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前进!(与其他兵种的协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pr 23 09:47:30 2006), 转信


H·古德里安 [德]  
[出自《坦克—前进!》]  

各兵种相互的配合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都证明,各兵种必须密切协同动作。协同动作就像一个乐队的演奏,根据作品的格调,有时是以这种乐器为主,有时又必须以另外一种乐器为主。有时还要有独奏。不过,只要是合奏,就必须有一种乐器领奏,其它乐器配合。作战的“乐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开阔地,尤其是荒漠地,坦克不仅起主导作用,而且常常要独立作战,在布有各种障碍物的起伏地上,坦克仅起辅助作用,或者暂时不能使用。这时摩托化步兵和工兵就要起主要作用。只有炮兵,像乐队的低音一样,到处都用得上,甚至有时还要加强。  
  无论是音乐会还是战斗,它是否成功,都要看指挥人员是否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全面,是否能使各种乐器及时起到作用。一个乐队的乐器越多,种类越杂,越能弥补某些乐器的不足之处。兵团指挥官拥有的技术兵器越多,越容易克服作战中的困难,但是指挥官的任务却更加繁重了,因为他没有像乐队指挥所掌握的那样的乐谱。指挥官只能依据上级的指示和个人的经验,并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情况、地形性质和所属部队的变动情况,来正确选择开始战斗的时机。指挥官往往不能一眼看清他的整个“乐队”。指挥官常常要在敌人威胁之下和在恶劣天候中指挥自己疲惫不堪的军队。同时,他还往往难以得知,他所选定的“乐器”此时此刻是否已作好“演出”的准备。  
  一个乐队演奏的机会越多,队员们的音乐造诣越深,乐队的演出水平也就越高。诸兵种合成兵团也是如此,每个兵种的动作越熟练,完成受领的任务越快,战果也就越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了《军队指挥》条令中的一条原则:指挥官与其部属能互相了解,协同行动的军队具有配合行动的丰富经验,战斗力就会大为提高。一切协同行动的部队均应互相了解彼此的战斗能力。  
  上级长官应责成所属各兵种部队随时注意支援在当前战斗中起主导作用的兵种部队。支援坦克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要使坦克的火力和突击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以使坦克在突破敌人阵地后能向深远纵深发展进攻,彻底破坏敌人的抵抗能力。坦克兵团为执行受领的任务和清除各种障碍物所需要的部队,均应归坦克兵团指挥。这时,坦克兵团与这些部队之间应保持可靠的顺畅的通信联络。通常,只有坦克与自行火炮,乘坐汽车的摩托步兵和工兵之间通信联络比较顺畅。  
  协同动作,就是要顾及每个兵种的利益,要有互助精神,而首先要准备为共同的事业作出自我牺牲,在下面的几节里,具体谈谈装甲兵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与摩托步兵和步兵的协同  
   “步兵的任务是,立即利用坦克冲击的效果,迅速前进,发展胜利,直到将敌人阵地全部占领并肃清敌人为止。”  
  古德里安早在一九三六年提出的这条原则,说明步兵在与坦克协同时可能起到的作用。古德里安正确地预见到,在现代武器威力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进攻者的步兵如无掩护,就会遭到很大损失。战争充分证明这条原则的正确性。但是对俄战争开始以后,这一原则就不易实现了,因为在战争的最后几年坦克数量不断减少。结果步兵的任务已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差不多。坦克也常采取一九一七年时的使用方法,因为装甲兵用于独立遂行任务,数量未免太少。这样,坦克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为步兵服务的辅助兵种。坦克行程大和能从行进间射击这些优点,几乎全部用不上了。  
  关于普通步兵和摩托步兵独立执行任务问题,不拟在此赘述,只着重谈谈坦克与步兵的协同问题。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由于这两个兵种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常常发生争论,彼此不理解,甚至是互相指责,但这并不能责怪任何一方。这两个兵种只要都能以善良的愿望出发,经过长期合作,就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与摩托步兵的协同  
  为能使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充分发挥其战斗能力,必须赋予较大的任务纵深。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这些师常常要通过尚有残敌据守的地域。因此,在远离战线的地方,特别是翼侧,常常要与进行抵抗的敌人发生战斗。战争刚开始时,乘坐普通汽车和摩托车的摩托步兵处境是很艰难的,因为他们的汽车通行力较差,而且也没有装甲防护,不能紧跟坦克迅速前进。  
  在法国战局中,只有几个连乘坐薄装甲的半履带式车辆。后来,每个坦克师编了一个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化营。这些营首先是用于与坦克协同动作。为此还专门采用了一种战术。乘车步兵负责对小股敌人进行射击,遇到敌人猛烈抵抗即行下车。这跟骑兵的情况很相似,骑兵有时成乘马队形,有时成徒步队形,马匹是骑兵行军中和战场上的运输工具。  
  上述的这种作战方法引起了摩托化部队编制上的变化,因为既然一切决定于速度,而且要乘车作战,那么就需要一种新的编制和相应的武器。把武器安装在车上,就是要从行进间进行射击。最初只安装了机枪;不久又安装了20毫米高射炮和迫击炮;后来又在连、排长坦克上安装了37毫米反坦克炮;随之每个连又编了一个配有两门75毫米加农炮的排,个别的车还安装了280毫米火箭炮。这样,摩托化部队就逐渐变成为机械化部队。  
  装甲输送车都是敞开式的,以便士兵能用轻武器射击,同时也便于观察和听声音,便于迅速下车。这样,射手即可同时利用车辆的快速性、较高的通行力、装甲防护力和武器。另外,他们还可以像普通步兵那样作战。由于有了无线电台,可以灵活地指挥军队。这种新式作战方法获得了成功,损失也减少了,因而要求所有摩托化团要全部装备装甲输送车。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油料,这一要求直到战争结束时也未能实现。  
  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营的主要任务是在进攻中伴随坦克。在下述情况下坦克十分需要摩托步兵的帮助:  
   1)在不便观察的起伏地和森林地作战时,以及克服水障碍和在争夺居民地的战斗中;  
   2)通过有敌人火力控制的反坦克地域和地雷场时;  
   3)在坦克夜间冲击时。  
  摩托步兵(乘车或徒步)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随坦克分队第一梯队战斗队形前进,这要由摩托步兵指挥官自行确定,因为每次定下这样的决心,都要考虑具体的地形和抵抗之敌的兵力情况。摩托步兵越是能迅速利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效果,并以自己的兵器支援炮兵和坦克火力,也就越发便于完成进攻任务。下车的摩托步兵的行动与强击群的行动相同。它应驱逐占领阵地的敌人,消灭坦克歼击兵和反坦克火炮,特别要消灭反斜面上的反坦克火炮;此外,它还应协同工兵排除各种障碍并为坦克开辟通路。一旦坦克的前进路线准备好以后,尚未下车的摩托步兵应首先随坦克前进。下车的步兵则集结起来,待车辆到达以后继续前进。  
  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营的行动半径大大超过坦克的行程。因此,它在协同动作的范围内还能独立执行任务,如立即以高速追击敌人,消灭调来的预备队和退却的运输纵队等等。摩托步兵先敌夺占重要阵地(如高地、道路交叉点和居民地等),不让敌人站稳脚跟并重新组织防御,以及先敌夺占和扼守登陆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行动应尽可能得到坦克的支援。  
  在防御和退却时,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执行下述任务:  
   1)反冲击时支援坦克,以消灭突入之敌;  
   2)掩护翼侧或迅速占领中间地区;  
   3)向突入之敌的侧后实施突击。  
  为保障坦克和摩托步兵之间的通信联络,曾利用无线电台、曳光弹和规定的信号等,但最好的方法是各指挥官亲自会晤。只要坦克和摩托步兵的指挥官经常相距不远并有配合作战的经验,就能够保持密切的协同动作,而互相信任则是胜利的先决条件。  

