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联“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始末(9)(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24日13:20:5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9. 第一个“钻石”航天站

9.1 准备工作

对于科罗廖夫的继承者米申总设计师来说,长久轨道站(DOS)项目总是意味着不必要地偏
离了他所认为的设计局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规模航天站项目(如多任务轨道复合体)和
N1-L3登月项目。实质上,DOS任务是在一个极不适宜的时候被放到了他的肩上。机械制造
中央试验设计局之所以在规定的一年期限内勉强完成了原始定单,部分原因是米申被迫将
设计局的大量人财物力资源转向了DOS项目。尽管这位总设计师并不情愿管理该项目,可是
他急于早点完成这一项目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他所钟爱的另外两个项目——多任务轨道复
合体项目和L3M先进登月项目。官方分别在1972年2月和5月作出的决定,对这两个项目给予
了令人鼓舞的支持。现在是到了要确保DOS项目不妨碍这两个项目实施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切洛梅有种种理由怨恨DOS航天站项目,因为该项目实质上盗用了他所梦寐以求
的“钻石”站项目的成果。眼看着“钻石”项目受到DOS项目的排挤,切洛梅对此事有着与
米申不谋而合的想法:小型航天站项目,尤其是DOS站和“钻石”站项目,应该归由切洛梅
管理。考虑到这一点,米申和切洛梅在1972年2月3日联名上书给主管航天和导弹产业的“
头头”——通用机械制造部部长S·A·阿法纳西耶夫,要求将DOS/“礼炮”项目的研制工
作仅限于研制4个站。他们建议,DOS/“礼炮”站上的所有“科学”研究工作和旨在支持“
国民经济”的工作均应转到未来的“钻石”站,后者将在头4个DOS站之后飞行。

由于未得到回应,米申和切洛梅在1972年4月14日的第二封信中再次向这位部长发出了呼吁
。这一次他们补充道,“钻石”站起初将用7K-T型“联盟”飞船作为渡运飞船,以后7K-T
将被先进的7K-S型“联盟”飞船取而代之。尽管米申与切洛梅之间这种不大可靠的联盟受
到米申设计局内部的强烈反对,但是阿法纳西耶夫部长“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还是同意
批准这项建议,并于1972年4月21日在上面签了字。

1972年4月的米申—切洛梅协议意味着,现在“钻石”站与其说是DOS站的竞争者,不如说
是DOS站的补充者。在头4个DOS站之后,直至大得多的多用途轨道复合体登场之前,“钻石
”站将是仅有的苏联航天站。在这个过渡时期内,两个新的飞行型“钻石”站,不管是否
同时飞行,都将在1972年末为飞行作好准备。1972年4月,切洛梅对“钻石”站发射日期的
最乐观的预测是1972年12月初。

1972年6月15日,通用机械制造部的一道命令规定了“钻石”项目立即运作的具体进度安排
表。赫鲁尼切夫工厂要在6月30日以前完成第一个飞行型“钻石”站的组装并开始对其进行
初步试验,到同年11月将其交付给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试验站。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
发射将在1972年末或1973年初进行,这个时间与米申的DOS-3航天站的发射时间大致相同。

这些与美国同时进行的适时的准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活动所影响。当时,美
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全力以赴为其第一个航天站“天空实验室”(Skylab)的发射作最
后的准备工作,该站预定在1973年4月发射。如果一切顺利,“天空实验室”在这一年里将
会接待3个乘员组入住,他们将分别执行28天、56天和56天飞行任务。

由于“礼炮号”在航天站研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苏联的航天官员,尤其是国防部长乌
斯季诺夫,对“天空实验室”会使“礼炮”项目的成就完全黯然失色的可能性特别敏感。
因此,苏联要抢在“天空实验室”之前将航天站送入轨道是绝对必要的。乌斯季诺夫似乎
想使DOS和“钻石”两种航天站都在1973年开始飞行,尽管不是同时飞行。

然而,到1972年9月和10月,“钻石”项目的进度渐渐被大大拖延了。正如切洛梅写给各家
转包商的大量信件所表明的,许多设计机构未能将他们分管的分系统按时交付给机械制造
中央设计局。这些分系统包括:地面训练器、电源、定时器(卡什坦)、站载计算机(氩
12)、六分仪、照相设备(玛瑙1)、 天体测量仪器和真空吸尘器等。进度的拖延如此严
重,以致切洛梅于10月16日直接诉诸苏共中央国防工业部,详细列举各家机构及其所负责
的设备以及他们未能按进度表交货的情况。

