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登月为了什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31 14:03:55 2002) , 转信

  今年10月27日,“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8次飞
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26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
事业的最新成就。 

  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
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
究,选拔和训练了宇航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从1999年开始,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三次进行无人太空飞行,并成功回收,向实
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还要进行若干次无人飞行试验,在此基础上,实
施载人航天飞行,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不久前,中国更雄心勃勃地提出,在2010年实现载
人登月飞行,而且要在月球上建立太空站。 

并非为了树碑立传 

  对此,西方人感到不解,在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又
有什么意义?包括中国航天界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也质疑,在中国面临大量失业者的今天
,花费“天文数字”去实施登月计划,得不偿失。更有人认为,在月球上插上五星红旗,
不过是让中共领导人“自我感觉良好”,为自己“树碑立传”。 

  笔者以为,种种疑虑虽然不无道理,但似乎又失之偏颇。 

  首先,中国的航天“情结”由来已久。古代神话中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
壁画中的飞天被称为最美的形象。在中国于2000年发表的航天白皮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
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如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新成就,是
对历史遗产最好的发扬光大。 

  其次,航天并非无利可图。比如,遥感卫星是进行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
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千里眼”。发展卫
星通信技术,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卫星导航定位则应
用于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
通管理等行业。利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器搭载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从事有些在地面无法实现
的研究和观测,可以探索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前沿。 

综合国力的提升 

  还有就是国际商业卫星发射。自1985年以来,中国就先后为巴基斯坦、澳洲、瑞典、
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国外制造的卫星。 

  第三,登月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登月这件事本身。当年中国研发战略核武器时
,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曾表示,就是脱了裤子当掉,也要把中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
他还多次风趣地对此项工作领导者的聂荣臻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
,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1988年10月24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邓小平亲临现场祝贺
,并即席讲话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
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高技术
这一问题,邓小平的回答相当精辟。 

  作为载人航天的一个里程碑,登月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更上一层楼。但这又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问题,因为它还能体现出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所以,对中国来说,登月成功的意义将不亚于中国科学家取得诺贝尔奖。(联合早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