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卫星的克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n 12 16:26:39 2006), 转信


来源:《当代军事文摘》   作者:凌永顺  万晓援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3/08/F2005030810423900000.jpg
诺·格公司公布可对抗迫击炮弹的激光器 

 
  军用卫星是悬在高空的一只只“眼”。从升空的第一天起,它们就担负起侦察、通信等诸多任务。于是,各式各样攻击卫星的武器也就冒出来了……

  1.反卫星卫星

  反卫星卫星有两种——截击式卫星和自杀式卫星。

  截击式卫星由运载火箭把带有爆破装置的卫星发射至与目标所在轨道基本相同的轨道,然后利用星上雷达和红外寻的器探测与跟踪目标,依靠小型火箭发动机进行机动变轨去接近并摧毁卫星。苏联于1963年开始研制共轨式截击卫星,用于攻击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军用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该截击卫星为圆柱体,高5米左右,直径1.5米,重2~2.5吨,星上装有5台轨道机动发动机、制导装置、高能炸药和破片杀伤战斗部,用SL-11运载火箭从地面发射场发射入轨,绕地球飞行一周或两周后,转到与目标卫星轨道几乎相同的轨道上,然后在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向目标卫星靠近,在距离目标卫星 30米左右时,根据地面指令引爆破片战斗部,形成的大量重500毫克~2克的破片,以300~600米/秒的速度将目标卫星击毁。

   1982年,在苏军大规模战略核武器综合性演习中,进行了拦截卫星和战略导弹的实战试验,发射了反卫星拦截器,摧毁了模拟的美国侦察卫星,同时也发射了两颗军用卫星替代假定在战争中被敌方摧毁的己方卫星。演习说明了苏联已拥有可供实战使用的截击卫星。自杀式卫星是一种微型卫星,平常在轨道上运行,本身具有动力系统,可自主跟踪目标卫星并保持距离。自杀式卫星平时可对太空目标执行侦察等任务,将资料送回地面或保存;在接受作战任务后,可对确定目标进行攻击。这种卫星的攻击很难被探测防御。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微型卫星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一旦需要,很容易改造成自杀式卫星。

  2.反卫星导弹

  反卫星导弹通常是带有核或非核弹头的多级导弹,可从陆地、海洋和空中直接发射至目标附近的空域,然后利用弹上自动寻的装置探测与跟踪目标,当导弹距目标一定距离时,启动弹头的爆炸装置摧毁目标,或利用弹头高速运动的动能撞毁目标。

  1978年,美国正式开始研制机载反卫星导弹。该导弹长5.4米,直径500毫米,质量1.196吨,由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寻的拦截器组成。导弹由F-15飞机从空中发射。寻的拦截器与发动机分离后,通过长波红外探测器可探测到几百公里以外卫星发出的红外辐射,经计算机处理后由周围的小型火箭发动机控制其飞行轨道,自动跟踪并导向目标,最后以13.3公里/秒的相对速度与目标碰撞,将目标击毁。1985年,美国F-15飞机发射的反卫星导弹进行了首次打靶试验,击毁了一颗在500公里轨道上的军用实验卫星。

  3.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反卫星武器通过发射高能激光束、粒子束和微波束照射目标,使其毁坏或丧失工作能力。定向能反卫星武器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部署平台有地基、空基和天基。定向能武器主要以热效应、冲击效应和辐射效应杀伤卫星。定向能武器能量大、速度快、精度高,通过定向照射目标,使运行轨道上卫星的传感器、光电仪器失效。目前较成熟的定向能武器是激光武器。激光武器反卫星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完全摧毁卫星,二是利用低能量激光干扰和致盲破坏其光电传感器。由于卫星轨道容易探测到,光电仪器设备的破坏阈值较低,因而相对于战略反导激光武器而言,其技术难度较小,费用较低。

  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激光反卫星武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开始进行试验。1975年10月,苏联连续5次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的美国用于监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早期预警卫星,使其失效达4小时之久。

  美国在研的高能激光武器有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空基反卫星激光武器和战略防御天基“阿尔法”化学激光武器。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用于反低地球轨道卫星,能干扰、致盲和摧毁低轨道上的军用卫星。

  美国在1989年1月9日通过的一项反卫星武器发展计划将激光反卫星武器与动能反卫星武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1992年2月开始,美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利用“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 C1)和与之配套的“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进行了一系列激光反卫星试验。1997年10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深处的白沙导弹靶场高能激光系统试验中心,利用“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向在轨道上运行的MSTI-3号气象卫星发射了两束高能激光(持续时间分别为不到1秒和大约10秒),激光束直径两米左右,激光器的输出能量为两兆瓦。试验使得该卫星不能正常工作。这次试验中该激光器并没有满负荷运转。试验表明了美国已经具有利用激光器摧毁敌方的轨道卫星的能力。海湾战争爆发前数月,美国曾用其反卫星能力来威胁法国,旨在迫使其停止向伊拉克出售法国SPOT卫星在海湾地区上空拍摄的卫星图像,并最终取得成功。