进度安排时间表在当时特别重要,因为苏联急于要抢在“天空实验室”之前将一航天站射
入轨道。这种紧迫性在主管航天工作的通用机械制造部第一副部长G·A·秋林于1972年11
月23日发给切洛梅的一份备忘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备忘录称:“美国‘天空实验室’
轨道站的发射日期已定在1973年4月30日,〔因此〕务必采取一切措施,不得迟于1973年3
月发射载人轨道站〔即“钻石”站〕。”

分系统交付的推迟意味着,第一个飞行型“钻石”站(第0101号航天站)要到1972年12月
下旬才能作好交付准备。该站直到12月25日才被宣布准备从莫斯科运往丘拉坦,6天后终于
到达现场。

随着地面准备工作开始加快,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于1972年12月27日任命了一个“国
家委员会”——一个由来自工业界、军界和设计局的官员们组成的特别机构,来监督航天
站的首次飞行。与负责苏联载人航天项目的几乎所有其它苏联国家委员会不同的是,“钻
石”国家委员会的领导人不是一位文职官员,而是一位高级军事官员——时任苏联战略导
弹军第一副总司令的M·G·格里戈里耶夫上将,他在1957年1月至1962年间担任普列谢茨克
发射场第一指挥官,1968年11月被任命为现职。切洛梅则担任该国家委员会的“技术主管
”。

不久,又冒出了另一个国家委员会也参与“钻石”项目,该委员会的唯一任务就是监督“
联盟”渡运飞船独立飞行的情况。一经“联盟”飞船与“钻石”站对接上了,该委员会便
会将对“联盟”飞船的监督工作移交给由格里戈里耶夫领导的那个委员会。

分系统的推迟交付并不是可能会打乱秋林时间表的唯一问题,安全可靠的“联盟”乘员组
渡运飞船的可用性是另一个严重问题。在1973年1月29日、2月4日和3月2日的国家委员会会
议上,议论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种已作好飞行准备的“联盟”飞船。2月3日,在“联盟
”飞船的地面试验当中,降落伞系统发生了严重故障。因此,第一副部长秋林未同“钻石
”国家委员会商议,就部署了在3月15日、4月5日和4月25日对“联盟”飞船再进行三次降
落试验的计划。

格里戈里耶夫和切洛梅对事态的发展显然感到不悦,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些试验取得令人
满意的结果以前,飞行型“钻石”站不可能被加注燃料以准备发射。换句话说,“钻石”
站要等到5月前才可能发射。

由于对秋林和米申的行为感到失望,格里戈里耶夫和切洛梅在3月初致信苏共中央(很可能
直接寄给了主管航天项目的负责人I·D·谢尔宾),抱怨“联盟”飞船的研制工作进展缓
慢。他们要求米申和降落伞设计师N·A·洛巴诺夫尽最大努力确保安全可靠的“联盟”飞
船尽早作好飞行准备,以使得第一个“钻石”站能够在3月发射。

然而,“联盟”飞船的问题一直延续到了4月初。最后,格里戈里耶夫和切洛梅不顾渡运飞
船前途未卜的事实,决意要进行“钻石”站发射。当时,米申的DOS站也在该发射场同时进
行地面试验,这是造成某些困难的根源所在,因为资源被分散了。两个航天站使用同一压
力室和燃料站。实际上,这两个项目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互益交流,其部分原因是机械制
造中央试验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因负责“联盟”飞船的工作而不得不介入“钻石”站的工作


9.2 OPS-1/“礼炮2”航天站的发射

4个双人乘员组正在待命,随时准备执行连续两次去往“钻石”站的飞行任务。其中第一个
乘员组由航天员波波维奇和阿尔秋欣组成,拟飞行 15天;第二个乘员组由萨拉法诺夫和杰
明组成。

“钻石”站的发射日期是1973年4月3日,比美国“天空实验室”的发射日期(1973年5月1
4日)早一个多月。在发射之前,曾发生过一些令人惊恐不安的事情。在运载火箭已被安装
到发射台上以后的某个时刻,地面控制人员发现,在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的两个制导系统
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感应电容”。发射台工程师们在进行了彻夜忙碌的调查之后,将这
一现象解释为一种自然过程。在实际倒数计时期间,在发射前15分钟时突然发生报警:推
进剂正从“质子”火箭的加注系统中泄漏出来。在场的人无不担心会发生可怕爆炸的危险
。在这危急关头,切洛梅毫无畏惧地宣布,他要直接到发射台跟前看看。在对情况作了一
番仔细检查以后,他回到发射掩体,建议发射继续进行。国家委员会主席格里戈里耶夫同
意了他的意见。