 
与步兵的协同  
  战时,步兵师编成内没有坦克,坦克在特殊情况下才配属给步兵师(主要是加强给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的步兵师)。  
  但是,战争经验表明,步兵在执行各种任务时都极需坦克的支援。即使坦克支援步兵会影响其完成主要任务,也需要这样作,尤其当步兵的反坦克兵器不足时更需要坦克的支援。要想很好地保持协同动作,指挥官之间就要互通战斗情报,互相了解属下部队和分队的战斗能力,但这在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组织协同动作时,主要是如何确定发起进攻的时间、怎样掌握进攻速度和怎样选择地形不好解决。必须协调彼此间差别较大的行进速度和对地形的不同要求。坦克最喜欢开阔地,以便能迅猛前进,并充分发挥其火炮威力;步兵则需要能够隐蔽前进的地形。  
  下面介绍的协同方式,是古德里安将军在战前写的,战争中证实这些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指出,这些协同方式要根据两个兵种的数量对比、地形条件和敌人威胁情况加以变换,更重要的是根据协同行动的部队的战斗力而加以变换。  

 
1.坦克在前  
  这一方式更适应装甲兵的特点,因为这时步兵不会限制坦克的进攻速度。夺占制高点、追击和歼灭突然出现的敌人,都是适于坦克完成的任务。地形应当是开阔的,坦克数量要充足,并且有足够的炮兵支援。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坦克容易脱离行动缓慢的步兵。如果敌人在前进的坦克的后面重新组织了抵抗,部分坦克应返回以援助步兵。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坦克在到达预定地区后都要等待步兵。因此,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胜利。若情况允许,步兵可搭乘坦克,以便能迅速前进。把部分坦克留下来专门支援步兵,实战证明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只能削弱第一梯队,从而使突击力减弱。“一切兵力要用于达成一个目的!”——这是座右铭,无论何时也不应当有所改变。  

 
2.同时冲击  
  步坦同时冲击在下列场合最为有效:肃清已占地域的敌人时;在大起伏地战斗时;在森林地、山地、居民地以及在夜间作战时。在这些情况下尤其需要保持密切的协同动作。步坦要保持不间断的火力联系,并互相掩护,以短促跃进的方法前进。在单车和步兵班之间时常要保持这样密切的协同动作。这时几乎不能发挥坦克的快速性。当敌人(主要是炮兵)进行猛烈的拦阻射击时,这种协同方式是不适宜的,因为坦克常会成为敌人的靶子,而失掉掩护的步兵会遭受巨大损失。  

