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想打羽毛球), 信区: Green
标  题: 战场诡诈术——美军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战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3 17:46:16 2002) , 转信

  孙立华

  心理战部队是美军特种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1个现役心理战大队和2个后备役
心理战大队组成,辖1个司令部、5个心理战营和1个心理战战略研究中心。其作战任务是以
战场心理战支援为主,综合运用报刊、传单、电台、电视、广播或其他现代化宣传手段,
对敌方进行攻心战,瓦解其士气,分化其阵营,削弱其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
的。
  
  一、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采取封锁信息、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网络造势的心理战战


  美军认为,只有通过广泛信息封锁和欺骗造成敌方的麻痹和错觉,充分利用新闻媒介
的公开性,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大张旗鼓地把假情报传播出去,混淆视听,将敌方领导
人及士兵的心理引向假情报的误区,从而放松对己方真实情况的警惕。科索沃战争中,北
约总部和国防部几乎每天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但每次发布会内容基本一致,均对战况实
施封锁。

  特别是在空袭的前10天,新闻发布会上对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以"涉用作战,恕不回答
"为由加以拒绝。从第10天开始拿出了一些攻击图形和录像资料,公布了目标的数量、类型
、出动的架次等情况,但具体细节却不加以详细表述。为加大心理战力度,美军飞机向南
联盟境内投下了350万份传单,向塞族人解释他们的国家为什么被轰炸,并说南联盟军队的
某些高级指挥官发生了冲突,并要以战争罪审判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第193特种作战大
队的C-130运输机和机上搭载的11名美军,每天用1000瓦的强大功率向南联盟的居民们播放
北约制作的电视和电台节目,和风格类似于南联盟广播电台的新闻和塞族流行音乐,使南
联盟的居民搞不清到底哪家是敌我广播电台;把700万份传单、汽车贴纸和新闻简报撒到南
联盟境内,制造各种谎言。先是称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下落不明,可能已被塞尔维亚
军方杀害,接着又说鲁已被米氏"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随后又说米洛舍维奇的妻子已携
子女逃往希腊,并在那里购置了大量房产准备定居,这些谎言颠倒黑白,很具有诱惑性。


  为了达到丑化南联盟领导人的目的,美国五角大楼经常散布一些无法证实而又耸人听
闻的消息。如:说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建立了集中营,要拿难民当"人体盾牌";称南联盟
总参谋部为躲避轰炸,已搬迁到民用目标内,企图以此挑拨南联盟军民的关系,拉拢南联
盟亲西方人士反对米氏,激化南联盟内部矛盾等。为垄断国际舆论,危机爆发后,美军成
立了"网上作战小组",先后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科索沃危机"、"贝尔格莱德动态"、"北约空
袭"等网址,每天都通过这些网址向全世界公布"战果",宣传北约的军事优势,确保在舆论
上处于主导地位。

  二、海湾战争中,美军采取公开宣传、战场欺骗、示假隐真、先声夺人的心理战战法


  海湾战争爆发前5个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多次借助新闻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
息,使萨达姆对多国部队即将开战深信不疑,以至于伊拉克准备不周密。1990年8月,美军
向海湾地区部署兵力初期,先期到达的第82空降师因其兵力和装备不足,与伊拉克几十万
虎视耽耽的大军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因而美军一些重要人士认为,如果萨达姆闯进沙特
边界,第82空降师将无力坚守宰赫兰基地,他们很可能会被赶出那里。

  为了掩盖真相,美军心理战部队率先被部署到海湾,对伊拉克实施心理战,使用了"兵
不厌诈"的谋略,编造了一系列各种部队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公开声明,通过新闻媒介大肆吹
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强大,警告萨达姆不要轻举妄动。同时,施瓦茨科普夫每天都让
记者去拍摄巨型C-5"银河"运输机降落的镜头,报道大批美军正在向海湾进发的途中,很快
即可到达海湾,营造了大兵压境之势。