1973年4月3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点整,第一个“钻石”站即“载人轨道站1”(OPS-1)/“礼
炮2”发射升空,最终进入了高度为214.8´259.1公里、倾角为51.6° 的初始轨道。
切洛梅在提出其第一个航天项目之后过了整整13年,终于将一个载人航天站射入了地球轨
道,它也是第一个入轨的载人军事航天站(“钻石”计划所有主要发射和重要事件一览参
见表8,“钻石”站本身所有发射一览参见表9)。

切洛梅认为他所钟爱的航天站理应被苏联媒体称为“钻石”,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谅解
的。然而,苏联的高级航天官员们(可能包括乌斯季诺夫在内)却坚决反对这样做。究其
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全然反对在苏联航天计划中存在〔继科罗廖夫之后的〕
第二位名人”;还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掩盖“钻石”是一种纯军用航天站的事实。显然感
到蒙受羞辱的切洛梅接到了明确的命令:必须在航天站上漆上“礼炮2”的名称。这位精明
的总设计师让他手下的工程师们将这个令他厌恶的名字漆到航天站的外部整流罩上;一经
整流罩在大气上层被抛掉,写在航天站上面的“钻石”字样便会清晰地显露出来。当然了
,苏联新闻媒体仍称之为“礼炮2”。

从莫斯科传出来的一些直接迹象表明,乘员组很快就会登上航天站。资深航天员Y·V·赫
鲁诺夫上校在“钻石”站发射后第二天宣布,航天员们正在准备执行新任务;而在4月6日
,伦敦《晚报》的一名记者提到,“联盟”飞船已作好了发射准备。实际上,运送第一个
乘员组的“联盟12”飞船的发射日期预定在4月13日,但因其降落伞系统不断出现问题而不
得不推迟到5月8日。显然,当推迟发射乘员组的决定作出时,由于运载火箭和航天站均已
加注好了燃料,“如箭在弦”,所以切洛梅决定继续进行航天站发射。在这种情况下,“
钻石”国家委员会只好制定了一个应急方案:让“钻石”站持续更长时间的自动飞行,以
等待乘员组的到达。按最乐观的估计,乘员组要在航天站飞行一个多月以后才会登上去。


在航天站入轨后的头几天里,由Y·Y·西罗巴巴领导的总运行与控制小组测试了姿态控制
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和无线电通信系统,这些系统看起来全都工作正常。

到4月11日,航天站至少在4月4日和4月8日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轨道修正,进入了261&acute
;296公里的新轨道。在此期间,地面控制人员也打开了“玛瑙1”照相侦察系统及其ASA-3
4型相机。

与航天站的最后一次正常联络是在4月14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30,此后航天站飞出了地面
站的无线电“视野”。4月15日,在“礼炮2”入轨后第13天正在第188圈轨道上飞行时,地
面控制人员感觉到它发生了故障。当航天站在4月15日莫斯科时间凌晨3:16又重新进入地面
站的无线电“视野”时,乌苏里斯科和叶利佐沃两个地面站发现,航天站上各重要系统的
主要遥测信号全没了。根据“技术保障”遥测信号得知,航天站主体内的压力已降低了一
半;对航天站轨道参数的精确测量表明,其飞行路径略有偏离,好像被施加了某种推力似
的(新的轨道是高度259.5´294.9公里,倾角51.6°)。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航天
站似乎发生了某种灾难性的故障,从而排除了乘员组不久就会飞往该站的可能性。

当天上午一上班,“钻石”国家委员会的高级成员们,包括格里戈里耶夫上将、航天资产
总局局长A·G·卡拉斯中将和切洛梅,在后者的办公室里讨论了当时面临的困难局面。会
上成立了由卡拉斯领导的事故调查委员会。从4月15日到16日,地面控制人员未能同航天站
建立主要遥测信号联络;4月16日上午9:12,他们终于停止了与航天站重建联络的一切尝试


