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谈“长征”二号F型火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5 10:23:22 2003), 站内信件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曹智、白瑞雪) “高可靠和高安全是载人航天的生命线。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在发射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用于载
人发射的火箭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保证了航天员在上升段的安全。

  载人航天工程对运载火箭系统的任务要求是:能够保证把载人飞船安全可靠地送入预
定轨道,在上升段若出现重大故障,能使航天员安全脱离故障危险区。黄春平介绍说,“
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按照故
障发展的快慢程度,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选择箭上自动诊断或者地面人工诊断模式进行工作
。根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发出的故障信息,由逃逸塔、整流罩上半部分、栅格翼等组成的
逃逸系统能够把飞船带离箭体。

  “故障统计和分析表明,发生故障主要是在上升段和返回段,尤其是火箭上升段。从
发射前30分钟到火箭整流罩分离前,一旦发生故障,这两个系统能迅速进行数据判断,从
而实施待发段逃逸、低空逃逸或者高空逃逸,并能在整流罩分离之后火箭出现故障的情况
下,向飞船发出逃逸救生信息,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黄春平说。

  黄春平说,“我们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黄春平介绍说,
火箭研制人员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保证火箭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重点。“电器系统就有
近4万个元器件。所有元器件都经过了筛选和40多个回合的增长试验,不仅要在模拟飞行环
境下达到设计指标,而且在此基础上要有裕度。比如,从火箭发射到飞船入轨只有短短的
600秒,但火箭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却达到了546小时。”黄春平说。

  黄春平是中国“863”高技术计划第一批首席科学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
长。据他介绍,“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为0.97,这就是说发射100发火箭只能
有3次出现问题。同时,火箭的安全性指标为0.997,这意味着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
施只有3次是不成功的。(完)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