  海湾战争中,美国抓住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激起全球谴责的良机,开动宣传机器,利
用野战和民用广播、电视设施,极力渲染美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宣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
占领科威特的强烈遣责,指责伊拉克践踏国际标准;利用阿拉伯民族遇事多疑的心理特点
,攻击萨达姆对伊拉克的家族统治,离间其与伊军高中级将领和伊民众的关系;1600多名
新闻记者云集沙特,有的试图混到作战部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战况进行直接正面报
道;中央总部共举行了98次新闻发布会,其中53次介绍战况,45次介绍背景情况;第8心理
战特遣部队共散发传单2800份,并开设了"海湾之声"进行战场广播,利用高音喇叭进行欺
骗宣传,实施战地策反,其威力被认为是仅次于飞机的空袭;运用电子、电磁干扰,设立
假通信电台、冒充对方加入伊军通信网获取情报、有意泄露假情报等手段,对伊军进行军
事欺骗,以欺骗、迷惘伊军,制造混乱。

  由于萨达姆没有卫星或间谍飞机侦察海湾部队的集结情况,他的大部分情报都是从美
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得到的,因而,新闻媒介的宣传壮大了美军的声势,伊拉克丧失了反
击的有利时机。为了隐蔽美军地面主力部队从沙伊边境进入伊拉克实施穿插、迂回包围伊
军"共和国卫队"的战役企图,美军心理战部队实施了广泛的心理战战役战术欺骗,成功地
制造了美军将在科威特沿海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的假象,诱使伊军将主力集结在科威特边境


  作战中,美军把瓦解伊军斗志,涣散伊拉克的民心士气作为保证战场胜利的必要前提
,广泛开展心理战活动,配合多国部队攻势;运用把敌人的俘虏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装备
在电视上展示,在报纸上登载,这使伊军前线官兵产生共鸣;利用声像技术,在深夜播放
猛兽的狂吼声、妇女婴儿凄厉的哭叫声、牧师低沉的祈祷声、教堂震耳的钟声,使伊军官
兵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心理机制遭到严重损伤。

  三、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军采取新闻管制、唇枪舌战、海外奇谈、人道援助的心理
战战法

  美军打击塔利班开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世界所看到的情况不同于10年前的海
湾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人们至少从电视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伊拉克防空导弹的闪光。而在
美军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国认为要确保军事计划与行动的秘密不被泄露,惟一的办法就
是对新闻媒体报道实行严格的管制,严格实施信息封锁,使战况报道情况虚实难辨,唇枪
舌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为确保媒体和民众对军事打击行动的支持,美国政府在战时实行新闻管制的原则是,
既要让公众了解一些情况,又不能让公众了解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让白宫、国务
院、五角大楼等部门频频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新闻媒体口径;另一方面又施加各种影响
,限制发出不同声音,就在各家媒体一致对外的时候,"美国之音"却不顾副国务卿阿米蒂
奇等政府官员的极力劝阻,按计划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的专访节目,并将其讲话内容刊
登在网站上,这使美国国务院感到十分脑火。没过一周,"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以及主管的
国际广播局局长便遭到撤职处理。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强调作战计划保密的重要性,美国政府还决定,在开始作战阶
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开信息,也不会向公众或媒体透露,以防止被对方所利用。五
角大楼对跟随作战部队进行战地报道的记者的数量和身份都作了严格检查和限制。打击中
,为了使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加重对塔利班政权稳固性的怀疑,美国先是通过报
纸向外界"透露"其领导人及家人逃走,内部发生政变。同时,美国运用现场直播、宣传广
告等多种宣传方法,揭露塔利班政权的不义行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把瓦解塔利班政权
列为优先目标,并设计了一系列轰炸塔利班重要设施的计划,以改变阿富汗的政治版图。


  据外电报道,布什总统斥资3亿美元扶持北方联盟抵抗组织,并批准开设自由阿富汗电
台"频道"向阿富汗人民播撒希望的种子。美、英等国空军又采取向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的
手段,以削弱塔利班政权,避免阿拉伯各国将美国对塔利班的攻击视为对整个伊斯兰的战
争。特种部队配备移动电台、传单、扩音器,采取一切心理战手段,没法分化塔利班士气
,制造恐惧情绪,同时帮助难民振作精神,并使阿富汗人相信他们的敌人不是美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