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军轻步兵营渗透攻击战斗的组织与实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7日21:29:1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美军轻步兵营渗透攻击战斗的组织与实施
平志伟 宋绍松
美军认为,部队实施渗透接近目标,尔后发起攻击,可达成战术突然性,加速瓦解敌防
御体系,扩大主力部队攻击效果。渗透攻击是轻步兵可能经常担负的战术任务,营是单
独组织实施渗透攻击最常见的单位,轻步兵营组织实施渗透攻击战斗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组织情报侦察
部队在计划渗透行动前,营情报参谋要精确绘制敌态势透明图,包括敌兵力部署和可能
的行动方案,弄清敌实施前斜面或反斜面防御;依据态势透明图,组织进一步勘察渗透
目标,制定有关渗透行动的防卫计划。营侦察人员和指定的勘察人员至少要在主力渗透
行动开始前一天动身,到达预定位置后,利用大部分时间监视目标情况,同时派部分人
员标示渗透通道,以引导渗透主力部队进入攻击或冲击出发阵地。侦察人员勘察目标时
,一般可距目标2000米左右,利用望远镜和其他远距离侦察设备获取情报。在纵深
渗透攻击中,部队发起攻击时,情报参谋率领1名副手跟随指挥组行动,协助拟制作战
命令,及时提供有关情报分析意见。在近距离渗透攻击中,情报参谋可在营基本指挥所
内组织情报支援行动,及时提供必要的情报信息。
二、组织渗透机动
合理确定渗透单位的级别和规模是组织渗透机动的关键。渗透一般以连或排而不是以班
为单位进行。连、排两级具有远距离通信能力和呼唤并指示间瞄火力的能力,还编有若
干机动作战单位。在不考虑受威胁程度的情况下,渗透单位的最小级别应该是排,因为
排具有一定的指挥、控制、再集结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一旦与敌遭遇,也有较强的战斗
力自我保护。此外,从被敌探测发现及与敌遭遇的概率上看,排与班几乎相差不多。营
指挥官可根据愿意承担风险的大小,确定渗透单位的级别。级别高,容易被敌方过早发
现。级别低,势必增加渗透单位的数量,增添指挥控制难度;渗透到位后迅速集结、明
确攻击目标、判定行动方位以及组织协同动作,将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一旦与敌遭遇,
也会因战斗能力不足而遭敌歼灭。
渗透分队在渗透过程中通常采用行进队形,派出侧卫和后卫。侧卫和后卫一般应负荷较
轻,以利于较好地完成防卫任务;而渗透分队本队则要携带较多物品,按线式纵队行进
,以便指挥官在运动及运动中进行指挥控制。
为保证渗透分队发起攻击时具有强大的反装甲火力,步兵营在渗透时要携带“陶”式反
装甲系统和一定数量的导弹。步兵排除携带本排冲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外,还要携带1
套“陶”式反装甲系统和4枚导弹,即:以两副绷带架携运“陶”式反装甲系统发射架
,再用4副绷带架携运4枚导弹,携运到位后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执行各自的任务
。采用这种方法,步兵营可利用4个排的兵力共携带4套“陶”式反装甲系统,基本能
满足支援营攻击战斗的需要。在装甲威胁不大或没有装甲威胁时,步兵营则可携运12
.7毫米机枪和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为确保渗透路线的准确性,缩短渗透到位后联络会合时间,轻步兵营可得到若干轻型全
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的加强。每个步兵排和侦察班各配备1套,营指挥组和作战参谋各配
备1套。根据情况,营医疗与支援排也可配备1套。
三、计划火力支援
渗透分队的火力支援,主要有自身携带的迫击炮火力、上级直升机火力,以及空军航空
兵火力。营迫击炮火力是秘密渗透攻击的主要支援火力。轻步兵营、连目前分别编有8
1毫米迫击炮排和60毫米迫击炮班,但这两个单位的编制人员不能远距离携带所有的
迫击炮。营可以留下一半迫击炮身管(营的2门81毫米炮管和各连的1门60毫米炮
管),保证迫击炮排和班能携带部分完整的迫击炮;也可以指定步兵排携带迫击炮排和
班无法携带的迫击炮。采用后一种方法时,指挥官要考虑炮弹的携运量,合理确定两种
炮弹的携运比例,确定弹药种类;还要考虑其他哪些装备可以少带或不带,比如减少“
龙”式导弹的携行量等。
关于航空支援火力计划,主要考虑航空支援飞机是在己方部队前锋线后的空域待命,还
是在野战机场跑道上待命。若在空域待命,飞机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即可支援渗透部队,
但不能执行其他任务;若在机场跑道上待命,飞机做出反应的时间较长,可能丧失对敌
攻击的最佳时机,但却不影响执行其他任务。指挥官可根据分配的航空资源数量及受敌
威胁的程度权衡确定。
至于攻击直升机,除考虑待命地点外,还要确定每次的编队数量。攻击直升机必须集中