 
3.步兵在前  
  在强渡水障碍和通过敌人坚固的反坦克地域时,以及在坦克数量不足时,可采取步兵在前的办法。这时坦克主要起自行火炮的作用,以火力消灭妨碍步兵前进的目标。坦克的另一任务是消灭突然出现的敌军集群,更重要的是消灭突然出现的敌人坦克。  

 
4.从不同方向冲击  
  由于地形有限,步兵和坦克难以在同一方向配合行动时,可采用此方案。当步兵和坦克都能看到目标时,即可从不同方向实施冲击。在这种条件下,炮兵支援和射界的确定是比较复杂的。尽管在不同方向冲击,也应保持不间断的通信联络。  

 
组织协同动作的基本原则  
  各兵种事先详细商讨冲击计划,作好配合行动的准备,对组织协同动作具有决定性意义。此时,坦克指挥官坚持使用本兵种的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坦克指挥官不得派出一个排,甚或是单车去召引敌人反坦克火炮的射击或用以查明情况,因为这样牺牲坦克是得不偿失。  
  各车乘员均应了解:  
   1)侦察情况(反坦克火炮是否已暴露);  
   2)前面的步兵部队和己方地雷场的配置情况;  
   3)出发位置及其荫蔽接近路;  
   4)冲击目标和中间地区;  
   5)步兵前进队形和重武器支援步兵的方法;  
   6)通信联络工具和发起冲击时间。  
  对出发位置和坦克冲击路线进行指挥官侦察是十分重要的。尽可能使所有的指挥官都参加侦察(按级进行)。另外,与步兵的通信联络也很重要,即使在冲击中也不应中断联络。这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所有的通信工具,如手旗、信号布板、步谈机、信号弹等,在战斗激烈时常常不再采用,或者是忘掉用了。最可靠的通信联络是亲自会晤,特别是步兵指挥官乘坐坦克指挥官的坦克时,更便于联系。战斗实践表明,最好给排长和连长坦克标以特殊记号。为同上级司令部保持联系,要派出一名携带电台的军官,因为指挥官在战斗中不能丢掉自己的部队不管。这个派出的军官同时负责与炮兵指挥官联系,这种联络方法既迅速又可靠。  
  最后必须指出,在进攻和防御中坦克支援步兵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支援使坦克的损失很大,在紧要关头坦克常常不够用。自行反坦克火炮和强击火炮最适于与步兵协同动作。“军队指挥”条令第340条写道:“在坦克进攻地带内行动的诸兵种的战斗行动,应服从于坦克的任务。”要想实现这一条,部队必须装备装甲输送车。  
  因此,只有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步兵才是坦克的真正伙伴。  

 
与炮兵的协同  
  炮兵的主要任务是以火力掩护步兵前进和支援步兵抗击敌人的冲击。炮兵与坦克协同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不过,这时炮兵的运用要符合坦克的战斗运用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当时战场的宽度和纵深的条件下,炮兵只有准确了解完成任务的地点、时间以及任务的轻重缓急,才能完成各项任务。  
  炮兵部队分为统帅部预备队和师属炮兵团两种。统帅部预备队的炮兵部队用于加强在具有决定意义方向上行动的部队。步兵师属炮兵团的火炮主要是用马匹牵引,摩托化师属炮兵团的火炮为机械牵引。只有坦克师有自行火炮,最初编一个连,后来编一个营,营编两个105毫米榴炮连和一个150毫米榴炮连。  
  野炮的炮弹初速只是坦克炮炮弹初速的一半。因此,其弹道较高。这是必要的,因为野炮连经常进行遮蔽阵地射击。野炮的主要任务,不是以单炮射击,而是以数门火炮进行集火射击,消灭大面积目标以及掩蔽配置和高地棱线之后的目标,为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全营同时进行射击。因而弹药消耗是很可观的。坦克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野炮一般进行非直接瞄准射击。这两种武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协同动作组织得好,可以互补长短。  
  机械牵引的炮兵在公路上行驶比坦克快,但在战场上行驶却不如坦克。转移阵地需要许多时间,即使采取交替跃进的方法,也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只有在没有敌人占领的地区,而且前面有步兵时,炮兵才能转移阵地。因此,当只有坦克实施冲击时,只是在观察条件和射击距离允许的条件下,坦克才能得到支援。为使炮兵火力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援坦克,通常派有炮兵观察员随同坦克行动。  
  只有当炮兵装备有自行火炮时,才能在长距离的行动中伴随坦克。履带式自行火炮可以像坦克一样迅速越野行驶。自行火炮的薄装甲可以防弹片和子弹,它有时可以在尚有敌人占领的地域内随坦克行动。自行火炮的另一优点是能迅速作好射击准备。这首先是因为,炮口是经常朝向敌方的,直接可以从车上射击,另外,炮弹就放置在车内。自行火炮的缺点,也象坦克一样,只能携带数量有限的弹药。而当发动机损坏时,火炮也丧失了机动力。这一点在组编自行火炮连时已经考虑到了,因此,每连不是像普通炮连那样编四门火炮,而是编六门火炮。  
  组织坦克与炮兵之间的协同动作时,一条重要原则是,炮兵火力不要影响坦克的进攻锐势,而射击方法要适应于进攻速度。由于战场上的情况变化较快,要使炮兵能随时支援坦克。为此,必须事先把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协商好,而在战斗中要有可靠的通信联络。具体措施如下:  
   1)指挥官直接接触,互相通报情况、互相了解意图和分队的前进情况。  
   2)协调通信联络和目标指示的各种方法(方位物和目标要图、规定线、信号弹、烟幕弹、密码、无线电通信波段等)。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16.jpg
图16:坦克冲击准备时节炮兵任务和各种火力要图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17.jpg
图17:坦克冲击和在敌防御纵深内战斗时炮兵任务和各种火力要图  
   3)向坦克和摩托步兵连分配炮兵观察员。坦克展开成战斗队形时,炮兵连连长应位于坦克连内,而炮兵营、团长则跟战斗群群长在一起,前进炮兵观察员派往摩托步兵连。只有这样,炮兵才能根据情况及时支援坦克和步兵。若某观察员负伤或阵亡,则指定坦克协助修正炮兵火力。为此,在平时就要对军官和士兵进行专门的训练。  
   4)简化射击。占用许多时间的计算,只能降低坦克的进攻速度。炮兵连占领阵地后应迅速开火。此外,必须能够迅速集中数连的火力。对炸点偏差的计算也要采取简单的办法,可以按方向说明炸点偏差,如:“偏北”或“偏南300米”。  
   5)考虑双方利益。炮兵射击时,坦克不应向前开进。炮兵要注意不要使炸点影响坦克的前进。选择目标时要考虑这些原则。坦克指挥官应及时赋予炮兵任务,炮兵指挥官则通知坦克指挥官何时能做好射击准备,消灭目标需要多少时间。  
  此外,还可能有其它任务,如:阻滞敌预备队前进;坦克遇到猛烈的反坦克火力时,掩护坦克退却。  

