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国海军习俗趣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26日12:32:5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美国海军的历史虽不如英国皇家海军悠久,但也有两百多年了。长期以来,在
美国海军中存在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这在一些人眼中也许被看作是奇俗怪语,但
说起来却颇有趣味。
国旗也要"矮三分"
  美军规定,停泊在港口的军用舰只或岸上的海军站每天上午8点升国旗,日落
时听降旗号举行降旗仪式,届时所有在场官兵必须肃立,向国旗敬礼。凡看见或听
到正在举行升、降旗仪式的过往舰艇都必须停机或减速航行,舰上的军官或舰长必
须面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示对国旗的敬意。军舰出航时,军旗挂在钭桁的最顶端
。在航行中,如与商船相遇时,商船应向军舰敬礼。
  通常是,商船首先将国旗徐徐降至旗杆1/3处表示敬礼;军舰则将军旗降至旗
杆1/3处表示答礼,并随即将旗升到顶端,表示礼毕;商船再将国旗升到原来的位
置。但当舰上挂出一面蓝色十字的白色燕尾旗时,说明此舰上正在进行宗教活动,
这面旗帜比国旗挂得更高。此时此刻,国旗的尊严在舰员的眼里也就"矮"了三分。
当军舰穿过赤道时,按惯例要举行通过赤道仪式,舰上升起一面黑色底上画着白色
骷髅的旗帜,这是传统的"海盗旗",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不言而喻,此时此刻,
国旗的尊严在舰员的心中也就不翼而飞了。

远洋返航旗
  美国海军规定,凡在海外执勤9个月以上的美国舰艇均可悬挂远洋返航旗。这
是一种巨幅长旗,由蓝白两部分组成,是给久驻海外、漂泊日久的军舰的一种特殊
荣誉。根据有关规定,舰只在海外驻满9个月,便可在旗帜的蓝色部位加颗白星。
然后,以6个月为一档,每满6个月可再加一颗星。旗帜的长度则以海外执勤9个月
的总人数乘1英尺所得之积数而定,但总长不得超过舰艇的长度。舰艇抵达美国当
天必须悬挂此旗,一直挂至日落。降旗后,将标有白星的蓝色部分赠给舰长,其余
部分在全体官兵平分,以示纪念。

用人组字
  每当在海外执行完任务的航空母舰返航时,都要在港口举行大型庆祝活动。这
时,舰上的官兵都要着洁白的军服,在宽阔的航母甲板上,用人排列组合成各种各
样的词语,如本舰舰名、标语、口号或其他最能表达官兵当时的心愿的话语,以此
助兴。用人排成各种字样,原来只是美国许多大学的啦啦队在体育场看台上使用的
一种助威方式。
  据说, 1933年,一所大学的啦啦队队长到海军航空母舰上服役,便将这种以
人排列组合成字样的一种仪式带到了海军,从此成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举行各种庆
典时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式。从空中或从远处望去,在蔚蓝色的大海中,浮动着的航
空母舰的甲板上,用人排列的各种白色字样,显得格外壮观,颇受人们的喜爱。
  例如,朝鲜战争结束后,当时参战的美国海军"巴丹岛"号航母奉命回国,舰上
官兵于航空母舰返航途中在甲板上排列出了一个箭头和英文单词"家",表达了他们
归心似箭的心情。再如,1961年,为了庆祝美国海军航空兵成立50周年,美国"无
畏"号、"萨拉托加"号和"独立"号航空母舰上的水兵,在甲板上排出了"海军航空兵
1911一1961"的字样,以示庆祝。

后甲板的尊严
  后甲板礼仪是美国海军的传统习惯之一,所以海军条例要求每一位舰长要"明
确制定出后甲板的界限",以便维护后甲板的神圣尊严。后甲板右舷是专为舰长保
留的,非工作或公务需要,任何人不得进入。后甲板左舷是留给军官的。露天甲板
上的其他地方可供水手们使用。所有人员登上后甲板时都应敬礼。两名军官在甲板
上同行时,外舷一侧为尊,调转方向后,双方要交换内外侧位置。在甲板上看电影
或举行其他聚会时,各个分队对聚集地区的占有权是平等的,但要给军官和军士长
留空位和椅子,级别高的军官坐上座,士兵则坐就餐用的长凳。当舰长到达时,全
体官兵听口令"起立",舰长通过副舰长或值日官发出"继续进行"的命令。
  为树立后甲板的尊严,舰上官兵通常要遵守以下礼仪规则:着装不符合规定者
不准出现在后甲板上;着便装者无论何时一律不准在后甲板上逗留;所有人员每次
登上后甲板时都应敬礼;不准在后甲板上吸烟;非业余时间,未经舰长批准,不准
在后甲板上举行文体活动;不准在后甲板右舷或其它为指挥官保留的地方散步;不
准手插衣袋站在后甲板上;禁止在后甲板上打闹和进行与军人身份不符的其它活动