在随后的几天里,工程技术人员对地面型“钻石”站进行了仔细研究,以便通过模拟各种
情况来查明这一突发事件的原因。专家们还乘飞机到克里米亚的叶夫帕托里亚飞行控制中
心调查此事。最初的推测是,可能是地面上出了什么差错;但是当调查人员发现发送给“
礼炮2”的每条指令都正确无误时,这一推测即被排除了。

随着调查的进行,4月18日,莫斯科的苏联消息人士否认曾计划派航天员造访“礼炮2”。
4月28日,苏联塔斯社终于宣布,“礼炮2”在“检验了经过改进的各站载系统的设计并进
行了太空试验后,业已完成了其飞行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塔斯社在该新闻稿中删去了
它在以往的这类新闻稿中通常都使用的“成功”一词。

1973年4月29日,已同地面失去联络并在太空不断翻滚的“礼炮2”航天站终于从轨道上陨
落,坠入新几内亚以东约3000公里处的太平洋赤道海域。一直在为期待已久的飞行而进行
训练的波波维奇、阿尔秋欣和其他航天员,不得不再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开始他们的飞行
。切洛梅预料,下一个“钻石”站至少在1973年年底以前无法作好飞行准备。

卡拉斯的事故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钻石”站主发动机内有一道在制造时留下的裂痕,
当发动机点火时,这道裂痕导致主壳体穿孔。格里戈里耶夫和切洛梅在其1973年6月初上报
给苏共中央的正式报告中写道:“在发动机压力系统中的压缩氮气瓶的涡轮泵的焊接处,
发生了气体泄漏。这一严重问题的影响导致低推力稳定发动机不停地工作,使其温度大大
升高,这又导致无线电遥测系统过热和站内压力下降,同时也扰乱了起主要稳定作用的发
动机的工作,致使航天站后来不断翻滚。”

一名为飞往“钻石”站而接受训练的航天员后来证实,站内有一台装置发生了电气故障,
最终导致航天站外壳破裂。西方的报道(据推测其消息来源是由秘密渠道走露给了新闻媒
体)认为,壳体的实际破裂情况如此严重,以致站上的太阳能帆板以及装在吊杆上的交会
雷达和无线电应答器全都脱落了,致使“礼炮2”在太空翻滚。这些报道说,发动机一燃烧
起来就无法关闭了。

有的航天站设计师不同意发动机有问题这一定论。显然,对一种可能的解释决不会没有任
何异议。例如,一种早期的似乎合理的观点认为,航天站可能在入轨期间被“质子”火箭
的碎片所击中;在1970年代中期,一些有独到见解的西方分析家也提出了这一观点。由于
不愿意相信航天站的发动机系统发生了故障,切洛梅设计局的一个工程师小组着手自行对
事故开展了调查。他们对伴随“礼炮2”初始入轨而出现的20多块碎片进行了彻底调查,并
在这一年年底得出了结论。他们的调查研究表明,“质子K”火箭第三级在轨道上爆炸产生
了碎片。工程师们从这一大堆碎片中识别出了5块特别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在4月15日(
发生严重故障的那一天)撞击了“礼炮2”。由国防部的主要航天系统研究所——第50中央
科学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独立调查,也支持了他们的这一结论。

有人认为是一颗流星撞击了航天站,将其壳体撞出了一个窟窿。这也许是最离奇的事故原
因,这一说法无疑证明其设计者毫无过错。据说,切洛梅本人也赞同这一观点。

对这位总设计师来说,1973年的4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月份。4月25日,他所研制的一颗US
-A雷达型海洋侦察卫星未能到达轨道,星上的核同位素反应堆葬身于太平洋。显然,当时
有美国空军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以采集高层大气的样品,用于研究这次事故所造成
的核辐射。