 
炮兵射击数据表  
射距  
105毫米轻型野战榴炮  10-12公里  
150毫米重型野战榴炮  9-13公里  
105毫米加农炮  14-19公里  
172毫米加农炮  约28公里  
 
射击地段宽度  
4-6门制轻型野战榴炮连  约120米  
3连制轻型野战榴炮营  约400米  
4-6门制重型野战榴炮连  约150米  
 

 
烟幕弹射击  
  用十二枚炮弹,施放宽度约三百米的烟幕,可以持续约十二分钟的时间。自行火炮连施放这样的烟幕,可以持续十五分钟。  

 
化学迫击炮  
  一九三五年开始设计一种威力很大的新式炮兵武器——多管化学迫击炮。最初,这种迫击炮作为化学袭击兵器。但是,当时没有使用毒剂,这种化学迫击炮便用来发射烟幕弹和杀伤爆破弹。它的强点是能进行面积射,对人员和马匹的射击效果较好。这种武器只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因此化学迫击炮分队通常在旅的编成内行动。其主要任务是压制出发阵地上的敌人和抗击敌人的反冲击。  
  俄军当时也有类似的武器——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在每次齐射以后立即转移阵地,因此很难对付它。  
  化学迫击炮构造简单,并且对敌人的精神威胁很大,缺点是弹药消耗量大,射距有限。  
  为与坦克协同,专门组建了化学迫击炮连,迫击炮安装在备有薄装甲的四轴式汽车上。这种迫击炮可以同时发射十发150毫米的炮弹。尤其在居民地战斗中,这种迫击炮对坦克帮助很大。在坦克冲击之前,以这种迫击炮对敌防御阵地进行齐射,效果最好。迫击炮的齐射可以瓦解敌军,坦克应利用这个时机发起冲击。  

 
与工兵的协同  
  军队摩托化以后,工程兵的作用比从前更大了。除了统帅部预备队中的工程-工兵部队和步兵师属工兵营外,步兵团和侦察营都编有工兵分队。另外,许多士兵都受过专门的工兵训练。  
  坦克师内有建制的工兵营,每个坦克营均编有一个工兵分队——工兵勘察排。当然,这样的排在东线作战中完成各种任务,力量显然是不足的,但是它对营属分队和师的工兵都有很大帮助。不急需工兵援助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坦克需要工兵的程度往往超过需要步兵的程度,况且这些工兵都受过在强击群中行动的良好训练。  
  工兵乘坐普通载重汽车行动,不能执行坦克所赋予的一切任务。因此,坦克师的工兵营不久就编了一个乘坐装甲输送车的工兵连,它首先用于支援坦克部队。有了装甲输送车以后,工兵才能在尚未肃清敌人的地形上伴随坦克并及时援助坦克。  
  对工兵分队的要求,时常超出它的能力范围,因为工程器材是十分有限的。例如,每个工兵连有四十枚制式地雷,每个工兵营有一百二十枚反坦克地雷和九十枚防步兵地雷。这些地雷只能在不宽的地段上设置地雷障碍(例如在谷地、道路和房屋之间的通路上等等)。如执行复杂一点的任务,就必须补充器材。  
  工兵总是不够用的。因此,每个坦克兵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兵知识,以便能在必要时完成某种工兵作业。他应了解,在通过敌人障碍物时应如何行动。譬如,在估计有地雷的地区行动时,坦克舱门不得关得太紧,以免因地雷爆炸的震动而使舱门卡死。  
  每个坦克指挥官在给工兵下达任务时必须记住,工兵受了损失是很难补充的(尤其是战争的最后两年)。但因情况需要,常常把工兵当步兵使用,这就使他们不能执行更重要的任务。  