海军人员的俗称
  在海军,水手在旧习俗中被称作"tar",直译作"柏油",这是因古时水手们常
把柏油涂在衣服上,使其不透水而得名;乘舰到过北极圈以北的人被称作
"bluenose",直译作"蓝鼻子";普通士兵还有一种称呼,叫作"白帽子兵";中校以
上的军官被俗称作"brass hat",直译"黄铜帽军官";航空兵或潜艇军官被称为"黄
皮鞋军官";非航空兵或潜艇部队军官被称作"黑皮鞋军官"。另外,更古怪的是,
士兵们常常在背地里称指挥官为" old man",直译为"老头子"。其实,指挥官获得
"老头子"的称号只是由于他的地位,而不是其实际年龄,下级使用此称呼,只是表
达对他的喜爱和敬重之意。但当着指挥官的面,谁都不会直呼"old man",否则,
会被认为是对长官的不尊重。

"锚更"和"起锚歌"
  "锚更"(Anchor Watch)是指舰船夜泊值更人员,原来其主要任务是看管抛锚
器具,以防锚松动等情况发生,现在也同时履行其他任务。船钟每隔30分钟由专门
的报时兵敲一下。敲7下是通知下一班值更人员,敲8下,则新的值更人员应当完全
在位,否则以违纪论处。一股劲儿地敲下去的情况也有,那是在发出雾信号或火警
信号。但起锚时,传说古时水手推着绞盘转动时,一边走一边要唱一首简单的抒情
歌曲"起锚歌"(chantey),后来此习俗便成为起锚开航时的一种仪式。如果准备
开航的船上正好有一名提琴手,他将被派往绞盘的顶端担提言,而水手们则会起劲
地转动绞盘,以使提琴手晕眩。当然,客观上所起的效果则是加快了起锚。

"狗更"和"狗牌"
  "狗更"(Dog~watch)指舰船上调换夜间值班时间,又称半轮更。上半更是
16点至18点,下半更是18点至20点。"狗更"还可能是在舷梯口值班的易名。但令人
感到有趣的是,舰上的军人身上都要佩带一种金属牌,俗称"狗牌",上面刻有本人
的姓名、军衔、血型和所信仰的宗教,这分明是军人的"身份证明牌"。看来这两个
俗称都与"狗"有缘,但彼此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当然,不排除戴"狗牌"的船员
要去值"狗更"的习能性。 

"露大腿"和"海崽子" 
  古时候,水手可以带妻子上船,船上吹集合预备号时,还在睡觉的妇女会伸出
一条穿筒袜的大腿,证明她不是水兵,以区别于男人而不必起床。这种妇女在船上
当然闲不住,她们和丈夫住在古老的舷炮之间和船员舱里,在船上生下"小水手",
称为"son of a gun",直译为"舷炮的孩子",简称"海崽子",此称呼或多或少地含
有怀疑这孩子生身父亲不明的意思,带有一些侮辱性。但这些"海崽子"自幼与大海
打交道,最后往往会成长为出色的水手,所以有句古谚:"战舰上真正的水手是在
船上的厨房里怀上的、在舷炮旁生下的孩子。"这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水手艰苦而
具有浪漫情调的生活。

军葬仪式中的习俗
  美国军人,无论是列兵还是将军,去世后,死者所在部队都要为其举行葬礼仪
式。海军军葬仪式分陆葬和海葬两种。在举行陆葬仪式过程中,所有着军装的人员
(含灵柩护送人员)都要行举手礼,着便装的人员要致胸礼。在墓地宗教仪式中,
当牧师念到"让我们祈祷吧"时,所有人员都要低头祷告,并随司仪牧师行事。如果
牧师脱帽,其他人员(除责枢护送人员)也应脱帽;如果牧师不脱帽,其他人员也
不脱帽。如果司仪牧师头戴四角帽,上述主体人员要脱帽,如戴圆顶小帽,则无需
脱帽。牧师宣读祷词后,葬礼鸣枪队朝天空放三次排枪,表示向去世的军人致敬。
接着,站在墓边灵柩前的号手吹奏葬礼号,标志着死者开始最后长眠。至此,军葬
仪式结束,抬送灵柩人员将覆盖灵柩的国旗叠好,赠给死者最亲近的眷属。海葬仪
式是海军舰艇部队安葬海上牺牲、死亡艇员的一种特殊仪式。舰员在海上牺牲或死
亡时,如不能将遗体运回陆地安葬,可举行海葬。举行海葬时,全体舰员按升旗队
形列队,舰艇升半旗(如指挥官在死亡的合指挥旗,其旗也可降半旗),奏哀乐。
海葬仪式应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举行,在战地也可在夜间进行。海葬地点(经纬度)
和日期应载入航海日志。举行军人葬礼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时罗马人
对死者的致敬方式是,在墓上撒三次土,同时呼喊三声死者的名字,再说声:"永
别了!"17世纪的军人也采用过这种习俗。 


--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oooO  Oooo.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   )  (   )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                              \ (    ) / 
不也就只是,                                      \_)  (_/
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