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秋收起义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Sep  9 08:41:35 2006)

秋 收 起 义 (1927年9月9日)

    1927年4月和7月,控制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个反动集团,不顾以宋庆龄为
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先后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加之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
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占了统治地位,致使中国人民从
1924年开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英勇不屈,继续高举革命
大旗,顽强战斗。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和结
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
民继续战斗。在此前后,中共中央还作出了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
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中共中央在《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中指出
:这次暴动要“以农会为中心”、“宣布农会为当地的政府”,“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
会”,除夺取乡村政权之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夺取县政权,联合城市工人、贫民(小商人
)组织革命委员会,使之成为当地的革命中心,并实行土地革命。中共中央在给湖南省委的
多次指示信中还指出,秋收暴动与南昌起义一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动土地革命”。
同时要求湖南的秋收起义,要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地区同时
发动;在以宝庆(今邵阳市)为中心的湘西南地区,如有可能,也可同时发动;湘西地区也
要有相当的准备,以备湖北省某一部队能到湘西时举行大暴动。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前往湖南省,传达
“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并且指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彭公
达为省委书记。8月中旬,彭公达、毛泽东先后由武汉到达长沙。8月18~30日,改组后的
湖南省委多次开会讨论发动秋收起义问题。关于暴动区域,经反复讨论,会议接受毛泽东
提出的缩小暴动范围的主张。认为根据湖南省的主客观条件,暴动的区域不能过多过大,
而应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以省会长沙为中心,包括湖南省的湘潭、宁乡、醴陵、浏阳
、平江、岳阳和江西省的安源等7个县(镇)举行起义。会议认为,武装起义不能单靠农民的
力量,需要有一两个团的军队作骨干;同时,武装起义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而应直接
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会议还认为:“现在的土地革命到了根本取消地租制度,推翻地主政
权的时期,此时党对农民的政策,应当是贫农领导中农,拿住富农,整个推翻地主制度的
土地革命。”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说: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实行
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为领导秋收起义,湖南省委决定成立两个领导机构,
一是以各部队负责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一是以各县委负责人组成的行
动委员会,由易礼容任书记。起义时间,定于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11日各县同时起义,15日长沙
起义,16日各路起义武装会师长沙,夺取长沙。

    当时,由共产党领导和掌握的能够参加起义的武装,分驻在湘赣两省边界的修水、铜
鼓和安源等地。9月上旬,毛泽东先后到达安源和铜鼓,多次召集湘赣两省边界一些县市共
产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关于举行秋
收起义的指示,讨论制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部署。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
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
1师。全师共5 000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第1团,位于修
水,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湖北省崇阳、通城两
县农民自卫军组成;第2团,位于安源,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
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第3团,位于铜鼓,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
、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组成。起义的行动部署是:首先,在各县农民起义的配合下,第
1团攻取平江,第2团攻取萍乡、醴陵,第3团攻取浏阳;尔后,各团齐向长沙推进,在各县
农民武装起义和长沙工人武装起义的配合下夺取长沙。

    9月9日,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部署,长沙的铁路工人60余人,开始分头破坏长沙至岳
阳和长沙至株洲段的铁路,一度中断了敌方的铁路运输。11日,工农革命军第1师按照预定
计划举行起义。其第1团由修水、渣津出发,经龙门向长寿街推进。当该团主力进至金坪时
,突然遭到起义前夕收编的贵州军阀王天培残部邱国轩团从侧后的袭击,部队被打散,损
失人枪200余。后经收容,改向平江、浏阳两县边界转移,准备同第3团靠拢。第3团,在毛
泽东直接指挥下由铜鼓出发,当天下午攻占浏阳的白沙,12日又攻克东门市,各歼敌一部
。14日,国民党军约两个营分路向东门市反扑,第3团奋勇抗击数小时后向上坪转移。第2
团由安源出发,进攻萍乡未克,12日转兵攻占萍乡以西之老关,并随即继续西进,在起义
农民配合下攻占醴陵县城,击溃守军约1个营,缴获枪数十支,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
命群众300余人,并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总工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14日,长沙之国民党
军约两个营,在萍乡等地的国民党军策应下,向醴陵反扑。第2团当即转兵向北,于15日袭
占浏阳县城,但因疏于戒备,17日遭到醴陵追来之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损失大部。在上
述各路起义武装进攻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于17日命令各团向浏阳城东南之文家市集中。


    在工农革命军分路进攻期间,平江、浏阳、醴陵、株洲、安源等地的工农群众,在各
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都举行了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的农民和工人,手持梭镖、
大刀和为数很少的长短枪,英勇地袭击挨户团,攻打团防局,打击土豪劣绅。醴陵县和浏
阳县的起义群众,还配合工农革命军攻占县城,进行建立革命政权,重新恢复工会、农会
等活动。株洲的起义群众曾一度占领株洲火车站。平江县的起义农民,在准备配合工农革
命军和单独攻打平江城未成后,组成3支游击队,出没无常地继续打击土豪劣绅。但是,由
于当时全国政治形势处于革命低潮,在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下,许多农民运动骨干或被
逮捕镇压,或被迫外逃,农民群众存在着害怕起义失败后又遭残杀的顾虑,因而,就整体
说来,这次起义,未能形成有更多农民参加的群众性暴动。原定举行的长沙城的工人起义
,因国民党戒备森严和工农革命军进攻行动中途受挫,中共湖南省委于9月15日决定停止举
行。

    19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全部、第1团余部和第2团的零散人员陆续到达文家市。
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分析形势,讨论部队的行动方针。决定放弃原定的进攻
长沙的计划,部队迅速脱离容易遭受国民党军围攻的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
寻求立足点。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22日,到达江西省萍乡县的上栗市,得知
萍乡驻有国民党军,遂决定绕道经萍乡县城以东的芦溪南下。24日抵芦溪。25日晨,部队
继续南下,在行进中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仓促应战,总指挥卢德铭为指挥部队掩护
主力安全转移而牺牲,部队受到重大损失。26日,工农革命军袭占莲花县城,29日进到永
新县的三湾村。此时,部队人数不足1 000,思想相当混乱,组织很不健全。为了适应革命
斗争的需要,部队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
1军第1师第1团,下辖两个营,并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党组织,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开始
实行民主制度。此后,工农革命军继续南下,10月3日抵达宁冈县的古城。毛泽东在这里会
见了当地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同袁文才、王佐两支农军建立了联系,并把伤病员安置在
茅坪。接着,部队经湖南酃县的水口镇转至江西省遂川县境,27日进至罗霄山脉中段井冈
山的茨坪。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展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伟大斗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
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从实际情况
出发,毅然改变了原定的进攻并夺取省城长沙的计划,及时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
薄弱的农村进军,走上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秋收起义中组
成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基本骨干之一。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