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m换了签名档), 信区: Green
标  题: [每周话题]第6期:从英国对华军售态度看中国面对的国际格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26 14:06:07 2005), 转信

    众所周知,欧洲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英国,它始终游离于欧洲大陆,
与典型的大陆国家法德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便面对如火如荼的欧洲
一体化进程,英国也保持着超然世外的姿态,在西欧各国中显得桀骜不驯
并独树一帜。这种英国特色,与英国的传统有着相当渊源,让英国人始终
保持一种冷眼旁观欧陆事务的独特视角。同时,在国际重大事务中英国对
美国可谓亦步亦趋,甚至不惜对欧洲邻居刻意保持距离;而在欧盟建设中,
却一再强调英国是欧洲事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国家,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
地位。这种两面性表现出大英帝国的八面玲珑,以保证始终能够获得最大
利益,并无时无刻显示出英国在国际和欧洲事务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然而,这一次,在对华军售解禁的问题上,英国却一反常态,对其具
有特殊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美国不再言听计从,转而支持欧盟中另外两大
巨头德法的提议,与中国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前段时间,英国外交大臣
斯特劳访问了北京,充分表达了英方的意见并听取了中方的建议,然后方
动身去美国,与之协商、协调。此举与以前先与美国协调一致同意口径定
下基调之后再到中国的惯例大相径庭,在中美之间、美欧之间扮演了一个
和事佬传声筒甚至是协调者的角色,何解?

    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英国此举自然也无外乎国家利益使然。但
个人觉得,除了在国际事务和欧盟内部中再次凸现英国的重要性以及使英
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外,英国此举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从历史趋势上看,对华军售解禁不可逆转,而且其中巨大的经济利益
早已让昔日与中国有传统军售关系的英国军火公司诸如罗.罗、马可尼、
英国航宇、维克斯防务等急不可待,而且也让那些属于敏感两用技术的民
用公司垂涎三尺。实际上,中国对英国军民两用技术有着比传统军事贸易
更为巨大的需求,这些技术,很多为英国所独有,一旦开禁,英国公司将
获得超额利润。在德法与中国暧昧关系的暗示下,英国政府不可能不关注
本国企业的利益。当历史趋势已成必然的时候,与其螳臂挡车,逆历史潮
流而动,还不如顺水推舟,借花献佛,落个人情。

    就商业利益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英国的国家根本利益。经历82年英
阿马岛战争之后,欧美各国都对阿根廷保持着一种默契,不再出售高科技
武器给阿根廷,同时加大了对阿根廷经济的控制力度(从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对阿根廷政治经济的影响就可见一斑)。而由于阿根廷军队长期对西方
武器的依赖以及使用习惯,以及目前不佳的经济状况,有限的支付能力,
再加上俄国对西方有所求,基本消除了阿根廷购买俄国产品的可能。但去
年胡锦涛对拉丁美洲的一系列访问,特别是拟议中的对阿200亿美元投资,
让英国人感到了咄咄逼人的姿态——中国的触角已经伸向南美,而以中国
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要在南美搅浑水,自然是举手之劳。中国能
在阿根廷投资200亿美元,也能给予军事贷款让其购买中国军火。而此时的
英国早已日薄西山,不再是昔日风光无限的日不落帝国,甚至连维持上个
世纪80年代的国际地位都岌岌可危,遑论保持一支具有威慑力量完成全球
力量投送的常备军。欲要得之,必先予之,多年的外交经验让英国不得不
早早考虑站错队表错态的后果,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了在军售问题上
向欧盟靠拢的姿态。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是西方与新中国关系较为特殊的国家:较早建
立外交关系、较早开放敏感商品贸易、较全面与新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对话、
较理性看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等,不足一而论。这些都建立在
昔日英国殖民地香港的特殊地位基础上。英国通过香港了解并认识中国大
陆,中国也通过香港与英国建立联系,同时以各种手段影响英国的对华政
策。即便香港回归的今天,英国在香港仍然有相当的特殊利益,斩不断理
还乱,而一旦中国政府决定对英国表现强硬,无可置疑的将首先在香港开
刀。因此,香港既可以说是联系中英的纽带,也可以说是英国的小辫子。

    随着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大,中国越来越具有对外部世界
的潜在支配能力。对阿根廷经贸关系的提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
开辟一个贸易市场的同时,也切实的威胁到了英国根本利益。随着中国综
合国力的增加,对阿根廷关系的日益密切,无疑将对英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英国就越来越紧张中国的态度并更加注意其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这么
看,阿根廷因素是中英关系中中国另一枚可资利用的棋子。

    由此我想到了以色列,不顾美国禁令再三向中国出售各种敏感技术和
军事技术。除了各种诸如民族、历史、友谊、利润之类的因素,更多的还
是国家安全和国际形势使然。当中以关系并不密切时,中国可以肆无忌惮
的出售各种阿拉伯世界感兴趣的武器(比如给沙特的东风3),并在联大给
以色列措辞最为严厉的谴责,支持一系列制裁以色列的决议。而当以色列
向中国大量提供敏感技术后,阿拉伯世界在中国可选择的武器种类就受到
了控制,即便是诱人的石油和美元也换不到中国的远程地对地导弹等大规
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以色列技术有关的哪怕最基本的常规武器。以色列
对华军售的敏感技术越多,其周边国家获得中国武器的机会就越少。所以
以色列往往背着美国人搞一些擦边球,这是犹太人精明的地方,也可以说
中国和以色列相互抓住了对方的辫子。相对来讲,中国的位置更为有利。

    但是,对于其他大国,中国似乎没有多少有分量的牌可出。最大的无
外是经济牌,用各种大工程、订货单来维持与其他大国的密切关系以及对
一个中国认识的承诺。显然,维持这种关系的代价过于高昂。因为政治需
要而下给外国公司的订货和工程,与直接拿钱贿赂他国没有什么区别,不
仅浪费大量资金,而且严重的压制了国内企业和民族资本,不啻于一种舍
本逐末甚至饮鸠止渴的行为。在对欧盟关系上,中欧之间没有切实的利益
冲突,联系的纽带是欧盟的在华投资和中国对欧洲的廉价商品贸易。但台
湾问题的久拖不决(而且这个问题似乎近期也没有解决的可能性),让中
国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中国对于德法甚至欧洲的二流大国意大利,缺
乏一种像对付英国那样的手段。当美国对老欧洲的压力和各种威胁增大时,
这种关系的脆弱性将使中国面对一群口是心非的“平等”的伙伴。同样,
对于俄罗斯,中国对它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欧盟。

    中国需要在国际格局中占据自己的位置,需要制约别人而不是受制于
人。除了苦练内功,还应该尽量做大,全方位出击,利用自己的实力加大
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起到倍增器的效果。就像在南美做的那样,利用各种
机会,在其他大国有特殊利益的地方插入楔子,扩大对非洲(西非、中非
是法国的地盘,德国在中非也有相当利益)、对中亚(俄罗斯的后花园)、
对加勒比沿岸国家(美国的后院)的渗透和影响。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
不仅仅是开辟新市场那么单纯,也是在今后的大国事务中可资利用的砝码。

    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只有当你切实威胁到别人的时候,你才
是个人物,才能是别人的朋友,才会为人所看重,也才少于受人欺负。


感谢tldj热情提供话题!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6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