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前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27 08:03:06 2006), 转信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开始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这种扩张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
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扩张运动推向了
顶峰。

  政变!政变!政变!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交通要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从政治、经济各
个方面对阿富汗王国进行渗透,将其逐步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3年7月,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
翻不甘受苏联摆布的查希尔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元首。但
是,达乌德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1977年4月,在达乌
德访苏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亲自出马,规劝他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然而
,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达乌德的回答是:“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正如达乌
德的助手后来回忆的,此举等于“在自己的死刑状上签了字”。4月27日,达乌德刚从莫
斯科回来不久,苏联便策划一批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坦克履
带碾过总统府的台阶,鼾睡中的达乌德的身上被冲锋枪打得像个马蜂窝。政变成功后,
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
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上台后,极力奉行亲苏政策,并赢得了莫斯科的欢心。但是,塔拉基政权内
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
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

  1979年9月14日,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
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
手下用一只小枕头憋死。这就是所谓的“九月事件”。

  “我决定,干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对苏联的仇恨。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
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
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并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
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1979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苏
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处置阿明的问题。据会议的参加者后来回忆,勃
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动方案是在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亲自领导下,由国防部、总
参谋部、中亚军区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了相当军一级的指挥机构,由国防部副部长索
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为了加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
、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办法。除空降部队外,苏军主要使用了中亚军区和土库曼军区
靠近阿富汗边境的6个师。12月14—15日,苏军还以远程空运演习为名,将白俄罗斯军区
第103空降师和南高加索军区第104空降师调至中亚,同时,将中亚军区第105空降师秘密
推进至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

  到12月24日为止,入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侵阿苏军共有6个摩托化步兵
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队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装备有坦克200
0余辆、步兵战车1000辆、各种火炮2000门、汽车2.5万辆、各种固定翼飞机200架、直升
机150架。作为策应,苏军总参谋部还命令在西线的苏军和东欧国家军队处于高度戒备状
态,命令在蒙古的驻军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一支苏联特种部队以“协助剿匪”为名,在贝洛诺夫上校的率领下,秘
密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苏联人还
是露出了马脚。在喀布尔的美国特工迅速将有关情报发回华盛顿。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
专家从这批不速之客携带的特种装备得出结论:苏军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到了喀布尔,
苏联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动作。

  “这是最后通牒吗?”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的行动开始了。

  当晚,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突然给阿明打来电话,说:“鉴于阿富汗目前政
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作
为阿富汗主席、总理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
的能力。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避免
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议你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总书记职务……”

  “这是最后通牒吗?”阿明问。

  “您可以这样理解,”布萨诺夫告诉阿明,“一个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装甲车去
达鲁拉曼宫负责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离。”

  堂堂的一国元首怎甘心听命于苏联的摆布,阿明将希望寄托在了忠于他的部队上。
他想给他们打电话,命令他们将他解救出去。可是,阿明不知道,早在当天下午,一批
苏联专家就以检修通讯设备故障为名,闯入喀布尔电话局,截断了总统府达鲁拉曼宫与
外界的一切电话联系,只留下通向苏联大使馆的一条专线。在现代化的牢笼中,阿明与
外界失去了联系。

  情急之下,阿明唤来两名贴身侍卫,交给他们两封亲笔信,命令他们火速赶到卡尔
加和普利查吉,调那里的驻军前来喀布尔救驾。

  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名侍卫刚翻出达鲁拉曼宫高大的院墙,就被苏联军队俘虏了。
在严刑拷问之下,他们不仅供出了阿明的突围方案,还绘制了达鲁拉曼宫内外详细的建
筑结构和防御布防图。而此时,阿明还在做着突围的美梦呢。

  20时40分,布萨诺夫再次打来了电话。阿明想争取最后的时间。他对苏联大使说:
“事出突然,我担心部下们,尤其是将领们想不通。我想开个会,做做工作。”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冷笑声,布萨诺夫打断了阿明的话:“亲爱的阿明同志,您的将
领们都在我这里参加宴会。怎么样,您不来喝上一杯?”此时,在苏联大使馆的宴会厅
里,阿明的将军们在主人频频劝酒之下,已经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烂醉如泥了。

  22时20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金中将气势汹汹地来到
达鲁拉曼宫三楼。他要同阿明进行最后的谈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的气氛越来越紧
张,双方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阿明把手一挥,大喊一声:“送客!”

  满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
枪声过后,达鲁拉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事情办糟了!”本想抓帕
普金作为人质的阿明,这时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
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金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
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23时40分,喀布尔郊区的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马达轰鸣,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向喀布尔市内开去。行
动开始了。

  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营,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
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
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

  只用了12分钟,突击队便解决了总统府的外围防御,并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
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
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
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大规模侵入
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
建立苏联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
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
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严重的后果

  西方著名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
败亡。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内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个80年代,阿富汗问题是联
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中国、美国、联邦
德国等国家联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苏联国内,不断听到反对入侵的声音
。在阿富汗,侵阿苏军士气涣散,士兵中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而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
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出电报,强令卡尔迈勒到莫斯科“治
病”,趁机一脚踢开卡尔迈勒,代之以前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但是,纳吉布拉
政权同样挽救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命运。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当最后一辆坦克驶上苏阿边境的阿
姆河大桥时,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跳下战车,同前来迎接他的儿子一起徒步走过苏阿
边界线。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格罗莫夫只说了两句话:“我是最后一名撤出阿富汗国
土的苏军人员。在我的身后,再也找不到一名苏联士兵了。”

  苏联人走了。留给阿富汗人民的,是一个永远的伤口。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