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2005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十):其他国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an 10 10:15:05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2005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十):其他国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Dec 31 19:09:56 2005), 站内

新闻发布时间:2005-12-31 

 
加拿大和巴西在2005年的世界航天活动中没有突出表现。相比之下,一些亚洲国家
,如韩国、以色列、巴基斯坦、朝鲜等为大力发展航天在2005年频频推出新的举措
。在航天技术上也有新的突破。例如:
 
朝鲜在2005年已完成(美国情报局消息,是否部署尚待侦察)新型导弹Scud-ER的
研制,该导弹具有600~1000千米的射程,是朝鲜现有的Scuds导弹射程的一倍。
 
伊朗正加快从国外引进卫星技术,并计划利用俄罗斯火箭发射该国第二颗人造地球
卫星——“迈斯巴”(Mesbah),旨在成为“世界上掌握最尖端航天技术的8个国家
之一。该国下一步是自主发射火箭,政府已于11月中旬决定未来五年内拨款5亿美
元支持太空发展计划。美国担忧伊朗发射卫星背后隐藏核计划。
 
越南在2005年多次表示要加快发展军事航天计划,加大投资。目前其航天工业发展
方向是:卫星制造、地面站建设以及卫星应用。特别侧重发展卫星军事侦察、探测
、定位等应用技术,也可能利用俄罗斯飞船把越南宇航员送入太空。据越南《西贡
解放日报》报道,2005年年底,越南科学技术院正在完成20亿美元的《2006~
2020年阶段越南宇宙航天科技战略》第9次草案。成立国家宇宙航天科技委员会,
建立越南科学技术院所属宇宙航天科学院,利用航天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计划于
2008年发射首颗卫星并发射遥感卫星。
 
2005年10月报道,非洲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南非披露了研制小卫星的计划。南
非的航天计划以军事为主要目的,曾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大起大落,至今
未能全面恢复。南非的航天技术以进口为主——以航空、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为代
表的高科技产品,是南非第三大类进口商品。2005年,南非航空航天工业有了一定
的发展,参与竞标NASA两大研究项目。此外南非科技部长表示,2006年南非将成立
首个航天局。
 
一、加拿大
 
加拿大航天技术发展战略是:不求建立自主完善的航天系统,尽最大的努力使有限
的航天技术投资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最大回报,即有重点有选择地研制和开发小型的
、关键性的和实用性极强的技术。因此,加拿大的航天计划规模不大,尚未研发出
自己的运载火箭。2005年5月,“加拿大之箭”火箭发动机45,000 lbs推力试验成
功完成,这是“加拿大之箭”运载火箭发动机一系列试验中的最后一次。6月,“
加拿大之箭”获准可从加拿大空军Meaford靶场Rich角发射,工作人员正致力与相
应机构共同完成2006年将“加拿大之箭”送入太空的计划,如果顺利,未来数年,
Rich角将在加拿大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2005年9月,加拿大最新型Anik F1R地球
通讯卫星,由国际发射公司的“质子-M”火箭携带,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
器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
 
加拿大航天发展的重点仍是卫星通信、对地观测和遥操作技术,例如,国际空间站
遥控机械臂的研制等。2005年11月报道,加拿大科学家计划起草建造世界上最大的
望远镜(直径30米,预计耗资7.5亿美元,耗时10年才可建成)。
 
1、航天工业的优势与弱势
美国《国防工业日报》2005年11月报道,加拿大近期发布了《国家宇航与国防战略
框架》,这是一份20年规划,旨在帮助加拿大宇航、国防和空间工业领导人确定如
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竞争力。该份报告指出了全球宇航工业趋势和加拿大宇航工业
状况的专门问题——加拿大宇航工业基本情况、优势、弱势,加拿大宇航与国防工
业发展目标与支持措施等。
 
加拿大宇航工业优势与美国相关联,过去十年加拿大宇航工业出口额的70%多是流
向美国的。此外,加拿大拥有强大的技术教育,与国际水平相比,单位雇员生产率
较高,有稳固的研发支持基础设施,政府给予支持性政策,有高管理标准,拥有强
大的维护与修缮组织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也将为加拿大企业提供机会。

 
加拿大宇航工业的弱势包括:国内市场规模小,产品和技术基础有待成熟,缺乏具
有系统集成能力的关键企业群,施加给供应商基础的压力。而东欧、俄罗斯和亚洲
的新竞争者,却拥有良好的宇航技能基础、现代技术和低成本劳动力等。
 
