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联“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始末(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03日12:12:1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1964~1992)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均探索过利用人在太空执行军事任务特别是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可
能性。而唯一被付诸实现的这类项目,就是苏联的“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在1973~19
76年期间,苏联共发射了3个“钻石”航天站,它们被公开称为“礼炮2”、“礼炮3”和“
礼炮5”。有多个乘员组访问过这些航天站,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作为“钻石”计划
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大型运输补给飞船,虽然从未与“钻石”航天站一起使用过,但却最终
成为了现今国际航天站核心舱的基础。本文尝试利用俄罗斯最近发表的一些资料,向读者
介绍“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的发展史。
1. 引 言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苏联军方为在太空建立长久军事存在而寻求过多种途径。该
战略的一部分是探索利用军官在地球轨道上执行军事任务的可能性。苏联的主要对手美国
国防部的一些航天计划,对苏联渴望在太空建立长久军事立脚点的急切心情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在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美国国防部资
助的一些载人军事航天项目成了人们的谈资。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是X-20A“动力滑翔飞
行器”(Dyna-Soar),该项目是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不久被批准的,但在1963年
12月却被约翰逊总统取消了。于是,有些军事战略家将其思路转向一种能比X-20A在太空存
在更长久的航天器——具体说来就是一种在地球轨道上能够支持多个乘员组执行长时间飞
行任务的军事航天站。这种航天器后来被称为“载人轨道实验室”(MOL),其初步研究工
作始于1963年末X-20A项目终止之时。约翰逊总统于1965年8月25日正式批准了MOL项目。
美国空军MOL项目的基本概念是采用一种经过改装的“双子星”(Gemini)飞船,这种名为
“双子星X”(后来改称“双子星B”)的飞船将与飞行试验舱(后来的实验室舱)联为一
体,用“大力神3C”运载火箭发射。一经入轨,航天员便会打开“双子星B”飞船防热层上
的舱门,然后爬入实验室舱执行为期一个月的飞行任务。在约翰逊总统宣布批准这一项目
之时,MOL的主要任务是重点针对苏联进行过顶侦察。后来,又增加了其它一些任务,包括
对卫星进行检查、测定轨道轰炸系统的精度、战时对军事行动进行指挥控制、评估为期1个
月的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进行电子情报侦察等。
所有这些情况,引起了苏联国防部的忧虑不安。1965年8月24日,即在约翰逊总统宣布批准
MOL项目的前一天,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一道联合命令,要求加强对军事航天的
研究。其实,当时苏联已经着手研制一种仅用于军事目的的专用载人航天器“联盟R”,这
是一种由两个相互对接的改进型“联盟”飞船组成的小型“航天站”。从1963年到1965年
,由著名总设计师S·P·科罗廖夫领导的第1试验设计局将“联盟R”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其
第3分局去完成。该分局位于古比雪夫(现称萨马拉),由科罗廖夫的得意门生之一D·I·
科兹洛夫领导。MOL的出现似乎使科兹洛夫的期望变成了泡影,因为苏联国防部总参谋部开
始寻求在太空中建立一种更坚实的军事存在。他们找到了一位合适的人选,他就是第52试
验设计局总设计师V·N·切洛梅——一颗在导弹与航天工业领域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其
原来的专长是研制舰载巡航导弹。切洛梅敏锐地觉察到了苏联军方对载人侦察的兴趣和对
MOL的忧虑。此外,还听说苏联领导人N·S·赫鲁晓夫对美国的航空母舰有一种“偏爱”,
他希望苏联有某种航天系统能对其进行跟踪。在对MOL项目进行了评估以后,为了回应赫鲁
晓夫的忧虑,切洛梅提出了一种典型的航天站概念,这种航天站将装备有复杂的侦察设
备,其中包括大功率雷达,以跟踪美国海军部队。
1964年10月12日,即在赫鲁晓夫下台的前两天,切洛梅召集他的所有副手开会,提出要建
造一种名为“钻石”(Almaz)的新型地球轨道站复合体。这种重20吨的航天站将用UR-50
0K(其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质子号”)三级火箭来发射,由两至三名军官组成的乘员组
将轮流到站上工作。“钻石”站预计将飞行1~2年,在此期间航天员将进行国防部规定的
试验和科学活动——主要是照相侦察和目视侦察。随着MOL项目进度的明显加快,科兹洛夫
的小型“联盟R”航天站方案再也无法与切洛梅的“钻石”航天站方案相匹敌。1966年初,
