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Dec 24 10:44:08 1999), 转信



  长征二C型 (LM-2C) 诸元一览: 

全 长: 35.000 公尺
举 升 重 量: 192 吨
举 升 推 力: 2,785,000 牛顿
低 轨 道 酬 载 量: 2,800 公斤 
第一节 长 度: 20.520 公尺
直 径: 3.35 公尺
推 进 剂: UDMH/N O 液态 144.000 吨 
第二节 长 度: 7.500 公尺
直 径: 3.35 公尺
推 进 剂: UDMH/N O 液态 35.000 吨 
第三节 长 度: 4.825 公尺 (含整流罩)
直 径: 2.050 公尺
推 进 器: 固态燃料,成分不详 固态 0.625 吨 
整流罩 长 度: 7.125 公尺
最 大 直 径: 3.350 公尺
静 态 有 效 直 径: 3.070 公尺 

  长征二E型 (LM-2E) 诸元一览: 

全 长: 51.000 公尺
举 升 重 量: 460 吨
举 升 推 力: 5,919,000 牛顿 
低 轨 道 酬 载 量: 9,200 公斤 
第一节 长 度: 23.700 公尺 (含捆绑式助进器)
直 径: 3.35 公尺
推 进 剂: UDMH/N O 液态 187.000 吨 
捆榜式助进器 长 度: 16.017 公尺
直 径: 2.25 公尺
推 进 剂: UDMH/N O 液态 4 X 37.500 吨 
第二节 长 度: 15.523 公尺
直 径: 3.35 公尺
推 进 剂: UDMH/N O 液态 86.000 吨 
整流罩 长 度: 11.948 公尺
最 大 直 径: 4.200 公尺
静 态 有 效 直 径: 3.800 公尺 

  在1960年代的早期, 中国便决定了发展中程、长程及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方 
针, 而到了1960年代的中期, 长程发射载具和洲际导弹的研究工作也愈来愈不可 
分。在同一时期平行发展的, 包括了东风五型飞弹、风暴一型 (Feng Bao 1, FB 
-1) 和长征二型发射载具, 不过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因此这些计画 
或多或少都因此受到影响, 如东风五型一直到1971年才进行飞行测试, 而风暴一 
型也等到1969年秋天才开始研发, 另外在1966年开始进行设计的长征二型同样也 
拖延至1970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发射卫星的任务。 

  风暴一型的设计, 完全脱胎於东风五型的蓝本, 由上海航天设计局 (Shang- 
hai Bureau of Astronautics, SHBOA ) 负责建造。由於风暴一型在多次发射任 
务中达不到原先预定的目标 (就算把同时期稍早发展的长征二型的技术移转过来 
, 所获得的成效仍是有限) , 因此在1980年代初期终於遭到终止发展的命运。风 
- 暴一型载具较特殊的贡献, 是在1978年决定准备以一枚载具载送 3枚人造卫星进 
入轨道的计画; 後来在1981年 9月20号於双城子发射中心, 成功地完成这项号称 
「一箭三星」的计画, 将重量分别为 257、483 及 28 公斤的「实践二号」、「 
实践二A」和「实践二B」这 3枚卫星同送至相同倾斜角 59.47度而高度在 232 
~1615公里不等之间的轨道上。在这次任务背後的真正涵意, 是向全世界展示中 
国以拥有制造多弹头弹道飞弹的能力, 而风暴一型也自此功成身退。 

  长征二型基本设计出自东风五型, 不过该发展计画却作出了不少技术上的突 
破, 包括惯性导引、小型电脑等, 使得长征二型在计算飞行轨道的能力大有提升 
, 不过始终没有担负实际的发射任务。长征二A型发设载具是同系列的最早发展 
型, 在1974年11月 5日进行了首次发射任务, 不料由於速率陀螺仪和稳定系统之 
间的线路发生问题, 点火升空载具火箭立即出现摇晃不稳的现象, 地面管制中心 
只好再升空後的20秒启动自毁装置以摧毁火箭。接下来至隔年同时的期间, 由於 
反覆进行了多次的地面测试, 以及审慎检查以免重蹈覆辙的情形下, 携带「返回 
性卫星一号」(FSW-1) 的长征二C型载具, 成功地在1975年11月26日发射升空, 
而其施放的卫星在轨道中运行了 3天之久後, 便重返大气层以降落伞的方式回到 
大陆境内, 此次任务的成功使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地三个有回收卫星能力的国 
家。 

  二C型载具拥有两节推进的组合, 第一节装有 4具 YF-20 液态发动机, 载 
有 144吨的二甲基联胺及四氧化二氮的推进剂, 可供燃烧 130秒之用, 海平面推 
力估计有 284吨; 第二节则采用 YF-22 和 YF-23 发动机各一具, 35吨的推进 
剂约可燃烧 130秒, 并各产生73.2及 4.7吨的推力。 

  长征二型系列至目前为止中国有记录的发射任务已达17次, 大部分均是担任 
施放 FSW 系列卫星的载具, 而这类型的任务也完全由二C型载具包办, 仅有依 
次由二D型的载具代劳。在近年国际合作发射太空载具的趋势中, 二C型载具的 
贡献实在不少, 例如法国马特拉 (Matra) 公司就在1987年 6月和中国长城工业 
公司签订承载货物的合约, 准备以 FSW-1 型卫星携带两具马特拉公司的微重力 
(microgravity) 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在该年的 8月 5日成功地发射进入轨道後 
, 该卫星连同两据仪器一起渡过 5天之後安全返回地球, 圆满达成预计的目标。 
另一个例子是将一枚瑞典的 Freja 科学卫星发射升空, 同样地也是由长征二C 
型载具加以完成。 

  目前长征二型系列载具已发展至二E型, 而在其1990年 7月16日的第一次载 
具任务之中, 也成功地将一枚巴基斯坦所拥有的 Badr 卫星以及一枚澳洲的通信 
卫星 ASSAT-B 送入预定的轨道上。然而, 却在1995年 1月26日, 二E型替香港 
亚太卫星公司发射的「亚太卫星二号」, 於发射生空後的一分钟突然爆炸, 任务 
宣告失败, 原因不明。长征二E型载具和以往的长征系列最大的不同点, 是在於 
二E型加装了 4具液态燃料的困绑式助进器 (Strap - on Booster) ; 其编号为 
YF-20B 的助进器, 单具推力可达75.5吨而燃烧时间为 127秒, 采用如此设计的 
理由是则可从其低轨道酬载量为9200公斤看出端倪, 也就是增加其承载大型或多 
枚卫星的能力。另外二E型载具的第一节推进段装有 4具 YF-20B 发动机并将 
捆绑式助进器视为一个整体设计并赋与 YF-21B 的编号。第二节的推段则装有 
YF-22B 和 YF-23B 发动机各一具, 推力各为75.5及 4.8吨, 同样也获得 YF 
-24B 的编号。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ichengyu.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