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yingh (无忌), 信区: Green
标  题: 俄罗斯战斗机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28日10:32:5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80年代,在军用飞机领域内,只有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
国家有能力研制和发展所有种类的军用作战飞机。美、苏军用飞机的发展构成了世界军
用飞机发展的“主旋律”。前苏联解体后,情况有了变化,自封为前苏联继承者的俄罗
斯,由于经济窘迫不再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新型军机研制计划,使它的研制能力受到经
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同时,也有人认为俄罗斯减缩研制计划的实质原因是由于两个对立
的政治集团间全球性的对抗已不再存在。总之,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来评估俄罗斯军用
飞机的现状与发展潜力呢?
关于俄罗斯军用飞机的现状与发展,大概可以用三点来概括:一是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化
和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使俄罗斯军用飞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研制计划
被迫撤消;一些计划长期拖延;一些军用飞机的战技指标“降格”;一些研究人员流失
,这对俄罗斯军用飞机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俄罗斯现役
军用飞机的实力不容轻视。与前苏联相比,俄罗斯现役军用飞机的总体作战实力无疑是
有所下降,但它现役飞机的品种仍相当齐全,装备数量庞大,总体作战能力相当强,以
苏-27和米格-29为代表的现役战斗机仍然是当前世界各国现役飞机中作战效能最强、发
展潜力最大的飞机。三是俄罗斯军用飞机的发展潜力很大。我们看到,尽管现在的财政
十分困难,但俄罗斯所有军用飞机的新技术发展计划仍在继续进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
原因:首先是俄罗斯依然试图保持与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并驾齐驱”的位置;其次是军
事装备生产仍被视为“国家工业”,而且是最好的硬通货的来源。同时长期以来,俄罗
斯在武器工业的技术发展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发展潜力很大。

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

目前,俄罗斯军用飞机的发展重点仍然是战斗机,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仍颇受重视。目
前正在研制的下一代战斗机有以下几种:重型战斗机有MFI和S-37;轻型战斗机有LFI和
S-54;中型战斗机有米-35。
MFI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这项研制计划已进行多年,原计划在
1991年左右进行首飞,但至今飞机尚未离地。有消息报道,MFI将在几个月内首飞,但并
未得到确认。MFI在技术验证机阶段称为1-42(1-44工程),它采用鸭式布局,装两台带推
力矢量喷管的涡扇发动机。飞机的正常起飞重量为28~29吨,当发动机推力为350千牛时
,飞机的推重比为1.25左右,其最大起飞重量为35吨。
MFI的主要性能特点是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音速机动能力,超音速最大航程为2000千
米,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千米。机上装有综合电子设备,包括:NIPN014相控阵雷达,后
视自卫雷达,先进导航和电子战系统。它的武器系统包括新型近程、中程和远程(射程超
过300千米)空空导弹和多种空对面武器,机身武器舱中挂装R-77M中程空空导弹是它的标
准武器。俄罗斯一度空军十分重视MFI的发展,但由于经费不足,使其研制步履艰难。M
FI很可能只能作为一种技术验证机,进行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很小。最近还有消息报道,
米格设计局还打算用1-42原型机作为一种目前研制中的轻型战斗机计划的技术验证机。

S-37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新型战斗机,原称S-32。S-37于1997年9月下旬进行首飞,是
一种三翼面飞机,并采用了前掠翼布局。设计局旨在通过采用前掠翼布局和推力矢量技
术来提高飞机的空战机动性。目前的S-37装2台D30F6发动机,今后将换装AL-41F涡扇发
动机和推力矢量控制统。它的正常起飞重量约26吨,海平面最大时速1400千米,高空最
大时速2200千米,航程3300千米,实用升限18000米。S-37还采用了隐身技术,其中包括
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武器采用内部挂载和采用弯曲形的进气道等。S-37的尺寸稍小于MF
I,成本也要低一些。苏霍伊设计局的初衷是以S-37作为MFI的取代机或竞争机。但有人
认为,S-37也只是一种用来验证未来战斗机可能采用的新技术的试验机,它也还不能满
足俄罗斯空军对下一代战斗机的要求,其中包括类似F-22的隐身性能和不开加力的超音
速巡航能力等。

LFI和S-54分别是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轻型战斗机,拟作为昂贵的重型战
斗机的补充机种。这两种飞机虽然都已有漫长的研究“历史”,但由于道路曲折,所以
目前仍处于初期设计阶段。LFI早在80年代就开始进行设计研究,它的尺寸比F-16飞机要
略小一些,装一台RD33发动机。这项研制计划经过10年停顿后又重新起动,现在该机的
重量保持不变,但考虑了单发和双发两种方案。作为新一代战斗机,要求LFI的推重比达
到1.3比1的水平。
S-54是LFI的竞争对手,它是从1991年设想的一种教练机方案发展来的。其外形很像苏-
35的缩小型,采用串列三翼面布局。动力装置是一台AL-31涡扇发动机,至今还未装推力
矢量喷口。机上装有“隼”式火控雷达,最大作用距离180千米。S-54可能主要用于出口
并作为苏-27和苏-30的补充机种。