 
行军和进攻中工兵的任务  
   1.在坦克火力的掩护下排除通路上的障碍物和其它天然障碍物。  
   2.修复、加固和架设桥梁,准备徒涉场。  
   3.修补公路,首先修补坦克部队内的运输车辆使用的公路。  
   4.协助坦克在战场上排除天然和人工障碍物(沼泽地、地雷、反坦克壕、永备防御工事),为坦克实施突然的攻击创造条件,使其能在荫蔽地和大起伏地(生长有灌木丛的密林、葡萄园、狭窄的谷地以及陡峭的上坡和下坡)实施突破。  
   5.在居民地,森林地和夜间战斗中,编入强击群行动。  
  行军中,工兵在纵队先头前进,以便能在必要时随时执行任务。坦克部队的前方尖兵一般编一个工兵班或排,其任务是迅速排除道路上的障碍物(鹿砦和地雷),清除桥梁上的地雷,侦察障碍物的绕行路。  
  进攻中,工兵排乘装甲输送车紧随指挥官坦克前进。工兵排负责侦察地雷障碍物,当不能或不宜绕过地雷场时,即开辟通路。常常是在工兵付出艰苦劳动以后,坦克才能顺利完成进攻任务。  

 
防御和退却时工兵的任务  
   1.根据对坦克防御计划行动——设置地雷和其它障碍物。  
   2.在快速预备队编成内行动,设置可移动的障碍物并参加打坦克。  
   3.指导并协助坦克分队构筑支撑点和假工事。  
   4.为保障坦克的补给和后送而铺设和修补道路。  
  防御中,工兵分队的多数任务都是有局限性的。工兵可使敌人的进攻速度降低,如能正确设置地雷场,可阻滞敌人坦克的前进,并可将敌人坦克诱至便于我实施反冲击的地域。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18_s.jpg
图18:在敌防御纵深内通过地雷障碍物  

 
通过水障碍  
  构筑渡口是工兵的一项专门的业务。东线的许多桥梁都是木质的,且桥身较高,负重量小,坦克不能通过。因此,德军坦克所遇到的多数俄国河流,都要由工兵临时架桥。夏末天气较好时,一般可以利用圆木、束柴在河岸的沼泽地上铺路。坦克师工兵营装备的“K”型器材,可供架设长达三十八米的桥梁。在舟桥纵列(舟桥设备)中,有供架设长达一百米桥梁的器材。要想在两岸有沼泽地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要费许多时间。因此,从行进间夺占桥梁有重要意义。通过桥梁渡河时,要严格遵守纪律,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造成阻塞,渡河后即高速前进。此时要准确执行工兵的指示。  

 
与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的协同  

 
与航空兵的协同  
  飞机发动机和坦克发动机是一对兄弟。为获得胜利,坦克迫切需要速度更高的同伴的支援。飞机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只需要估计天气状况和敌人活动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军航空兵很快就争得了制空权,他们不仅能执行战役任务,同时还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大战开始的一两年,我军能取得巨大胜利,航空兵起了重要的作用。  
  坦克和航空兵的战斗行动通常按地点和时间加以协调。根据这一原则和平时演习中取得的经验,坦克与航空兵在战争初期的协同动作组织得是比较好的。无论是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还是小规模的战斗群独立执行任务,航空兵都要向地面部队派出联络军官。  
  空中侦察直接向坦克团、营提供了作战所需要的重要情报。  
  与坦克协同的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直接支援坦克冲击。如果航空兵能协助消灭敌人的永备防御工事和坦克,并压制其反坦克火炮和野战炮兵,坦克冲击的效果就会大为提高。航空兵也时常用于消灭出发阵地上的敌人有生力量和突然出现的预备队,以促进地面部队完成其任务。  
  协同坦克部队行动的航空兵起飞前应准确知道:  
   1)战斗计划的内容;  
   2)坦克出动的时间;  
   3)航空兵支援坦克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4)需要由空中打击的目标;  
   5)可投掷炸弹而不致伤及己军的地域界线;  
   6)标示地面部队前沿的规定信号。  
  准确地按时间协调坦克的冲击和航空兵的突击是很困难的。为保障同时行动,航空兵的联络军官有时要将飞机起飞的时间向后推延几分钟。这个时间内,坦克可作好利用航空兵支援的准备。由于天气变坏或敌人航空兵的影响,有时在最后时刻取消了急需的航空兵支援。  
  战斗中,航空兵联络军官应随时向航空兵司令部报告关于战斗变化的情况,并将飞机导向目标。正在冲击的坦克要趁敌人还没有重新组织抵抗以前,迅速利用空中突击的效果。  
  战争的最后几年,敌人越来越显著地取得了空中优势。因此,在意大利,尤其是美英军在法国登陆以后,德军航空兵已经不能有效地支援装甲兵的战斗行动。敌人的歼击机精确发射的火箭弹,消灭了大量的德国坦克。敌人空中侦察和无线电侦察发现的集结的坦克,还在出发阵地上就遭到轰炸,预有准备的坦克冲击无法实现。  
  俄军在所有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中都使用了航空兵。在持续时间很长的炮火准备的最后阶段,往往有航空兵的突击。俄国飞机活动猖狂,我们只有夜间才能安静休息一下,这时一些单架的低速飞机也要不断出来骚扰。士兵把这些低速飞机叫做“瘸腿乌鸦”或“扰乱神经的锯子”。由于它常常光临,还把它叫“值日官”。实际上这些飞机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的危害。  
  俄军飞机常常出现在靠近前线的地域,而我们西线的敌人往往在我一百五十公里纵深内使用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敌人的航空兵甚至在夜暗来临时也不停止行动。飞机投的照明弹可以在空中停留四分钟,这使敌人能在夜间进行目视侦察,并对沿道路行进的部队进行空中照相。因此,随时都不能忘记伪装和对空防御。  

