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exiaoyu (逆风飞扬), 信区: Green
标  题: 常败之军---可爱的意大利军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15 20:52:55 2004), 站内信件




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
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
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而又少谋寡断。加上意军素质较差,所以在其组织实施的战役中,
没有一次获得过较大的胜利。从意大利正式宣战到墨索里尼政权垮台、退出战争的3年时间
里,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处点火,但每次都是气势汹汹去,损兵折将归。 
 

  首战法国:“罗马帝国”颜面无存 


  1939年9月,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为标志,欧洲战争全面爆发。希特勒为了某些政
治原因,十分重视意大利的参战。但意大利国内经济困难,军事准备不足,担心参战后会
招致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打击,因此,意大利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宣布自己
是非交战国,以便等待最有利的时机。 


  纳粹德国的“闪击”作战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打垮了
波兰,然后于1940年5月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当德国人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
时和卢森堡等国后,墨索里尼开始相信“德军不败”的神话了。终于,当德国军队迅速攻
入法国并逼近巴黎时,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终于放弃了坐山观虎斗的立场。他在5月3
0日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参战的日期定于6月5日。希特勒表示“深受感动”,并要求这位
“伟大”的盟友把日期推迟3天,以便德军先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然而,厚脸皮的墨索
里尼居然推迟了5天,直到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逃离巴黎的当天,墨索里尼才宣称
,战斗将在第二天开始。 


  这场战斗简直丢尽了意大利军队的脸面。到6月18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盟友到慕尼黑
讨论与法国停战事宜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32个师已经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在
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竟没能迫使力量单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尽管此时
守卫在法意边境的法国师正遭受到德军从背后攻击的威胁。 


  进攻希腊:偷鸡不成反独米 


  1940年10月12日,墨索里尼得知希特勒未通知他就占领了他垂涎已久的罗马尼亚,决
心以同样的方法出兵攻占希腊,以求得轴心国内部的“平衡”,改变其被动的配角地位。
墨索里尼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边境上集结了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
机,以希腊帮助英国违反中立原则为借口,于10月28日开始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 


  作战初期,意军凭借其强大的优势,突破了希军防线,迫使希腊军队后退了50~60公
里。11月1日,希腊总司令帕帕戈斯将军下令反击,希军巧妙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损
失惨重。11月7日,意大利军队被迫转入防御。12月初,希腊军队攻入意大利的殖民地――
阿尔巴尼亚,将意军一个山地师歼灭。到了年末,不幸的意大利军队不但寸土未得,还沿
整个战线从阿尔巴尼亚边境后撤了30公里。意大利的27个师被希腊的16个师围困在阿尔巴
尼亚达数月之久。后来,墨索里尼为了独占希腊,抢在希特勒之前,于1941年1月和3月两
次组织大反攻,但无一成功,很快被希腊军队击退。最终还是德国人帮了意大利的忙。在
6个月的战斗中让意大利人丢尽颜面的希腊人,无法抵挡15个德国师的攻势。英国急忙从利
比亚派遣大约4个师支援希腊,但他们和希腊人一样,被德国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猛烈轰炸
打得一败涂地。1941年4月,希腊向德国投降,并且也硬着头皮向曾是手下败将的意大利投
降。 


  抢占非洲:赔了夫人又折兵 


  经济上严重依赖进口的意大利,近90%的进口物资来自地中海沿岸地区,因此,墨索
里尼把这一地区视为生死攸关之地。当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
三岛之后,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
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仅10万人左右。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约40万人,分别驻扎在东
非的阿比西尼亚和北非的利比亚。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
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达到上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
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 


  1940年7月初,意军以阿比西尼亚为基地,向英国驻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发起进攻。由
于英军势单力薄,意军进攻发展顺利,占令了苏丹、肯尼亚境内的一些重要据点。8月初,
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英军被迫撤至肯尼亚。但是,在英军增援部队和游击队的英勇打击
下,意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利。战至1941年4月,奥斯塔公爵率领的意军残部向英军投降,墨
索里尼建立东非帝国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北非的军事行动也与意大利人的愿望相反。1940年9月,驻北非的意军乘德国大规模轰
炸英国本土之机,从昔兰尼加东部向英军发起进攻,企图入侵埃及,夺取英军的主要海军
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英军为了维护在地中海、北非的殖民利益,调遣增援部队
保卫埃及这一战略要地,与意军形成对峙局面并伺机转入反攻。12月7日,韦维尔将军率3
万军队和一个坦克旅,从马特鲁以南向意军发动反攻。从1940年12月7日英军反攻之日起,
在一个半月时间里以伤亡不到2000人的代价,歼灭意军9个师,其中仅俘获意军官兵就达1
3万人。 


  斯大林格勒:意大利人又溜了 


  1942年11月中旬,德国在斯大林格勒进攻受阻,被迫转入防御。而此时苏军在朱可夫
元帅的指挥下,决心利用冬季到来德军后勤吃紧的有利时机,将德军第6集团军群和坦克第
4集团军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然后在其两翼实施强大突击,合围并歼灭斯大林格勒地区
的全部德军。当面德军共有48个师,德军第6集团军群和坦克筹备组4集团军被钳制在斯大
林格勒,其北翼由意大利第8军团、罗马尼亚第3军团掩护,南翼由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掩护
。苏军钳型攻势的突破口就选在了敌军薄弱的南北两翼。 


  12月17日清晨,一支苏联红军在顿河上游地区向意大利第8集团军发起了攻击,随即突
破了意军防线。入夜,苏军已打开了一道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缺口扩大到90公里。2
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翼侧完全暴露在苏联红军面前。 


  正在此时,恰逢齐亚诺率团代表墨索里尼访问柏林,与德军最高统帅部商议作战事宜
。当谈及斯大格勒战役的进展情况时,齐亚诺的一个随员向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名军官问
到,意大利部队是否遭到了重大损失,回答是:“根本没有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了”
。 


  高举双手的意大利人 


  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
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洛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当时据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
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跑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
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
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
“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这时要塞里却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
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
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二三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
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
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
遇难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辉煌
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军衔的
人。 


  1940年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现在的意大利军队 


  部署阿尔卑斯山山区的意大利精锐步兵团一百一十六名士兵?原定上周六抵达挪威南
部的克里斯蒂安桑?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不料事前竟没有人仔细查阅地图?最后百多
人浩浩荡荡的误闯相距三百哩的瑞典城市克里斯蒂安斯塔德?令当地机场的出入境部门官
员大吃一惊。对此?意大利报章《晚邮报》批评道?“各队员似乎都不知道瑞典并非北约
成员国。克里斯蒂安桑和克里斯蒂安斯塔德两者发音或许真的非常相近?但意大利亦没有
理由会意外入侵瑞典。”意大利近期正矢志清洗军方“不公正和落后”的负面形象?是次
“摆乌龙”事件确实令当局格外尴尬。意大利国防部官员解释?接载步兵团成员的飞机?
是由意大利民用航空公司提供的?故未有依循军方一向的程序。航空公司发言人亦表示?
在挪威中部特隆赫姆市附近?其实还有一个叫克里斯蒂安松的城市?因此机师错认目的地
实不足为奇。( 
 

--
爱情可以是一种体会,有时痛苦但很幸福;爱情可以是一种感觉,
即使短暂也会很永恒;爱情还可以是一种经历,就算破碎仍然很美丽.
人的命运要由自己来驾驭主宰,回忆就象是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
有时是沉重的,但无论轻松也好,沉重也罢,只有具备了在任何
惊涛骇浪中都不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才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
背负起千斤的重量,扬帆奔赴万里航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52.11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3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