘测溪流的水深等,都会由于徒步步兵兵力不足而长时间
地停滞不前,严重时还可能影响部队的战斗进程。
三、掩护部队地域广,兵力大,容易降低整体防御的稳定性
美军师在防御战斗中, 当兵力比较充裕时,一般都要组派一支
实力比较强大的掩护部队,作为整个纵深防御的第一梯队。一般情况
下,除了多达4~5个以坦克为主的营特遣队外,还包括:1个骑兵侦
察营、1个直升机营、数个直接支援和全般支援炮兵营、工兵分队和
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等。所有这些部队都统一由一名旅级指挥官指挥
、控制。
师长根据掩护部队的任务和兵力规模来确定掩护地域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 为了确保主战地域各旅能对敌人的进攻行动拥有充裕
的反应时间; 确保掩护部队拥有足够的机动空间,掩护地域至少要
有20~30公里的纵深。掩护部队地域广、兵力大,固然会对完成上述
任务有利。但也有许多可能会影响整体防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其主
要表现如下:
1、容易丧失依托坚固阵地实施防御的有利条件。防御比进攻之
所以占有优势, 就在于有足以掩蔽或掩护他的坚固阵地作依托,如
果派遣1/3~1/2的防御兵力脱离坚固的阵地, 前出至距主战地域
前沿前20~30公里的广大地域组织防御,就等于丧失了防御的这一有
利条件。这样做虽然能够达到掩护与警戒的目的,但却要付出更大的
伤亡代价。
2、容易遭敌分割、包困。为了起到对主战地域的屏蔽作用,掩
护部队一般都是采用比较松散的防御形式阻击、 歼灭进攻之敌,即
部队沿宽大的防御正面成一线配置, 以多道阵地逐次阻击、逐步回
撤的方式与进攻之敌交战。 由于纵深较大,兵力义多靠前配置,从
而可能使主战地域前沿前的广大地区呈现兵力空虚状态。 在这种情
况下,对方如果从正面实施突破, 就可能轻易地长驱直入, 直抵
主战地域前沿(实际上,此时主战地域的兵力也很空虚);对方如果
实施翼侧攻击,则可轻易地达成迂回或包围。 由于掩护部队的防御
并非像主战地域的防御那样严密,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

3、容易影响主战地域防御的稳定性。掩护部队完成屏护与警戒
任务后, 要通过战斗移交线撤回主战地域。如果兵力小,按规定路
线撤人主战地域, 倒也不会给主力部队的行动造成多大的影响。但
是,如果兵力过大、 兵种又非常复杂,在回撤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
况:一是瞬间增加指挥、 控制负担,造成指挥上,的忙乱;二是部
队单位多,在敌人地。 空火力打击之下运动,后面又有追兵,官兵
心理压力大,因而也很容易造成部队行动的混乱。 这都将对主战地
域防御的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4、容易被对方跟进追击。掩护部队兵力大、战线长,一旦与进
攻部队接战就很难摆脱对方的纠缠, 至少在部分战线上可能会形成
犬牙交错的局面。 即使能够脱离,也很容易被进攻之敌跟进追击,
因为部队单位多, 就必然要通过多余规定的路线向回运动,射击受
到限制。所以此时也正是美军直瞄火力明显减弱、 间瞄支援火力又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机。 然而,对于进攻部队来说这也正是跟进
追歼的最佳时机。 如果进攻部队紧追不舍,沿美军回撤的路线快速
机动,既可加快战斗的进程, 又可相对减少伤亡。尽管美军可能以
最后拦阻射击和快速设障等手段阻滞进攻部队的追击, 但是这种可
能性仍然是存在的。而且, 追击部队距离回撤的掩护部队越近,掩
护部队就越难采取阻滞措施。
四、部队机动过多,反而把防御的优势查成了劣势
尽管美军的机动力和火力都比较强, 但是,如果部队在防御中
频繁地实施机动, 脱离了预设阵地,也仍然容易丧失优势。可能造
成如下弱点:
1、容易把优势变成劣势。守军实施机动,必将脱离阵地的掩蔽
条件, 从而也同样把自己暴露在敌火之下。其结果是,失去了本来
应有的优势,与对方一样处于不利地位。
2、容易干扰己方的正常防御行动。部队在防御地域之内、防御
阵地之间实施机动, 虽然还不至于像进攻之敌那样完全处于不利的
条件之下, 但是实战证明,只要有部队实施机动,无论是机动部队
本身的火力还是远离机动部队的间瞄支援火力, 都肯定会受到不同
程度的限制和影响; 而且对于机动沿线的防御部队也会产生一定程
度的干扰。倘若有部队在防御地域内实施横向机动, 这些问题就会
更加突出。过去, 美军之所以要求“不在关键时刻不要轻易使用预
备队”,恐怕就有这个原因。
3、部队机动的道路容易被对方利用。凡为美军自己预留的机动
道路, 一般都要划定无障碍地带,或者只设置可以拆除的临时性障
碍,还要规定射击限制线等, 以确保机动部队能安全、顺利地通过
。在交战状态下,攻方很可能也把这些机动路线选定为最佳的进攻接
近路线,用以渗入美军防御地域, 打乱其防御配系。或许这要比通
过满布各种障碍、又有歼击地域,敌人防守严密的接近路强上百倍。