 
与高射炮兵的协同  
  由于敌人空中优势不断增长,坦克兵与高射炮兵的协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坦克营的高炮排负责消灭低空飞行的飞机。但是这些高炮排的火力很弱,在对俄战争开始时,它们主要担任后方分队的对空防御,而战斗分队常常没有高射兵器。因此,后来便抽调坦克师属高炮营的轻型高炮连配属给坦克营,一般是在坦克独立执行任务时,譬如夺占登陆场时,才这样配属。高炮连对坦克的支援是十分可贵的。如果坦克无论是在休整或是战斗时,知道头上有高射火力的保护伞,显然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配属的高射炮兵自然首先要用于同敌人航空兵作战,但是由于反坦克兵器不足,有时必须用高射炮打坦克。高射炮兵在执行打坦克任务时,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在本书中另有交待。  
  最后可以得出结论,与航空兵密切协同和组织有效的对空防御,是坦克顺利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  

 
坦克战斗群  
  战斗群是诸兵种的分队临时编在一起,在统一指挥下,用于执行某项任务的单位。战斗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出现。那时已将一些重武器分队配属给步兵团,后来就成了步兵团的建制分队。这样,各兵种就可以进行更为密切的协同。骑兵团的情况也同样得到了其它一些主要兵种分队的加强。  
  过去在演习中和讲堂里认为几乎是不可置信的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变成现实。战争中常常被迫掉过头来作战。在摩托化的条件下实施这样的机动作战,就更加需要把各兵种分队编在战斗群内,以执行统一的任务。  
  战斗群的编成和任务,要看它们是预先按计划建立起来的,还是未经预先准备直接在战场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战斗群的编成决定于战斗任务、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但多数情况下,是把跟前尚有一些战斗力的分队收拢起来。这样做有许多缺点。比如说,编进某些分队的不同型号的车辆,不但起不了加强的作用,反而成了累赘。特别是战争快结束时,有些战斗群简直就是各种杂牌分队的组合,这些分队的武器装备不同,战斗经验也大不一样。  
  坦克战斗群最有利于作战的编成方案是,除坦克外还要编有乘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和自行炮兵。这种装备有通行力较高的车辆的战斗群,能够穿过尚被敌人占领的地域。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即当装甲输送车、牵引车,甚至是坦克,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携带作战的必需品,而不得不使用后方分队的车辆时,就不能象一般坦克战斗群那样通行无阻。  
  战斗群从人数上看,约相当于加强营或团。各战斗群的编成大不相同,首先取决于所受领的任务。例如,在追击时,特别需要配属有工兵,以便协助通过天然和人工障碍物。兵力不大的战斗群——加强连,有时能在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奇迹,但是他们没有为群内各分队提供援助的专门补给机构。  
  建立战斗群时就要考虑到,要使各分队完成战斗任务后再返回原部队。然而,这些分队却常常留在战斗群内好几个星期,以至于他们熟悉了战斗群的行动,却与原部队生疏了。这对保存师的战斗力是不利的,师把力量分散以后,便不能完成一些较为艰巨的任务。  
  战斗群能否顺利作战,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其指挥官的才能。战斗群指挥官通常从上级长官那里受领战斗任务,但完成任务的方法要由他自己决定。大胆而细心的行动,迅猛的突击,灵活地运用各种兵力兵器,机断行事,并善于及时地弄清新情况等等,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指挥官的这些能力,再加上群内各分队高昂的战斗精神和熟练的动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常常可以取得难以置信的战果。这些正好证实了过去士兵中间流传的一句话:“时机有利,就要卖力;没有能力,士兵再好,也是无益。”  

 
战例  

 
前卫以包围敌人翼侧的方法夺取居民地的战斗  
情况  
  向北行进的坦克师前卫,遭到P居民地边缘处及其以西森林处的反坦克炮的射击。先头坦克停止前进。  
编成  
  一个坦克营、一个摩托步兵连、一个工兵排和一个炮兵连。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19.jpg
图19:前卫以包围敌人翼侧的方法夺取居民地的战斗  
战斗经过  
   1.前卫指挥官令炮兵连长占领发射阵地,并派出一个轻型坦克排侦察P居民地以东地域。  
   2.师长在得到关于森林以东地形未被敌人占领,但不太适合轮式车辆行动的报告以后,即令坦克由后方实施突击,粉碎敌人的抵抗并占领居民地。  
   3.该群在主力支援下占领了居民地,同时消灭了敌人数辆战斗车辆和数门火炮。  

