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登天起跑线 中国载人“航天港”建造大揭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15 12:40:21 2002) , 转信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四日电题:建造中国载人“航天港”
作者刘程孙自法
随着“神舟”一号、二号、三号飞船相继发射成功,茫茫戈壁深处的中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已蜚声海内外。
然而,中国这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港”由谁设计?又是如何建造的?却一直鲜为人
知。
本社记者采访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时得知,该院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系统的
总设计师单位,是他们用心血和智慧设计建造出中国载人“航天港”。
早在一九八八年,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就奉命对“载人航天发射场和回收场”进
行概念性研究。一九九二年九月,中国高层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该院作为中国酒泉、
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场的设计者,立即着手对发射场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
究,确定载人航天发射场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过去发射导弹、卫星,均采用水平测试、水平分级运输、发射工位垂直组装的发
射方式。这已不能满足载人航天发射的要求,须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垂直组装、垂直测试、
垂直运输“三垂”模式。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张泽明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对发射场
总体技术方案进行集体攻关,经过反复设计论证,拿出一套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安全可
靠,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总体技术方案:由两个垂直总装工位和一个发射工位
合成的垂直整体运输发射方式。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是发射场的核心建筑,其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建造。美、法、俄等用昂贵的全钢结构,但造价太高。北京
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科研攻关人员根据发射场区的地理特征,通过科学论证和模拟试验,
创造性地提出世界航天发射建筑中首创的设计方案:“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筒体空间
结构体系”。该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节省了四千多万元人民币,而且耐火性能、保温和
隔声效果大大优于钢结构。
中国载人“航天港”总装垂直测试厂房大门堪称“亚洲第一大门”,其高七十四米,
上宽为八米,下宽为十四米,整体重量达三百五十多吨。科技人员通过对大门结构可行性
、密封性和材料反复进行试验研究,从几十种方案中优选采用变截面受力、升降推拉方案
,成功设计建造出如此规模的大门。
高大空间的空调洁净技术是垂直厂房满足火箭、飞船测试要求的关键技术。科技人员
运用计算机仿真计算,进行多方案比较,掌握了洁净分层空调净化关键技术,并设计出功
能全、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新技术方案。
推进剂加注系统是发射前发射场系统的重要环节,能否安全准确加注关系到航天发射
任务的成败。科技人员设计出多项国内首创科研成果:首次设计并实现多箱同时加注技术
,大大节省了加注时间,满足了新发射方式的需要;首次应用网络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
,解决远距离、全自动程序控制加注问题,提高了安全性,确保了加注精度;首次实现对
加注参数进行历史数据存盘记录,为指挥操作人员在线或离线分析问题提供了原始的不可
更改的历史数据。
火箭点火升空的一刹那,从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烈焰使地面经受着烈火的考验。如何承
受烈焰对地面的冲击,是设计发射塔导流槽的一大难题。科研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
关,掌握了非对称性导流槽的复杂工艺,并研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此间专家称,中国载人“航天港”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人进入太空已为期不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