国防部总参谋部科技委员会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评审,最后决定推荐
“钻石”航天站方案供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有关“联盟R”的所有技术资料均被转交给切洛
梅,供其在筹划和设计“钻石”站复合体时使用。1965年10月27日,负责管理苏联大部分
导弹和航天项目的通用机械制造部,下令批准对“钻石”航天站正式开展研制工作。
表1 “钻石”航天站复合体各部分的名称
产品代号 航 天 器 名 称
11F71 “钻石”航天站复合体(载人轨道站+返回舱)
11F72 运输补给飞船
11F74 运输补给飞船返回舱
11F75 “钻石”载人轨道站
11F76 “钻石”载人轨道站信息回收舱
11F77 运输补给飞船功能货舱
11F668 “钻石T”航天站
按1966~1967年的设想,“钻石”站复合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航天站本体,称为“
载人轨道站”(OPS)或“11F71产品”;另一个是渡运飞船,称为“运输补给飞船”(TK
S)或“11F72产品”,用来在地球与航天站之间接送乘员组(参见表1)。由于研制一种像
运输补给飞船这样的大型运输飞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切洛梅决定采取一种短期内即可
见效的替代办法:使用当时已被放弃的科兹洛夫“联盟R”复合体中的运输飞船,这是一种
名为7K-TK的改进型“联盟”飞船。
1966年3月30日,通用机械制造部部长S·A·阿法纳西耶夫正式指派由科兹洛夫领导的原科
罗廖夫设计局第3分局来设计并制造这种改进型“联盟”飞船,用以作为“钻石”站复合体
的渡运飞船。科兹洛夫以基本的7K-OK“联盟”飞船为基础,很快就在当年完成了7K-TK飞
船的设计“草案”,并开始为制造这种飞船准备技术资料。在军事工业委员会于1966年12
月28日下达的第304号命令中,苏联政府正式批准了该项目的所有承包商和转包商并规定了
最后完成期限,军事工业委员会推迟了7K-TK运输飞船研制工作的最后期限。
到1967年,切洛梅最终还是将科兹洛夫的运输飞船从其“钻石”计划中去掉了。他之所以
作出这一决定,部分原因是他不情愿与原科罗廖夫设计局合作。这个时候,“钻石”航天
站,即载人轨道站(OPS),将包含它自己的大型乘员组返回舱。与此同时,切洛梅继续宣
传他原来的想法,即在日后研制一种独立的运输飞船,用来将乘员组运送到航天站。
在此期间,苏联政府成立了一个由70位有名望的科学家组成的“跨部门”委员会,来评估
“钻石”站复合体的设计。这些科学家都是来自航空工业和国防部各设计局和研究所的头
面人物,他们对该计划技术特性的推崇和高度评价对于促进该计划进一步向前进展起了决
定性作用。到1967年6月21日,当切洛梅在这份由25个主要设计局编制的100多卷技术资料
组成的航天站设计“草案”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时,“钻石”站复合体的详细设计就算最后
敲定了。不到2个月后,即1967年8月1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联合命令,批
准了“钻石”站复合体的“战术技术性能” 并规定了最终的进度表。该命令标志着苏联政
府完全支持“钻石”站计划的实施(苏联政府支持“钻石”站计划的主要决定参见表2)。
表2 苏联政府就“钻石”航天站计划所作出的决定
发布日期 说 明 发 布 机 关
1964.10.12 提出“钻石”航天站项目 第52试验设计局
1965.10.27 批准对“钻石”站项目开展研制工作 通用机械制造部
1966.12.28 批准“钻石”站的进度表 军事工业委员会
1967.06.21 批准“钻石”站设计草案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67.08.14 批准“钻石”站的进度表和要求,完全批准该项目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70.02.09 批准“长久轨道站”(DOS)项目,将“钻石”项目降格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
议
1970.06.16 批准“钻石”站和运输补给飞船进度表,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 苏共中央和苏
联部长会议
1972.04.21 协调DOS和“钻石”两个项目到1980年前的运作 通用机械制造部
1972.06.15 批准“钻石”站1973年的飞行计划 通用机械制造部
1972.12.27 成立“钻石”国家委员会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73.05.16 批准“钻石”站1974年的飞行计划 军事工业委员会
1973.05.31 批准“钻石”站1974年的飞行计划 通用机械制造部
1976.01.19 批准修订后的“钻石”站和运输补给飞船1977~1980年的飞行计划,批准第四
个“钻石”站设两个对接口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78.06.27 终止“钻石”载人项目,将资源转给自动化“钻石T”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
议
1981.02.19 将其余的运输补给飞船转给“DOS/礼炮”项目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81.06.30 撤销机械制造中央设计局菲利分局,使其附属于“能源”科研生产联合体 苏
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
1981.12.19 终止“钻石”项目的一切工作,将资源转给“能源-暴风雪”项目 苏共中央