4、机动也并非都能顺利进行。现代战场上,侦察技术先进;战
场透明度明显增大; 武器精度高、杀伤与破坏力都很强。任何部队
的机动都可能很快就会被对方发现, 机动路线乃至机动部队都会立
即成为对方的优先打击目标。 特别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又不
同于徒步步兵, 对道路条件要求很高。像战斗阵地之间的机动道路
都要预先挖修、 构筑。因此,在机动过程中,道路一旦遭到破坏,
就可能把部队置于半途,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
五、过于依赖后勤,持续战斗力易受影响
目前,美军战斗部队在后勤方面,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1、战斗地域广、补给线长,后勤支援时效难以保证。如果按照
美军机步师的最小防御正面和纵深计算, 其负责防御的地域至少
要有2100平方公里。 由师后方地域到前方支援营,仅直线距离就有
40~50公里; 补给到一线连至少要有60~70公里;如果算上掩护部
队地域的纵深, 还要增加20~30公里。尽管后勤支援是逐级进行的
:即由师后勤把支援物资运送到旅辎重队; 再由旅分发到营、连的
转运站或弹药堆积所。 然而在实战条件下,要想把支援物资由后方
运送到一线连战斗队, 是相当困难的。首先,美军后勤补给站、点
和漫长的补给线都肯定会被对方列为纵深打击目标。 且不说会有大
量的补给站、点遭受破坏, 就是只要有1/3以上的补给线被对方切
断,其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还仅仅是防御。 如果在进攻战斗中,后勤部队要给
快速向前推进的进攻部队提供时效性更强的跟迸支援,困难就更大了

2、战斗物资消耗量大,补给很难满足需求。美军是一支主张以
钢铁和弹药保生命的军队。在战斗中。弹药消耗尤其惊人。1个营特
遣队属107毫米重迫击炮排,5分钟就能发射炮弹300余发。按照美军
《战斗手册》计算,在防御战斗中,掩护部队使用的155毫米榴炮在
战斗的头一天内,每门炮发射的炮弹就有254发;全营共发射6096发
炮弹。次日发射的炮弹更多,每门发射炮弹274发;全营多达6576发
。以后每日每门可能发射174发; 全营4176发。仅战斗的头三天,1
个炮兵营的弹药消耗量就是16848发。
在进攻战斗中, 弹药的消耗量可能会相对减少,但是油料的消
耗量却会急剧增加。美军估算,1个装甲师在进攻中,每天所消耗的
燃料多达60万加仑。如果用卡车运输,至少要用120车次。如果加上
其它物资,数量就更大了。比如,1个进攻中的机步师,仅弹药、油
料、食品和备件等补给品的日需求量, 就多达2054吨。即使用10吨
卡车装运也得用200多车次。
美军条令认为,“有效的战斗勤务支援才能使部队具有战斗能力
。” 但是,对于如此之大的弹药消耗量,靠后勤来满足是十分困难
的。然而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 就可能车开不动,炮打不响,
难以持续进行战斗。
3、高技术兵器种类多、技术复杂,技术保障人力严重不足,美
军条令指出, “衡量战斗勤务支援是否有效的尺度,是战场上武器
系统的完好率” 。美军装备先进,也确实使其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
高。但也给战斗勤务支援带来了很多困难: 一是武器装备种类多,
对维修保养的需求量大。 且不说1个合成兵种师的武器装备如何多样
,就是1辆M2型, “布雷德利”式步战车的车载武器就有:1门M-24
2型25毫米火炮、1具双管“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1挺M-240型7.
62毫米机枪、6挺M-231型5.56毫米射孔机枪等多种武器; 再加上车
内的观瞄器材、通信器材和电子器材等技术装备, 种类就更多了。
无论是那一样出了故障、 失灵,都可能会影响全车战斗效能的充分
发挥,所以,对维修保养的需求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二是许多
高技术装备技术复杂,对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 有的需要
高级技师甚至专家才能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然而在美国军队中,
许多这类人员都是战时从预备役人员中临时征用的。 人员本来就很
匾乏,如果在战斗中再遭受一定程度的伤亡, 人力可能会更加不足
。因此,很可出现高技术装备由于缺乏技术保障支援而无法使用的情
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