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也想上天),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五”之后看探月:中国深空探测依然是空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17 13:41:16 2003), 站内信件

  杨利伟安全回来了,中国载人航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在航天领域尚有的空白
点是什么?专家告诉记者,那就是探测宇宙深空。 

  整个航天科技领域“三分天下”,即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 

  而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就是探月。“当中国的探月卫星,向祖国发回第一张自己拍的月
球表面图片时,人们的心情将与看到杨利伟回来一样激动!因为届时,中国在航天三大领
域就都有了自己的地位。” 

载人与探月如同“兄弟” 

  上海航天805所研究员张文祥是探月领域的专家,他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我
们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但在深空探测领域,第三的位置,已经
被其他国家争走了。 

  对于月球的探测,在加加林飞天之前,前苏联和美国就已经开始。1959年,在经历几
次失败之后,前苏联发射了“月球3号”探测器,它绕过了月球的背面,连续拍摄了40分钟
的月球背面照片,使人类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月球表面,也标志着人类迈出了探月的关键
一步。而后,美国和前苏联发射了多颗探月卫星,美国阿波罗号也实现了登月,两个大国
大步向前的同时,日本和欧洲空间局在20世纪90年代发射了自己的探月卫星,印度的计划
已经开始。 

  上海航天局老专家刘宗映告诉记者,探月与载人飞船属于两个领域,但它们都是以火
箭和卫星技术为基础,可以平行发展,如同“兄弟”。在前苏联和美国,载人和探月的科
研活动,几乎是同时开展的。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
工程也已箭在弦上了。 

  据介绍,从初步论证的情况看,我国的“嫦娥”工程将分为“环绕”、“降落”、“
返回”三个阶段实施,环绕就是发射探月卫星,环绕月球进行探测;“降落”就是发射月
球车,“脚踏实地”地进行月球表面探测;而“返回”,就是让月球车或登月机器人实现
往返,为将来国人登月作准备。张文祥说,探月卫星的科研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
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
的环境等等。 

两大难题需要解决 

  “神舟”五号的最大难题,集中成一句话,就是要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那么,要让探
测卫星像“嫦娥”一样奔向月球,并进行侦察、探测,难度何在呢? 

  首先,是要让它“一心三用”。张文祥说,以往发射的卫星,一般只需要“一心两用
”,即太阳能帆板对着太阳,测控通信天线对准地球发信息。而相比之下,探月卫星的眼
睛———探测仪器要对着月球,同时,太阳能的“翅膀”对着太阳,测控天线要对着地球
,这就是“一心三用”了。这样一来,对整个卫星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三个定向一
个都不能有偏差,否则,就成了“瞎子”或是回不来了。 

  另一个难点,就是要“长途跋涉”。刘宗映研究员介绍,现在,我们发射的距地最远
的卫星离地面也只有3.58万公里左右,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这一距离的10倍以上,达
到38.44万公里。如果把探月卫星与“神舟”五号的离地距离相比的话,前者是后者的100
0倍以上。这么长的路,能量如何供应、动力如何保证,都是棘手问题。前苏联和美国,最
初几颗月球探测器不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推力不足。 

  几位专家介绍说,探月论证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对于两大难题,也有了大体的解决
方案。例如,就38.44万公里的距离而言,准备采取“卫星先进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再多
级推进飞向月球”的路线。卫星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个轨道离地面最近的
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在这里环绕一圈之后,再进入一个近地点500公里、远地
点12万公里的更大的椭圆轨道,之后,再不断加速,最后奔向月球。而对于三方定向的控
制技术,也正在作为探月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在近期已经有了较好的技术方案。 

登月,还得等多久 

  虽然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是两大领域,但两者紧密联系。张文祥说,将来的探月、登
月,少不了借“神舟”五号的光。从大的方面来说,为载人航天而建造的许多厂房、实验
室、发射塔以及各种硬件、软件,都可以为探月工程所利用;而且,从发展路径来看,探
月的下一步当然是登月,以至于建立月球站,到那时,中国人登月飞行器、月球站中的环
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以及多方面设施,都会参考和借鉴“神舟”飞船。 

  中国人飞天,从1986年初步规划到如今,大约经历了17年的时光,那么实施“嫦娥”
计划是否比这更快?上海宇航学会的专家们说,时间表现在还不好定。一则取决于技术难
度,二则取决于投资的大小。但他们都认为,探月卫星的发射,应该在近两三年内就可以
实现。而登月机器人———月球车的研制,已经在清华大学、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等单位
开展,相信10年内能完成研究。 

  但登月的具体时间,不少专家都认为,起码是在15至20年之后,因为,在这之前,探
月的各个步骤都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每一步都需要多次实验。与杨利伟上天前载人飞船四
次无人实验的时间间隔相比,登月前月球往返机器人的实验,肯定也要进行多次,预计每
次间隔要长得多,耗费也大得多。 

  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教授也曾表示,将来要真正建立“月球村”,预
计将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研究。各种方案都有,涉及到“怎么做
最省钱最快”、“能源用什么”、“怎么开发”等等,虽然许多事情理论上并不很难,实
施却不易。如果国际合作,就像空间站一样,大家一起搞,就快一些。但他同时表示,如
果整个计划真正启动,中国要参与的话,预计也将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了。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