 
摩托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实施冲击  
情况  
  城市已被敌人占领。防御之敌的兵力和编成不详。战斗群的任务是:突破敌人的阵地,夺占具有重大意义的铁路桥。  
编成  
  两营制的摩托步兵团,加强有一个坦克营和一个炮兵营。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0.jpg
图20:摩托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实施冲击  
战斗经过  
  每个摩托步兵营配属有一个坦克连,坦克第3连配置在右翼营之后,任务是在预计能取胜的地点进入交战。  
  两个营之间的分界线为铁路线。  
  右翼营协同坦克(正确!),迅速前进。坦克连消灭敌人八门反坦克炮和五辆坦克,自己损失三辆坦克。  
  支援左翼营的坦克连丢下步兵,只顾向前开进,闯进了敌人的地雷场,并遭到敌人反坦克炮和野战炮的射击,结果损失了十一辆坦克。为加强该连,派出了坦克第3连,这个连也碰上了地雷场,被迫撤退。  
  至此只得停止冲击。  

 
战斗群争夺居民地的战斗  
情况  
  追击之敌已迂回向北退却的主力。战斗群的任务是占领并扼守位于重要道路交叉点的居民地。战斗群接近居民地时遭到敌反坦克炮的猛烈射击。  
战斗群的编成  
  坦克营司令部、三个坦克连、一个摩托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排。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1.jpg
图21:战斗群争夺居民地的战斗  
战斗经过  
   1.据侦察报称,树林未被敌人占领。战斗群指挥官定下决心:以摩托步兵的兵力由树林冲击居民地,坦克则由68高地以火力支援冲击。  
   2.坦克消灭68高地上的小股敌军。加强有一个坦克连和一个工兵排的摩托步兵在树林中占领冲击出发位置。  
   3.坦克佯攻居民地,同时摩托步兵向居民地发起冲击。配属给摩托步兵的坦克作为突击火炮使用,以火力支援冲击。  
   4.摩托步兵肃清居民地之敌,坦克则准备消灭退却之敌,并准备抗击敌人可能的反冲击。  

 
通过障碍物(迂回)  
情况  
  先遣支队的先头排遇到地雷障碍物后,停止前进并展开,在高地上占领阵地。  
编成  
  一个摩托步兵营,加强有一个坦克连、一个自行火炮连和一个工兵排。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2.jpg
图22:通过障碍物(迂回)  
战斗经过  
   1.先头连由右面绕过障碍物(地形开阔),部分兵力占领33高地,由这里压制占领居民地的敌人火力,并派出侦察了解小河渡口的条件。  
   2.自行火炮连以火力掩护先头连的机动。  
   3.先头连渡过小河。  
   4.整个先遣支队在该连之后,沿原定方向继续前进。  
   5.警戒分队撤回,跟上纵队。  

 
通过障碍物(突破)[情况与编成同前]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3.jpg
图23:通过障碍物(突破)  
战斗经过  
   1.先头连企图从右翼绕过障碍物,遇到敌人猛烈抵抗。先遣支队队长决心突破,通过障碍物。  
   2.摩托步兵营消灭林缘的小股敌军,下车徒步通过树林,以一个连的兵力夺占桥梁并由后方冲击居民地内的敌人。  
   3.自行火炮连支援营的冲击,对防守居民地的敌人进行射击。  
   4.工兵排在坦克火力掩护下排除道路上的地雷。  
   5.先遣支队继续前进。  

 
争夺登陆场的战斗  
情况  
  战斗群的任务是夺占登陆场,以保障师继续前进。桥梁损坏。居民地被敌人占领。  
战斗群编成  
  摩托步兵团司令部、一个坦克营、一个摩托步兵营(乘坐通行力较高的汽车)、一个摩托步兵连(乘坐装甲输送车)、一个工兵连、一个自行火炮营和一个高炮连。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4.jpg
图24:争夺登陆场的战斗A  
战斗经过  
   1.摩托步兵营在炮兵和坦克支援下下车,夺占桥梁。建立了面积不大的登陆场(在居民地出口处)。派出徒步侦察。  
   2.工兵利用就便器材部分修复桥梁,使之能够通行履带车辆。坦克和装甲输送车渡到河流彼岸,并扩大登陆场。派出侦察。  
   3.敌人的抵抗不断加强。战斗群占领防御。炮兵以连为单位渡到彼岸。  
   4.调来两个步兵营,任务是替换坦克和摩托步兵,并扼守登陆场。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5.jpg
图25:争夺登陆场的战斗B  
   5.编入预备队的坦克和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步兵配置在居民地西北的果园内。进行指挥官侦察。派出一个坦克排支援步兵,配置在道路以东。  
   6.主力到达以后,战斗群由登陆场前出,继续在纵队先头前进。  

