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火箭篇(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01日20:21:3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在神州5号载人升空这一重要历史
时刻来临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航天工业走过的艰难发展历程吧!
题记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现在,我国已经完成 研制
生产并正式发射过的长征运载火箭的型号有9种,它们是: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
 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以
及长征 四号。其中,长征二号丁和长征四号由上海航天局研制,其他7种火箭都是由中国
运载火箭技术 研究院研制的。

1.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
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
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
验。1970年4月24日,长 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
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 功。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
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又一次 取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
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此 火箭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为了提高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适应国内外小型卫星发射市场需求,根据长征一
号改 进的长征一号丁火箭正时刻准备着进入发射市常长征一号丁的低轨道(185公里)运
载能力为850 公斤,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公斤。``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jpg
长征一号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3.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4.jpg
长征1-D 

2.长征二号
    在长征一号成功飞行之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成功研制了我国的第一个大型
液体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二号火箭共两级,推进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低轨
道的运载能 力为1800公斤。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但由于一根控制信号导线折断,火箭在起飞
20 秒以后姿态失稳,火箭自毁。一年以后,长征二号火箭第二次发射,火箭工作正常,卫
星准确入,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后来,在1976年1
2月7日以及1978年 1月26日,长征二号火箭又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长征二号共进行了4次发射,除了第一次发射失败以外,其余3次均获得圆满成功。长
征二 号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和航天遥
感技术的国家。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5.jpg

3.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
    在长征二号连续发射3次成功以后,在该火箭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长征二号丙,研
制 单位仍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1980年开始,在连续三个批次中,长征二号丙火
箭不断得 到设计改进,其运载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由长征二号的1800公斤提高到最后的
3000公斤。自 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的10年间,长征二号丙火箭连续发射11次,全部成
功,把12颗卫星准确 送入轨道,其中有一颗为瑞典的搭载卫星。
    1992年底,为了发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卫星,长征二号丙做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进
,采 用了固体上面级以及一个卫星分配器。加有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在1997年9月1日
进行了模拟 发射,两颗模拟卫星准确入轨,试验发射取得了成功。1997年12月8日,在太
原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丙改火箭成功地将两颗铱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正式发射取
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丙改火箭到1998年4月底,还将为摩托罗拉公司进行两次铱星网的组网发射;
从 1998年5月开始,还将进行该网的补网发射。该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低
轨道发射 任务的主要火箭。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6.jpg

4、长征二号丁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局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增加推进剂的加注量、提高起飞
推力 而研制成的,仍为二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1992年8月9日首
次发射至199 6年10月20日,长征二号丁共发射3次,均获得成功。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7.jpg

5.长征二号捆
    1986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了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提出了研制长征二号
捆绑式火箭(即长征二号E)的方案,即芯级采用二级火箭,在长征二号丙的基础上捆绑四个
液体助推 器,将低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9200公斤。1988年11月,长城公司与美国休斯公
司签订发射服务 合同,利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B1卫星。航天部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
院自筹资金,仅用了18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长二捆火箭的设计生产,于1990年7月16日进
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把一颗模 拟卫星和一颗巴基斯坦搭载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1992年3
月22日,长二捆火箭正式发射澳星B1 卫星,由于箭上程序配电器的节点间出现了多余物,
导致点火后一、三号助推发动机关机,造成发射中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进行了一
系列的整顿,吸取教训,严格管理,于同年8月14 日,再一次组织发射,取得了成功。

    长征二号捆火箭首次采用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为
以后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到1995年12月28日,长二捆火箭共进行了7次发射,在第3、5次发射中,均出现卫星爆
炸。 在随后的故障调查公报中,认为故障的出现是由于星箭双方的技术协调不彻底,存有
隐患,双方 均应采取措施,分别加强卫星和整流罩的设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
总结,从故障中学 习,进一步认识了高空风修正问题。在以后的第6、7次发射中,长征二
号捆火箭均取得成功。
    长征二号捆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低轨道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8.jpg
长征二号捆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9.jpg
长征2EA

7.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成功之后新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各方面的技术性能
比长 征三号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长征三号甲火箭的一、二级与长征三号的一、二级相同
,三级则是 新研制的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真空推力由长征三号的44.4千牛提高到
158千牛,火箭的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了2650公斤。
    除了具有二次启动能力、大推力的三级发动机外,长征三号甲火箭还首次采用了四轴
挠性 惯性平台,火箭整体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首次发射,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夸父一号和实践四号两
颗卫 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1994年11月30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又成功地将我国新研制的东
方红三号卫 星送入预定轨道。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在其第3次发射中,又成功
地把东方红三号卫 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三号甲火箭3次发射,全部成功。目前长征三号甲火箭主要承担国内卫星的发射任
务, 但其优秀的实际飞行成绩已经引起了国际航天界以及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普遍重视。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10.jpg

8.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以长征三号甲为芯级,采用长征二号捆的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研
制而 成的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可以把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
转移轨道, 这一运载能力高于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44L型火箭。与长三甲火箭相
同,长三乙火箭也 采用大推力的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惯性组合采用四轴挠性平台。可
以说,长三乙火箭是在继 承了我国所有的长征火箭的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研制成的,是长征
火箭系列的优秀代表。长三乙火 箭的研制,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普遍关注。国际通信卫星
组织在组织发射第7、8代卫星时,就选 择了尚在研制中的长三乙火箭,选定用第一发长三
乙火箭发射该组织的708卫星,并在这之后再 发射804、805卫星。
    长三乙火箭的首次发射是在1996年2月15日。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
准倾 斜,火箭按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
箭俱毁,发射失败。
    在首飞失败以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进行故障调查、试验
验证等工作,在调查分析工作每取得一定阶段性进展的时候,都及时向关心长征火箭的外
界用户做了介 绍,最终的结论也得到了国际航天保险界、卫星生产商以及用户的广泛认可
。1997年8月20日, 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美国劳拉公司生产的马部海卫
星取得成功;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又把劳拉公司生产的亚太2R卫星非常精确地送入了预
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根据已经签订的发射服务合同,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近期内还将发射中卫1号卫星、鑫
诺 卫星、中星8号卫星。这三颗卫星分别由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法国宇航公司和美
国劳拉空 间系统公司生产。 
    在研制长三乙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还研制了另外一种型号:长征三号丙
长三丙火箭也是采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芯级,但在一级周围只捆绑了两个助推器,其他部分
基本与长三乙相同,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00公斤。这样,长征三号、长征三号
甲、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乙火箭就形成了发射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一个系列,其运载能力
分别为:1600公斤, 2650公斤,3700公斤,5000公斤。长征系列火箭也就可以发射现在国
际上常见的所有的地球同步 轨道通信卫星。长三丙的研制工作在长三乙首飞失败以后暂停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11.jpg

9.长征四号
    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备份方案火箭,上海航天局自1979年起用了10年的时间
研制成功了长征四号火箭。它的3级全都采用常温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
1988年9月 7日,长征四号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的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两年之
后,长征四号又 一次成功发射了气象实验卫星。长征四号火箭共发射两次,均取得成功!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12.jpg

10长二F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13.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14.gif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2.jpg
全家福!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3.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4.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5.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6.jpg
http://www.war-sky.com/usr/18/18_2036_27.jpg

转自虚幻
http://www.war-sky.com/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2036&start=0&show=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