表8 “钻石”轨道站计划飞行试验大事记

日 期       航 天 器       事 件 
1973.04.03   礼炮2   发射第一个“钻石”站(OPS-1) 
1973.04.29   -   “礼炮2”再入 
1974    -    运输补给飞船发射逃逸系统地面试验开始 
1974.06.25   礼炮3   发射第二个“钻石”站(OPS-2) 
1974.07.03   联盟14   发射去往“礼炮3”的第一个乘员组 
1974.07.04   -   “联盟14”乘员组与“礼炮3”对接 
1974.07.19   -   “联盟14”乘员组返回地面 
1974.08.26   联盟15   发射去往“礼炮3”的第二个乘员组 
1974.08.27   -   “联盟15”乘员组未能与“礼炮3”对接 
1974.08.28   -   “联盟15”乘员组返回地面 
1974.09.23   -   回收“礼炮3”的胶卷舱 
1975.01.24   -   “礼炮3”再入 
1976.06.22   礼炮5   发射第三个“钻石”站(OPS-3) 
1976.07.06   联盟21   发射去往“礼炮5”的第一个乘员组 
1976.07.07   -   “联盟21”乘员组与“礼炮5”对接 
1976.08.24   -   “联盟21”乘员组返回地面 
1976.10.14   联盟23   发射去往“礼炮5”的第二个乘员组 
1976.10.15   -   “联盟23”乘员组未能与“礼炮5”对接 
1976.10.16   -   “联盟23”乘员组返回地面 
1976.12.15   宇宙881/宇宙882   发射第一个双运输补给飞船返回舱(LVI-1) 
1977 - 运输补给飞船发射逃逸系统地面试验结束 
1977.02.07 联盟24 发射去往“礼炮5”的第三个乘员组 
1977.02.08 - “联盟24”乘员组与“礼炮5”对接 
1977.02.25 - “联盟24”乘员组返回地面 
1977.02.26 - 回收“礼炮5”的胶卷舱 
1977.07.17 宇宙929 发射第一艘完整运输补给飞船 
1977.08.05 - 发射第二个双运输补给飞船返回舱(LVI-2)(发射失败) 
1977.08.08 - “礼炮5”再入 
1977.08.17 - 回收“宇宙929”的返回舱 
1978.02.02 - “宇宙929”的功能货舱再入 
1978.03.30 宇宙997/宇宙998 发射第三个双运输补给飞船返回舱(LVI-3) 
1979.05.23 宇宙1100/宇宙1101 发射第四个双运输补给飞船返回舱(LVI-4) 
1981.04.25 宇宙1267 发射第二艘完整运输补给飞船 
1981.05.24 - 回收“宇宙1267”的返回舱 
1981.06.19 - “宇宙1267”的功能货舱与“礼炮6”对接 
1981.07 - 推迟“钻石T”的首次发射 
1982.07.28 - “宇宙1267/礼炮6”再入 
1983.03.02 宇宙1443 发射第三艘完整运输补给飞船 
1983.03.10 - “宇宙1443”与“礼炮7”对接 
1983.04.21 - “联盟T-8”乘员组未能与“礼炮7/宇宙1443”对接 
1983.06.28 - “联盟T-9”乘员组与“礼炮7/宇宙1443”对接 
1983.06.30 - “联盟T-9”乘员组打开舱门进入“宇宙1443” 
1983.08.14 - “宇宙1443”与“礼炮7/联盟T-9”脱离 
1983.08.23 - 回收“宇宙1443”的返回舱 
1983.09.18 - “宇宙1443”再入 
1985.09.27 宇宙1686   发射第四艘运输补给飞船 
1985.10.02 - “宇宙1686”与“礼炮7/联盟T-13”对接 
1985.11.21 - “联盟T-13”与“礼炮7/宇宙1686”脱离 
1986.05.06 - “联盟T-15”乘员组与“礼炮7/宇宙1686”对接 
1986.06.25 - “联盟T-15”乘员组与“礼炮7/宇宙1686”脱离 
1986.08.22 - “礼炮7/宇宙1686”进入储备轨道 
1986.11.29 - 发射第一个“钻石T”站(发射失败) 
1987.07.25 宇宙1870 发射第二个“钻石T”站 
1989.07.29 - “宇宙1870”再入 
1991.02.07 - “礼炮7/宇宙1686”再入 
1991.03.31 钻石1 发射第三个“钻石T”站 
1992.10.17 - “钻石1”再入 


表9 “钻石”载人轨道站(OPS)发射情况

代 号 站 名 编 号 发射日期 发射时间 运载火箭 发射场 轨 道 

OPS-1 礼炮2 0101 1973.4.3 12:00 283-01号8K82K 81L 215×260km,51.6° 
OPS-2 礼炮3 0102 1973.6.25 01:38 283-02号8K82K 81L 219×270km,51.6º 
OPS-3 礼炮5 0103 1976.6.22 21:04 290-02号8K82K 81L 219×260km,51.6º 
OPS-4 0104 未发射 
OPS-5 星 辰 0105 未发射 
注:发射时间为莫斯科时间。





航天科普FAQ问题搜集中,提问请发送到cxbit@sina.com,烽火全力回答之

本贴由烽火于2003年12月23日10:21:12在〖鼎盛王朝〗发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