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工程: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前前后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0 12:22:34 2003), 站内信件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早晨,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空晴朗,中国载人航
天发射场天蓝色的发射塔架在大漠中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下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熠熠
生辉。没有多少风,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安祥与宁静。 

辉煌历史 

  50年代末,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共和国领袖们做出了发展中国国防
尖端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的英明决策。195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汇同特种工
程部队和从各军兵种,地方建筑、铁路等部门抽调来的精兵强将以及各大院校刚毕业的优
秀大学生,组织十万大军,开进绵延五百里的巴旦吉林沙漠,拉开了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
、卫星综合试验靶场大会战的序幕。在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最低温度零下34摄氏度的戈壁滩上,要建设一座高科技的综合试验靶场谈何容易!他们住
帐篷、睡地窖,顶风冒沙、战天斗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硬是在两年零六个月
的时间里,用原始工具建成了靶场试验第一期工程,使靶场初步具备了导弹飞行试验的基
本条件,令外国专家瞠目结舌。因为,根据他们计算,这些工程至少需要15年时间才能完
成。1960年11月5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前来靶场主持试验的聂荣
臻元帅激动地说:“这是我军武器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实现“两弹结合”试验。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我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三颗星卫星。 

  1987年8月5日,第一次提供卫星对外搭载服务。 

  一座座丰碑的背后,浸透着共和国领袖和开国元勋的心血!1970年5月1日,毛泽东亲
自接见了发射“东方红”卫星的部分人员;1965年6月1日至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先后五
次亲临视察;1966年3月26日,邓小平亲临视察发射中心;1992年8月11日至2002年3月25日
,江泽民先后两次亲临中心视察,并为发射中心题名“东风航天城”。 

  中国国防科技的奠基人之一——聂荣臻元帅对发射中心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作为十大元帅最后陨落的一颗巨星,他把这里作为永久的宿营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我国政治、军事、外交、科技发展
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伟大决策,也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史无前例的
宏伟工程!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进军宇宙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也越来越成
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1986年3月,中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等人联名向党中央提
交了标志中国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其中一个领域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着眼
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伟大决策,也是继“两弹一
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又一次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被批准正式上马,发射场定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4年7月3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奠基,1997年竣工,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
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和航天员区六大区域组成,形成了航天员、应
用、飞船、火箭、发射场及测控通讯等系统,从测试到发射,以及上升段、运行段、返回
段测量,包括副着陆场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试验体系,它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采用
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是我国航天
测控领域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测控领域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一流的科
技、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航天科技队伍,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100%的成功率,奠定了
“世界领先、亚洲一流”的大型航天发射中心,也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赢得了举足轻重的
国际地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
场系统、测控系统和着陆场七大系统。航天员系统负责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对航天员进
行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研制航天员的个人装备和飞行过程中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数据
传输的有关设备,对飞船的工程设计提出医学要求。另外,航天员系统还要负责航天员的
环境控制。外层空间的环境特点是高真空、高辐射、微重力。这些即是空间资源,又对航
天员造成不利的生存环境。失重、真空、宇宙辐射都会对人造成伤害。针对这些环境因素
,环控生保分系统要给航天员创造一个适于生活、工作的大气环境。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于 Feb 13 11:58:12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0.6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