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1日)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Oct 21 07:50:40 2006)

    1805年10月21日,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名将霍雷肖
·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全歼法西联合舰队,法西联合舰队33艘战舰中,8艘被击沉,12艘被
俘,人员死伤和被俘达7000余人。英国战舰无一损失,仅伤亡1600余人。但不幸的是,在
战斗中,纳尔逊被法舰“敬畏”号上的步枪手击中身亡,年仅47岁。

    1895年10月21日,日军进入台南,在日军优势兵力的进犯下,历时五个月的台湾抗战
终告失败。在这一过程中,日军投入了4.9万兵力,随军夫役2.6万,死亡达4800余人,负
伤2.7万,比在甲午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将近多一倍。日军还损失了包括像中将北白川宫能久
、少将山根信成这样的高级将领。

    1938年10月21日,国民党余汉谋的第12集团军从广州撤退,致使日军占领广州。随即
,整个珠江三角洲几乎全部沦陷。广州的失陷,使中国丧失了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补给线,
而且严重影响了包括武汉会战在内的全国的战局。

  1944年10月21日,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印、缅、美军司令史迪威被召回国。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提议组织中国战区,1942年1月派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
谋长。史迪成来华后,以战胜日本为首要目的,主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都必须进行改革,
实现国共合作,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蒋介石则把同共产党的斗争放在酋位,消极抗战,
保存实力,用重兵围堵边区,积极准备内战。因此,构成了史迪威与蒋介石矛盾的基本原
因。1942年3月,因缅甸战役遭到惨败,史迪威与蒋介石矛盾开始激化。蒋介石在对日作战
。美目援华物资分配及国共合作等方面都与史迪威产生激烈的冲突。蒋介石不断对美国施
加压力,坚持美方召回史迪威。10月18日,罗斯福复电蒋介石,同意召回史迪威,并建议
魏德迈将军为中国战区参谋长。21日,史迪威被罗斯福免职。与史迪威持相同政见的美国
驻华大使高思也辞职回国。10月31日,魏德迈将军抵重庆,就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
赫尔利将取代高恩任美国驻华大使。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发起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
识青年从军大会上,举起拳头,激动地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蒋介石鉴于中国驻印军和援缅远征军中下级干部和特种兵严重缺员
,盟军大量来华急需翻译,决定发起10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9月,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
号召知识青年从军。10月又决定成立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指定何应钦、陈果夫、吴铁城
、张治中、白祟禧、康泽为常委,在蒋介石直接领导下,推动知识青年从军工作。同时各
省市和各大学也分别成立委员会,具体由各级三青团负责,中央由二青团组织处长康泽主
持征集工作。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