LFI和S-54和前面讲的两种新机一样,其前途还很难预测。1996年,俄罗斯空军连一架飞
机也没有采购,近期内形势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由于经费短缺,在2008~2010年之
前,俄罗斯空军战斗机的替换工作将处于停顿状态。这也是苏-27和米格-29还需进一步
改进的原因。由于现在还不能确定到2010年以后俄罗斯是否能同时保持重型战斗机和轻
型战斗机机队,因而,米高扬设计局目前正在研制一种“中介型”战斗机。这种飞机的
编号为米格-35,重量介于苏-27和米格-29之间,米格设计局宣称这是一种“高度现代化
的米格29M”,预计将于1999年进行首飞。

米格-35的尺寸比米格-29要大一些,翼展增大到12米,发动机后移0.92米,机身内的储
油空间得以增加,飞机不带副油箱的航程为3000千,转场航程为4000千米。据报道,米
格-35不装鸭式前翼。机上装有全综合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其中包括RP35电子扫瞄相控阵
雷达,它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4个目标。对3平方米的目标,其迎面搜索
距离为140千米,尾后为65千米。机上有10个武器挂点,可挂装各种空空和空地武器。米
格-35将采用RD333涡扇发动机和三元推力矢量喷口,加力推力为98.1千牛。由于这种发
动机还在研制中,所以第一架米格-35将装推力较小的RD133发动机,它是RD33的装推力
矢量改型。为了提高隐身性能,米格-35采用了雷达吸波材料和涂层,但由于外形没有重
大改变,也没有采用内部弹舱等措施,所以其隐身性能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
现役战斗机的改进

从某个角度来说,目前俄罗斯对现役战斗机的改进,比发展新一代战斗机更为重视。这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当前经济还相当困难,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经费难于充分
保证,研制进度一拖再拖。为了满足作战的急需,有必要对现役战斗机进行高度现代化
改进。而且,以苏-27和米格-29为代表的现役战斗机有较大的改进潜力,通过更新电子
设备和机载武器等措施,能使现役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有较明显的提高。再者改进后的战
斗机可用于出口,争夺国际市场,还可以此收入来支持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当前
的重点是对苏-27和米格-29进行改进。谈到苏-27的改进,读者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苏-35
和苏-37了。苏-35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装有先进的火控雷达,能同时跟踪15个以上
的目标,并能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苏-37采用了先进的气动
布局和带推力矢量喷口的发动机,因而具有“超常”的机动能力,其机载电子设备和武
器系统也是相当先进的,这种飞机一旦投入实用,它的作战效能是很“可观”的。但至
今上述这两种飞机的前景尚不明朗,有消息说,带推力矢量喷管的苏-37将于下一世纪初
开始批生产,但也并未得到确认。

有人认为,苏-35和苏-37主要是用于出口的。同时,俄罗斯空军还可能将它们作为下一
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目前苏-27有一项改进计划称之为苏-27SM(或出口型SMK),这项
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于19971998年进行)主要的改进包括:将机上的武器
挂点由10个增至12个,加装空中加油系统,增加机内燃油和增加挂装副油箱的能力。由
于对火控计算机的软件进行了改进,使得这种飞机能挂装R-77发射后不管导弹。第二阶
段(计划于1998~1999年进行)的主要改进包括:装备空对面导弹、反辐射导弹、电视制
导炸弹等新型武器,更新机载电子设备。机载雷达也将进行改进,将增加新的地形测绘
通道,有的飞机还将安装新型雷达。米格29的改进重点是提高飞行性能、特别是机动性
能和航程,同时还将安装新型电子设备和武器。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将采用RD13
3发动机,它是RD33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型,装有三元推力矢量喷口。为了增大航程,增加
了副油箱、加大了机内燃油容量和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通过加挂大容量的副油箱,航
程有望达到3300~3500千米。米格-29的空中加油设备已在1995~1996年进行了试验,它
能装在任何一种米格-29的型号上。从米格-29的机体来看,增加机内燃油容量是可以实
现的。

米格-29的最新改型是米格-29SM(或称米格29-SMT),它将装有新型雷达,具有地形测绘
能力,分辨力为15米左右。机上将挂装新型武器,其中包括:R-77和R-27空空导弹,空
对地导弹,电视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等。机上还装有先进的导航、通信和电子战设备
。米格-29SM采用玻璃驾驶舱和先进的座舱显示设备,飞机的对空和对地作战能力都得以
提高。另一种改型米格-29UB有可能很快进行首飞,它将增装雷达(目前的米格-29UB未装
雷达),其作用距离为120千米左右。该机将具有多用途能力,可用于执行空战和作战训
练任务。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3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