和苏联部长会议
1982.08.26 批准利用运输补给飞船和“DOS/礼炮”航天站的“芍药K”军事观测项目 通用
机械制造部
1986.04.12 恢复自动化“钻石T”项目 军事工业委员会
按国防部1967年在《K-00535号战术技术要求》中批准的“钻石”站计划最初研制方案,该
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是航天站携带其自己的乘员组返回舱进行自主载人飞行。
每个站的工作寿命将为1~3个月。一个由3人组成的乘员组将随每个站一起被射入轨道,然
后再乘返回舱返回地面。第二阶段将实现航天站和大型运输补给飞船联合飞行。每一复合
体的工作寿命将为1年左右,在此期间航天站与运输补给飞船将进行3~4次对接。在第二阶
段,乘员组将不是随航天站一起发射,而是乘坐在运输补给飞船内发射。切洛梅设想,第
一阶段将会持续3年时间,第二阶段将会持续大约5~6年时间。
在苏联航天计划快速发展的时期,“钻石”并不是唯一的载人军事航天项目。在1960年代
末,至少还有另外三个类似的项目也在研制中。它们是:天顶设计局的“螺旋”(Spiral
)小型航天飞机拦截器;科兹洛夫的7K-VI“星辰”(Zvezda)项目,该项目将利用7K-VI
改进型“联盟”飞船执行快速反应侦察任务;还有后来科罗廖夫设计局的“联盟VI”平台
,该平台也采用了“联盟”飞船的部件。所有这些项目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是苏联空军。
在1960年代末期,为了保持在太空中的军事存在,苏联空军大力支持了一些即使现在看来
显然也是雄心勃勃的航天项目。例如,在1967年9月提出的一项拟议中的8年计划中,空军
官员们考虑自1968年到1975年期间要发射至少20个“钻石”航天站和50艘“星辰”飞船。
为了支持这样一项宏伟计划,官员们认为他们将需要大约400艘运输飞船和多达400名航天
员。毫不奇怪,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后来均不得不被削减到更现实的程度。到1969年,由
于资金短缺和内部政治矛盾等多种原因,苏联军方逐个取消或暂停了上述三个项目。因此
,第四个项目即“钻石”航天站便成了硕果仅存的唯一载人军事航天项目,而且其规模也
被大大缩小了。
所有这些航天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会真正实现军人在太空的存在,这一点与以往的
天基侦察平台如苏联的“天顶”和美国的“科罗纳”侦察卫星大不相同。虽然关于由人和
机器人在太空执行军事任务孰优孰劣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但在1960年代早期,争论的双
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论点都不那么明确。当时,自动化侦察系统尚未达到高度成熟的水平。
因此,至少在苏联方面,特别是考虑到他们已经以“东方号”和“上升号”载人飞船的飞
行成功而在早期的太空竞赛中确立了遥遥领先的地位,他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要在太空建立
强大的载人军事存在。在“东方”飞船上进行的早期试验也表明,由人在太空对地面军事
目标进行观测可能会有潜在的优越性。尽管苏联国防部对“人在太空执行军事任务”一事
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但军事问题院外游说集团至少愿意探索这样的可能性,即军官在轨道
上也许能提供自动化侦察卫星所提供不了的更及时、更有用的信息。战略家们认为,由人
在太空对地面进行观测可能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可在信息回收方面实现快速周转,二是
可对移动目标(例如航母和飞机)进行观测。
早期版本的“钻石”站设计及其能力与美国的MOL非常相似,这部分地是由于这两种航天站
复合体的“出身”所致。“钻石”站返回舱的设计系源于LK-700和LK-1月球飞船,后两者
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从 “双子星”那里剽窃过去的。同样,MOL的“双子星B”只不过
是一种改进型的“双子星”而已。很明显,切洛梅有机会得到有关MOL的资料。在1960年代
期间,苏联政府出版过一份名为《火箭与航天技术》的秘密周刊,里面经常刊登一些在西
方公开媒体上发表过的文章的摘要。1964年和1965年,该刊显然发表了大量有关MOL的文章
。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切洛梅全盘照搬了MOL方案,但是“钻石”在宏观上的设计思路
却多半深受美国这一项目的影响。切洛梅可能还从另一个信息来源那里继承了一些有用的
东西。1960年代初期,科罗廖夫的第1试验设计局在“重型轨道站”(TOS)或称“星辰”
轨道站这一总项目之下,对多种不同的大型航天站开展了研究工作。到1964年,由于科罗
廖夫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N1-L3登月项目,他不得不在资源分配上作出艰难的抉择。他的
设计局中的一些工程师在最近出版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科罗廖夫下令将有关TOS/“星
辰”项目的所有工作成果全部移交给切洛梅设计局。虽然他手下的许多工程师反对这样
做,但他还是明确地下达了命令:“移交全部工作成果,不得隐瞒任何东西。”尽管这些
工程师间接地表明切洛梅采用了这些方案研制“钻石”航天站,但这两种航天站复合体的
设计却截然不同。
本贴由skc于2003年12月02日11:16:29在〖鼎盛王朝〗发表.
--
※ 修改:·ersy 於 12月03日20:39:2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