使用,每次编队至少要集中1个连至1个营的直升机。
渗透阶段是火力支援控制计划的重点。渗透分队在该阶段最有可能与敌遭遇,同时也最
缺乏对下级单位的控制。与敌遭遇很可能发生在夜间,火力误伤的可能性很大。可将出
发位置到冲击阵地的渗透通道设为火力控制区,渗透分队主要以本级火力清除通道内的
火力障碍;火控区外,则可要求上级火力支援。可根据渗透分队的前进速度分阶段逐次
设置火控区,缩小火控区的范围,加强火力支援的力度。渗透分队与地面机动部队会合
后可得到其炮火支援,它们同时与敌交战时,应按预先拟定的火力支援顺序和相应的控
制措施行动。攻击目标时,渗透攻击的火力支援控制方法与预有准备攻击的相同。
渗透攻击中的对空防御,主要由背负式“毒刺”导弹和轻型防空武器完成。“毒刺”导
弹的携带量根据渗透任务的纵深而定。在近距离渗透中,渗透分队夺取目标后能很快与
主力部队会合,每个分队一般只需携带2枚(全营约携带10枚)“毒刺”导弹。在纵
深渗透中,远距离渗透分队经常会遇到敌机的空中搜索,营可增加防空导弹携带量,每
个渗透分队通常要携带3~4枚导弹。士兵在纵深渗透中的携带量较大,过于加大其负
荷会影响渗透速度和行动的灵活性。指挥官要综合考虑空中威胁、要携带的弹药和给养
等,以够用为原则决定“毒刺”导弹的携带量。美军认为,渗透过程中最好的防空方法
是躲藏,利用伪装措施规避对方飞机的搜索和攻击。
四、组织工程保障
渗透攻击中,工兵难以携带重型工程保障设备,破障任务往往通过手工作业完成。在敌
反坦克壕中开辟通道时,通常使用铲子将两侧挖低成便于运动的斜面。未遭敌火力压制
时,1个工兵班能在10~15分钟内开辟1条供装甲车辆通行的通道;排除地雷通常
用控测器和单个直列装弹;克服铁丝网则用铁剪剪,绳子缠。步兵分队也可用携运其他
装备时使用的绷带架作为冲击时克服铁丝网、通过壕沟的梯子。
纵深渗透攻击中,工兵通常要携带较多的简易机动保障设备,如绳子、木块、铲子、橡
皮舟和锯子等。若可能遇到较宽的河流,则要携带少量的橡皮艇,每艇可载3人。具体
方法是,用橡皮艇运送部分警戒人员到彼岸实施警戒,架起“绳桥”后再运送重型装备

渗透分队只携带很少的反机动物资,一般不带地雷,但可能遇到少量地雷即可封锁且极
为重要的通道时,可考虑带少量地雷。渗透过程中确实需要采取反机动措施时,通常指
示炮兵或飞机快速布雷。攻占敌目标后,渗透分队为反机动可尽量利用敌原有设施和器
材改善自身防御态势。渗透分队的工兵可利用敌铁丝网、库存或尚未布设的地雷,以及
布设在表面而未放引信的地雷等。
防护工事的构筑视现有人力和时间而定。渗透分队的工兵可拆毁敌阵地的设施,利用其
建筑材料和废弃车辆或伐树,加固己方阵地。
五、计划战斗勤务支援
渗透攻击中的战斗勤务支援物资,包括渗透分队携带的以及途中或占领目标后再补给的
两部分。渗透分队根据任务、敌情、地形、部队和时间确定携带物资。近距离渗透攻击
时,除饮用水外,可不携带第1类物资。携带的重点是武器弹药,以及保障攻击所必需
的特定武器装备。物资的再补给和伤亡人员的后送,可由主力部队或紧随主力先头分队
之后行动的渗透分队战斗辎重队负责。渗透中的伤亡人员,通常由营医疗排送往沿渗透
通道建立的伤亡人员收容站,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实施空中输送。为保持渗透行动的秘
密性,在攻击发起前,通常不进行伤员后送。营医疗排紧随主力部队先头营行动,尽早
抵达渗透通道中的伤亡人员收容站。
部队发起攻击后,应尽量在目标地域附近建立受伤人员救治点,注意远离突破口和障碍
区通路,避免敌呼叫间瞄火力实施打击。受伤人员救治点既要便于渗透分队医疗所开展
工作,又要便于靠前部署的主力部队战斗辎重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渗透分队各
级指挥官都要确知主力部队伤亡人员后送救治计划以充分加以利用。
渗透分队完成任务后,可由本单位战斗辎重队进行生活物资补给和装备维修,也可在集
结地域与辎重队会合时进行。当主力部队和渗透分队攻击同一目标时,渗透分队补充弹
药和饮用水问题可与主力部队协商解决。
纵深渗透攻击中,渗透分队要携带较多的战斗物资和生活物资。通常情况下,要求士兵
在2周内每天只吃1~2顿快餐,以减少生活物资的携行量,加大弹药的携行量。发起
攻击后,可通过空投、直升机或主力部队进行补给。渗透通路沿线找不到饮用水时,必
须每隔几天为渗透分队进行补给;若沿线有饮用水源,则加以处理使用而不必再补给。

美军重视使用绷带架运送重型装备和物资器材。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携运的装备物资不需
拆分过细,到位后即可组装使用;途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士兵可快速做出反应;人员
伤亡后,指挥官也可迅速做出调整。另外,绷带架使用方便,发起攻击时可作为跨越铁
丝网和壕沟等障碍物的梯子;在巩固已夺取的目标时还可用作担架运送伤员。担任渗透
任务的轻步兵营通常需要携带40~60副绷带架,连需要携带10~15副,排需要
携带3~6副。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外国军事学术2000年第6期)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