2、航天工业的市场目标
加拿大宇航与国防工业目标是,形成一个顶层平台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关键
群,每一个OEM在各自的市场内都处于领先位置,在供应链和产品寿命期内拥有健
壮的设计和系统综合能力,服务于多样化的全球客户基础,在全球工业的某些市场
中表现卓越,并且总体上维持前五名的排位。七大支持措施包括:确保战略宇航与
国防投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参与国际计划和对国内计划进行较高补偿,现有区
域/工业计划更多转向宇航工业等。
 
2005年2月,加拿大工业部投资2040万美元,用于研发航天技术及应用,这将有助
于确保加拿大在日益形成的航天技术及应用设计面继续占有小部分市场。5月,加
拿大Telesat公司成功启动新的双向卫星宽带业务,新的高速、经由卫星的因特网
业务。这项新业务在该公司Anik F2卫星的Ka波段中运行,将使加拿大的高速因特
网处于“永远在线、永远就绪”的状态。
 
3、卫星
·军事卫星计划
2005年6月,加拿大国防部宣布启动卫星监视(Polar Epsilon)计划。这项计划价
值5990万加元,可提供的能力包括:舰船检测;环境感知及海洋侦查;卫星数据接
收及处理。该项计划将在加拿大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岸建造地面接收站,从新型
RADARSAT 2卫星及其他来源中获取信息,从而为军方及其他用户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RADARSAT 2卫星计划于2006年发射。Polar Epsilon计划将于2009年5月份完成。
加拿大国防部长Bill Graham说:“该计划将促进加拿大的监视能力,并提高加拿
大保卫边疆的能力。”
 
·小卫星任务
2005年8月,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展示了一颗重3.5千克的卫星,可能将掀起
太空工业的新革命。加拿大先进的纳太空实验-2卫星(CanX-2)像一个鞋盒般大
小,它将掀起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小卫星的又一高潮。这颗卫星旨在为学生两年期
任务中提供完整的开发周期训练,并将发射微小研究平台进入太空,以试验创新性
、革命性的技术,执行重要的科学任务。预计2006年发射的“CanX-2”卫星将试验
小型低功率设备,如一个测量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气体的小光谱仪,主
要目标是为两颗类似但更先进的卫星的飞行编队奠定基础。
 
“CanX-4”卫星和“CanX-5”卫星将演示最终实现更小、成本更低的合作卫星群能
够替代那些大型、价格昂贵的卫星的技术。“CanX-4”卫星和“CanX-5”卫星预计
在2008年发射。加拿大首颗纳卫星——“CanX-1” 2003年由Eurochot发射服务公
司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升空。
 
4、参与国际合作
2005年4月,加拿大与俄罗斯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和平研究、开发太空上开展合
作。此外,加拿大还希望与俄罗斯合作研究月球与火星。加拿大工程师积极参与美
国宇航局主办的有关太空电梯的设计竞赛,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提出突破性
设计方案:采用可转换为电能的激光束作为太空电梯的运行动力。
 
6月,加拿大为国际空间站增添强有力的机器人臂膀。 同月,加拿大和意大利签署
协议,巩固在地球观测领域的合作。6月,搭乘氦气球的BLAST望远镜从瑞典飞向加
拿大,研究遥远星辰与银河。计划参与国包括加拿大、美、英、墨西哥。
 
7月,加拿大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抵制加入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情况开始出现转机
。尽管总理保罗·马丁仍然坚持反对与华盛顿方面就导弹防御计划进行合作,但保
守党的反对派领袖斯蒂芬·哈珀向华盛顿方面发出的信号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转变
的开始。
 
10月,加拿大航天局日前宣布将向加拿大航天公司麦克唐纳·迪特维利公司(MDA
)的“太空探索使命”计划提供600万美元资金,用于在2007年美国宇航局的“凤
凰”(Phoenix)号火星着陆任务正式启动后,在火星上建造一座综合性气象站—
—MET。“凤凰”号将观察研究火星的北部区域、火星上水的地质历史和火星土壤
能否适合生命的潜在性。加拿大这一气象站将应用高级太空技术中的激光雷达,这
是加拿大气象站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表面上进行运作。
 
二、韩国
 
2005年9月,韩国科技部官员宣布,韩国将在今后十年投巨资发展航天技术,力争
成为列世界前十位的航天强国。从2006-2010年,韩国计划投资14亿美元,用于开
发卫星、研发运载工具、建立航天中心、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韩国
的目标是到2015年跻身世界十大航天强国行列。为此,韩国一方面大力发展运载火
箭技术,同时继续进行新型卫星与导弹的研究,并加强国际合作。
 