 
战斗群保障师的一翼时的行动  
情况  
  敌人以约一个营的兵力击退我派在小河边兵力薄弱的警戒,并占领居民地。  
  战斗群的任务是击退敌人,然后在小河南岸巩固,保障师的一翼,防止敌人的袭击。  
编成  
  营司令部和两个缺编的坦克连(十八辆坦克)、五辆装甲输送车、一个自行火炮连。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6.jpg
图26:战斗群保障师的一翼时的行动A  
战斗经过  
  战斗群前出,当前任务是占领59高地。侦察群的坦克遭到敌人反坦克枪和迫击炮的射击。  
  第一个决心——乘车冲击59高地。  
  敌人的数辆坦克突然出现在东北方向,对冲击的战斗群进行射击。  
  第二个决心——除侦察排外,所有坦克向敌人坦克冲击。乘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留在掩蔽地。  
  敌人损失两辆坦克后,其余坦克退去。  
  第三个决心——摩托步兵在大部分坦克的支援下粉碎59高地之敌的抵抗。一个坦克排保障战斗群的一翼,在敌军坦克撤退方向占领阵地。  
   59高地之敌被歼。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7.jpg
图27:战斗群保障师的一翼时的行动B  
  第四个决心——整个战斗群在炮兵连支援下发起冲击。坦克编在第一梯队,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紧随坦克之后前进。战斗群从行进中以各种武器进行猛烈射击,接近居民地边缘,继而突入居民地,部分兵力立即前出至河岸。坦克在河岸占领阵地,步兵肃清居民地之敌。向东西两翼派出侦察。  

 
封闭拥有优势坦克之敌的突破口  
情况  
  遭受严重损失的我步兵部队退至M城以南一线,并奉命扼守此线。  
  正当我步兵占领防御之际,敌坦克多辆夺占了尚未被破坏的铁路桥,并突入我薄弱兵力扼守的阵地,第一日向南突入的纵深约四十公里。位于敌坦克前进路线上的诸居民地的守军兵力薄弱,只能进行微弱的抵抗。此时还没有兵力较强的预备队。因此,必须把友邻军编成内的战斗群调至被敌突破的地段。  
编成  
  一个装备有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营和一个坦克连(十辆坦克)。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8.jpg
图28:封闭拥有优势坦克之敌的突破口  
战斗经过  
   1.战斗群指挥官来到占领防御的步兵师的司令部,了解了情况。战斗群指挥官得知,敌人在师与左邻的接合部打开了一个宽约八公里的突破口。到目前为止,已阻止敌人继续扩大突破口。在其它地段,我军继续扼守阵地。空中侦察报称,敌人的大批车辆正不断通过有高炮掩护的铁路桥。  
   2.防守该地段的军的军长决定,预备队到达后即封闭突破口。战斗群的任务是阻止敌人开向突破地点。  
   3.第二日,战斗群指挥官一边等待各分队到达,一边熟悉情况和地形条件。他定下如下决心:考虑到敌人坦克占有很大优势,首先要消灭成纵队开进的敌人。这时,有报告称,敌人的先头坦克已占领B、C两居民地,并继续向重要铁路枢纽开进。因此,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4.战斗群于夜间出动。消灭了一支运输油料的长长的汽车纵队,并切断了主要道路。  
   5.次日晨,步兵由所占阵地对敌暴露的翼侧实施突击,并由战斗群进行支援。敌人在我阵地打开的突破口被封闭。  
   6.此时,坦克即可消灭敌人被分割的坦克。  
小结  
  突破阵地的坦克不该停止前进。但为此必须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品。突破口的两翼应以足够的兵力兵器加以掩护。  

 
夜间突围  
情况  
  被围的“A”战斗群几天来同优势之敌进行战斗。这时接到了允许突围的命令。  
   “B”战斗群的任务是援助突围的“A”战斗群。“B”群接近居民地,被优势之敌所阻。我军在居民地以东开始楔入敌军配置地域。  
编成  
   “A”群:被击溃的步兵师余部(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连)  
   “B”群:坦克师的一个摩托步兵团、一个坦克营和一个炮兵营。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29_s.jpg
图29:夜间突围  
战斗经过  
   1.“A”战斗群指挥官决定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在公路以东地段突围。快速突击群(一个坦克连、乘坐通行力较高的汽车的步兵和一名前进炮兵观察员)的任务是通过打开的缺口,占领82高地,保障军队突围。  
   2.午夜过后不久即开始战斗。突破成功。快速突击群前进,未遇敌人抵抗,于三时在82高地占领防御。  
   3.“B”群的坦克营北进,占领73高地,任务是抗击据悉在75高地地域集结的敌人坦克的冲击。一个摩托步兵营同时向东扩大突围地段。  
   4.拂晓(五时),“A”群的先头分队与“B”群会合。“A”群的最后一批分队突围。  
   5.此时,居民地地域内敌人的反冲击可能被击退。  
   6.“A”群突围后即在居民地集结,坦克连也来到这里,编入坦克营。  

 
防御中担任步兵师预备队的坦克营  
情况  
  步兵师在小河(B)南岸进行防御。敌军空中和地面兵力均占有优势。师配属有一个坦克营,营的任务是随时准备抗击敌人坦克在师防御地带内的冲击。  
编成  
  一个坦克营,根据情况以师侦察分队加强。  

http://www.warstudy.com/theory/latterday_west/panzer_marsch/images/p030_s.jpg
图30:防御中担任步兵师预备队的坦克营  
战斗经过  
   1.坦克营在敌人坦克可能冲击的方向占领出发位置。此时在选择出发位置时需注意其接近路线状况和迂回的条件。  
   2.由于向师左翼前出的道路难以通行,需要预先向那里派出一个坦克连。  
   3.坦克营的主力位于师部附近(这样便于通信联络),准备抗击敌人的冲击(主要是坦克的冲击)。  
   4.坦克营根据师的对坦克防御计划,协调与炮兵、反坦克兵器和工兵的任务。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5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