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e (天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军的传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6日13:14:0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从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到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 传单一直是美军进行心理
战的一个重要传统手段。 美国军事评论家赫兹认为, “现代战争中无论宣传手段怎样
发展,传单始终是心理作战的一个重要方式。”
    美军认为, 传单的作用发挥如何,固然与战场的政治、军事、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
, 但传单内容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内容设计得怎样,往往直接影响传单的
效果。
      符合心态
    人们常常认为, 当敌人处于绝望之中时,就会响应传单要求反叛的呼吁, 发生哗
变。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战场上极少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 处在绝望中的
敌军士兵常常忽视这种呼吁。传单可以帮助敌军士兵产生投降的念头, 但作出实际的投
降决定对每一个敌军士兵来说常常是极其困难的。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个人的自尊心、对
国家的效忠、群体压力和对投降后不可知因素的害怕等原因造成的。因此, 美军认为,
传单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敌军士兵的这种心理状态,决不能无根据地认为自己阵地对面的
敌人一定会有不满情绪或有叛逃的心理倾向。 历史上有些战例表明,依据对叛逃者审讯
的结果设计的传单, 经常事与愿违。因为这些叛逃者的心态并不是敌军大多数士兵的典
型心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号召敌军士兵不效忠自己的军队是没有必要的。
      以劝为主
    处在战争条件下的敌军士兵自尊心极强, 神经高度敏感。命令性的语言常使他们产
生愤怒和恐惧心理。 而“用讲道理的办法”,“摆出事实, 使宣传对象相信宣传人得
出的结论是有根据的”,这样可以免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己方的宣
传。
    对于胜利的一方来说, 敌人的“投降”和“被俘”之间的差别无关紧要。 因为这
都是敌人战斗力的消失。然而,对战斗中的敌方士兵来说,这个差别关系重大。“投降
”意味着一个志愿行为,而“被俘”意味着一个无法抗拒的行为。 除了那些政治态度早
已变化者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被俘” 的,而不是“投降”的。因此,
美军传单的内容设计力求满足敌军士兵的这个要求, 将“被俘”说成是“一种无法抗拒
的情况” ;多说“被俘”,少号召“投降”,或将“投降”描绘成一种迫于军事压力而
非志愿的行为。
      避谈政治
    处在战斗中的士兵的视野往往很窄, 他们最关心的是一颗炮弹爆炸后应该赶紧换一
个弹坑,或看见敌人坦克逼近时如何找一个隐蔽点。美军在认真研究分析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德国和苏联传单内容的特点后发现, 纳粹德国的传单常常直接攻击美国总统罗斯
福,并试图在美军士兵中扩散反犹太主义情绪。 苏联的传单也常常攻击纳粹德国的领导
人, 叫他们“法西斯”、“帝国主义”,甚至号召德国士兵为结束战争发动兵变, “
推翻希特勒”。美军认为,无论德国还是苏联,其传单内容的最大缺点就是过分强调战
略性的政治目标, 而忽视诸如向俘虏提供食物, 被俘后将会受到良好待遇等方面的宣
传,结果都不成功。 美军也分析了德军个别成功的战例,认为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忽视了
政治目标, 而注重衣食住行。一份十分成功的德国传单仅仅是这么18个字:“投降时一
定带上叉子和匙子,你将需要它们。”
      文图并茂
    这种传单用在文化程度较低的敌军身上效果更好。 海湾战争中,美军印制了大量的
图画传单一张传单上画有联军飞机空袭和地面坦克大战的场面, 旁边印有一行阿拉伯文
字:“威力强大的弹药,势如破竹的远程武器” 。另一张传单上画着一位面容忧虑的伊
拉克军人身上背着象征死亡的萨达姆, 一旁写着:“跟着萨达姆死路一条”。这些传单
对于瓦解伊军士气起了很好的作用。
      语言简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军在欧洲战场发现,敌军士兵虽然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不
准看传单,事实上,早在产生投降意识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前, 他们就十分认真地研究了
传单的内容。传单上的语言犹如他们之间的悄悄话, 亲切、活泼,成为他们聊天的一个
话题。有充足的证据表明, 相当多的敌军士兵保存了美军的传单。据报道,到战争结束
时,约有77%的德军士兵身上带有美军的传单。这种情况在海湾战争中也大量出现。
      利用矛盾
    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的一份传单上说,伊军实际上有两支部队:一支是以共和国卫
队为主的精锐部队, 吃得好,军饷多;另一支是一般部队, 士兵缺衣少食,人虽多,
但装备差,常被作为人体挡箭牌。这份传单对破坏伊军各部队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 一般部队中的投降者远远多于共和国卫队。
    美军认为, 传单的内容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高度的技巧。一张传单, 应该是一
份深入敌军士兵内心的精美礼物。它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还需要一定的特殊知识
和情报,不说错话。如1945年1月,美军向德军散发了一份传单, 这份传单说:“当美
军向你们进攻时.你们可以用很不充足的弹药和落后的武器装备来抵挡。 这样对你们是
否合适呢? 数百万人已经在这种抵抗中丧生。”“也许,你们可以通过向美军士兵清楚
地表示停止抵抗的方式, 挽救自己的生命。你们要是准备投降, 这对你们来说是明智
的选择。数百万人通过这种方式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并且确切知道,战后他们将与家人
团聚。”
    “这份传单的反面是一些具体指导,其内容每位美国士兵都知道。如果你被俘,请
出示这份传单。”
    美军认为, 这份传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敌军劝降,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这
份传单为敌人提供了一个完全可以成为事实的借口,即他不是被打败的, 而是被美军的
强大优势搞懵了。这样,一方面可以不损害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敌军士兵
的“忠诚”问题。
    类似这种具体指导,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各次地区性战争中多次使用。 海
湾战争中,美军的一份传单具体介绍了向美军投降的方法, 即把武器扛在左肩上,枪口
朝下,以右手举传单或其它白色物件。这种方法在后来的地面大战中被众多的伊军士兵
使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iri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9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