  美国的空基高能氧碘化学激光器则是由波音747飞机携带,主要用于攻击处于助推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必要时也可用于反卫星。该飞机正在试飞中。美国正在研制战略防御天基“阿尔法”化学激光武器,用于攻击卫星和弹道导弹。

  粒子束武器是通过高能加速器将电子、质子等粒子和中性原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将其聚焦成密集的束流后射向目标。

  粒子束武器对目标的杀伤效应有两种:一是热效应。粒子束达到目标上时,与目标的材料相碰撞,便把能量传递目标材料,使其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足够高时,会引起材料热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破裂,当其温度进一步升高时,会使材料熔化,使目标物质结构被破坏。二是电效应。粒子束穿过电子设备时,会引起设备中的半导体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引起脉冲电流。这种脉冲电流产生阻抗热,破坏电路。

  粒子束武器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速度快。粒子束的运动速度可达到零点几倍光速或接近光速,因而用于反导和反卫星不需要考虑提前量。二是能量大。粒子束武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束流的能量集中到目标的一小块面积上,轻易击毁飞行中的导弹、卫星和其他军用航天器。

  苏联对粒子束反卫星武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进行了多次空间和地面的试验。美国于1978年决定开始研制粒子束武器,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带电粒子易受地球磁场作用的影响而偏转,瞄准目标的难度很大。

  4.动能武器

  动能武器是通过发射高速运动的弹头、以其整体来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武器。

  美国陆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利用动能反卫星的武器系统。该系统除地面控制系统外,携带动能杀伤拦截器(KKV)的3级固体助推火箭队发射井发射,其末端制导采用可见光导引头,并运用推力矢量技术调整KKV的姿态和轨道,直至将KKV导向卫星。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运用红外成像末端制导和推力矢量技术的动能拦截器也兼具反卫星的能力。这两种利用动能的反卫星武器系统已接近实战水平。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称为“智能卵石”的天基动能拦截弹方案。“智能卵石”集目标探测、跟踪、寻的、拦截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可以由运载火箭或其他航天器运载,部署在环绕地球的各种轨道上。当“智能卵石”接收到攻击指令时,它上面的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根据探测系统侦测到的目标数据,迅速计算出目标的精确位置和飞行轨道,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拦截弹目标发起攻击。“智能卵石”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大量发射升空。如果用运载能力为5吨多的美国“大力神”火箭发射,一枚火箭一次就可以向太空轨道部署“智能卵石”上百枚。“智能卵石”已经进行过地面上的试验。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发射高速弹丸的装置。美国国防部和美国空军正在进行一项名为“电磁轨道系统”的天基动能武器研究计划,由安装在模拟空间环境的真空室里的电磁炮发射的小型弹头的速度已达8.6公里/秒。电磁炮可用于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和中低轨道卫星。电磁炮工程技术复杂,目前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5.太空雷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速度极高,即使是极小的物体,也能对卫星产生极大的破坏力。由此,太空雷的概念应运而生。太空雷是一种轨道封锁武器,由爆炸装置、引信、遥控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构成,平时部署在空间轨道上,形成一定的障碍。当军事航天器进入雷区时,太空雷通过自身引信或地面的指令来引爆,以爆炸形成的碎片击毁航天器。太空雷可以预先部署,也可以机动部署。

  太空雷的另一种方案是利用卫星携带大量的非机动小物体,在需要时从卫星释放出来,运行在地球轨道上,形成地球轨道封锁区。由于卫星和颗粒之间的相对速度高,所有经过的目标卫星都要遭到损害或毁坏。

  太空雷方案是苏联为对抗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而提出的,造价低廉,作用大。太空雷一旦部署,将会对轨道上的航天器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后患无穷。太空雷方案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并没有实际部署,但未来仍是反卫星的一种选择。

  6.高空核爆炸

  这种武器利用高空核爆炸的辐射能迅速扩散到大范围的特点,在无须直接对准卫星的情况下,对敌方卫星进行攻击。高空核爆炸将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核爆炸所产生的高功率电磁脉冲能使卫星失效,二是核爆炸所产生的X射线、中子等辐射足以给附近的卫星产生严重的破坏。高空核爆炸能使低地球轨道上各种卫星的寿命由几年缩短为几个月甚至更短。

  研究表明,在南北纬30度以外的高空核爆炸可以影响2000公里高度以上轨道上的卫星,而南北纬30度以内的高空核爆炸可以影响 2000公里高度以下轨道上的卫星。这种攻击武器可以假借核试验的名义对卫星进行攻击。美国、俄罗斯等国已经拥有高空核爆炸反卫星能力。

  7.电子攻击

  对卫星进行电子攻击是一种低成本的“软”攻击方法,攻击的主要目标是通信卫星和其他卫星的通信、数据与指令链路。所有卫星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易受到干扰和欺骗,使卫星离开原轨道或者使其太阳能电池板偏离阳光方向。商业和民用卫星由于没有防护措施,很容易遭到电子攻击。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军事通信是利用商业和民用卫星来完成的,对这些卫星的攻击也将使军事行动的开展受到影响。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修改:·trigger 于 Jun 12 20:23:33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1.15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