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松一口气~~), 信区: Green
标 题: “试验卫星一号”向世界展现我国高校的实力(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25日22:32:0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发布时间:2004-4-25 10:35:46
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哈
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自主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
主研制的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4月20日记者来到哈工大进行了采访,校园里还到
处洋溢着卫星发射成功的热烈气氛,庆祝成功的彩旗还在迎风而动。
“试验卫星一号”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高校的实力
“试验卫星一号”是一颗什么样的卫星,在技术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哈工大
的老师介绍说:它是我国第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微小卫星。在技术上,它在小卫星一体化
设计与研制、基于磁控和反作用飞轮控制的姿态捕获、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微小卫
星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卫星自主运行管理、三线阵CCD航天摄影测量技术等多项微小
卫星的前沿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作为我国第一颗由大学独立自主研制的卫星,“试验卫星一号”有着特别的意义。“
试验卫星一号”的研制和成功发射,不仅对我国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提高我国卫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哈尔滨工业大
学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哈工大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务于中国
航天事业,早就形成了鲜明的航天特色,“试验卫星一号”集中地体现了哈工大在航天领
域的科技实力。正如哈工大校长王树国所说:小卫星的成功是哈工大多年科技工作积累的
成果,是学校工作业绩的一个缩影,这个项目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这个任务的完成,而在于
哈工大在走向世界知名大学的历程中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小卫星的研制,把多个学科结
合在一起,培养锻炼了一批人,还构造了一个空间科学技术平台,使哈工大在国内甚至是
国际航空航天领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哈工大在未来空间科学技术领域、为国家做出更
大的贡献打下了基础。
西昌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在发射成功后说:“以前只知道你们哈工大是一所很好的学
校,通过小卫星这个工程,对你们有了新的认识,哈工大真的了不起!”清华试验队的老
师说:“在航天领域,我们佩服哈工大,你们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哈工大的老师有种玩命的精神!小卫星能做到今天这种状态,是我们当初无论如何
都没有想到的。”兄弟单位的人这样说。我国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闵桂荣这样评价:“方
案论证评审会有内容、有深度,是国内少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领导们这样评价:
“这是我们测试评审工作最顺利的一次!”哈工大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高校的实力。
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立功
“试验卫星一号”是由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设计研制的,总设计师曹喜滨是该所所
长。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1998年正式成立,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次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名,已经成
为一个微小型航天器新机理、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试验卫星一号”的设
计与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突破了多项制约我国微小卫星发展的关键技术。
对于哈工大人来说,作为哈工大历史上的标志性项目,“试验卫星一号”的意义已经
超出了卫星研制与发射本身。因此,许多老师都为了这颗卫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是
“试验卫星一号”的创造者,也是哈工大人的骄傲。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科学
工作者的朴素和顽强的创造精神。曹喜滨说:这个集体最可贵的是合作精神,每个人都克
服了很多困难,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很多。在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和经费紧张的条件下
,大家同舟共济完成了卫星的方案论证与技术设计、关键技术攻关、桌面系统联试、原型
样机和飞行星研制与大型试验等工作,直至此次在西昌发射。国内专家对卫星研制的工作
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哈工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超负荷工作量是惊人的,哈工大人的
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表现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哈工大校友为母校自豪
哈工大校友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都到了西昌发射现场观看了
发射。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卫星发射,作为总装备部部长,“试验卫星一号”发射,他
本来可以不亲自到现场,但李继耐专程到了西昌基地,他说:参加母校小卫星的发射,我
的心情非常不一样。大学是人生的第一站,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为国防和航天服务是我们
哈工大的优良传统,这次发射成功,母校哈工大又会上一个新台阶!如今母校的地位和优
势,是她应该获得的,也是我们做学生的荣耀。别人一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总是自
豪地说:“哈工大!”今年我一定要回母校看看。
哈工大校友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的心态跟李继耐的心情是一样的,他说:我参加了
这么多次发射,这次看母校发射小卫星,心情最激动,作为一名哈工大人,我为母校感到
骄傲。
在发射现场,大家注意到“金牌火箭”长二丙的副总设计师范瑞祥、“鑫诺二号”副
总指挥张宝、“纳星一号”试验队长姚建廷都是哈工大校友、发射场区的星箭测试系统、
气象系统中也有许多哈工大毕业生,有人开玩笑说:“你看,火箭是你们的校友设计的,
卫星是你们的人研制的,发射场也有你们那么多校友,这卫星发射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在记者的采访中,提到这些校友,哈工大的老师都非常自豪:这些在航天的各个领域
做出贡献的校友都是哈工大最宝贵的财富。
发布者:郑学军 源作者:刘培香、吕东卉.转载自:《黑龙江广播电视报》2004-04-25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6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