1、大力发展运载火箭技术
2005年1月,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表示,韩国计划至少发射9-10枚由俄罗斯安加拉
型号改装的火箭,将多种用途的卫星送入轨道。韩国将分三个阶段发展火箭技术。
第一阶段将建成韩国航天运载火箭-1(KSLV-1),它具备俄罗斯安加拉火箭80%的
特征。KSLV-1火箭将把一颗重100千克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韩国将建造9-10枚
火箭,其中2枚用于发射试验,1枚用于发送卫星入轨,其余用于“地面配置试验”
。但Hwan He没有详细说明在地面摧毁火箭的意图。第二阶段开发KSLV-2火箭,到
2010年该火箭可携带一颗重1吨的卫星,2015年使3吨重的KSLV-3火箭可携带重1.5
吨的卫星起飞。对韩国而言最重要的是KSLV-3火箭。自1996年,韩国已经启动许多
航天项目,2000年批准了国家中期太空探索计划,计划决定研发不同用途的卫星,
并进行国际合作,以增加载人航天飞行的投资量。
 
2、继续“阿里郎”(Arirang)卫星计划
2005年8月报道,韩国宇航研究院(KARI)准备2009年前发射三颗先进卫星进行准备
工作,这三颗卫星是“阿里郎”(Arirang)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几年,韩国计划
研制出代表当前国际最先进水平的两颗卫星“阿里郎”-3 和“阿里郎”-4,成
为国际领先者。韩国还计划于2008年(原定2010年)发射“阿里郎”-5号多用途卫
星。卫星运行于距地685千米轨道上,携带对地精密观测雷达可全天候对地表实施
监控,大大提高韩国的太空侦察能力。其上搭载最主要的信息捕获装备是合成孔径
雷达,可用于对地表设施和农作物生长状况、地下设施和资源等进行远距离观测及
拍摄。该雷达通过捕获地面映像来获得数据,不受空中云层及夜晚光线不足的限制

 
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进军卫星业务领域,比太空强国美国和前苏联晚了几十
年。直到1995才拥有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Koreasat 1。90年代末,韩国科技部和韩
国宇航研究院合作启动制造多功能卫星的“阿里郎”计划。1999年,“阿里郎”-
1在美国发射升空,第二颗“阿里郎”卫星原计划于2005年11月在俄罗斯发射,所
搭载的照相设备虽然也可以向韩国提供解像度高达一米的地表图像,但该照相机只
能利用可见光进行拍摄,因此在云层较厚时及夜晚并不能实现对地面的观测。接下
来的两颗装备高分辨率照相机的“阿里郎”卫星将于2008年和2009年发射,届时为
韩国提供自己的卫星覆盖网。
 
韩国科技部还曾表示,准备在2006年6月与军方共同发射的军商两用“无穷花”-5
号卫星上搭载韩国军方的通讯中继设备。在“无穷花”-5号卫星及“阿里郎”-5号
卫星发射升空后,这两颗卫星将成为韩国安置在太空的两个耳目。卫星是高技术元
件和软件支持的复合体,韩国电子工业领先地位,将对卫星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推
进作用。
 
3、研制新型导弹
2005年9月,韩国国防发展局(ADD)表示,韩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面对空导弹,以代
替过时的、美国造的“霍克”导弹。尚未被命名的新型导弹将具有50千米的射程,
可到达25千米的高度。据悉,韩国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这项价值5558亿韩元(合
5.34亿美元)的项目,并计划于2010年完成。此外,韩国也计划购买48枚美制爱国
者导弹,以代替美制奈基-大力神防空导弹(Nike Hercules),这种导弹被用来在
高空拦截来袭的敌方飞机。韩国同时也使用国产的骏马(Chunma)导弹及法国制造
的肩扛式导弹来防御低空目标。 9月,韩国表示利用韩国自有技术研制的KP-SAM便
携式防空导弹即将装备部队。
 
4、参与国际合作
2005年,除了谋求加入欧空局的伽利略计划外,韩国还与俄罗斯展开合作,主要集
中于新型卫星的建造与韩国首位宇航员的培养上。2005年10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局长表示,俄罗韩将组建联合企业研制和生产新型航天器。为了与俄罗斯合作将卫
星送入轨道,韩国已经在位于韩日海峡中的外罗老岛修建了一个航天中心和一个发
射场。9月俄韩签署了一项双边协议,批准在韩国建造一个航天中心,并训练一名
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韩国宇航员,在2007年送往太空。目前,韩国科技部与
韩国宇航研究所已决定从全国公开征召首名宇航员,使之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
进入地球轨道,并与空间站对接。
 
三、巴西
 
巴西是南美大国,近年来一直谋求在火箭、卫星方面制造本土产品,以期提高其威
望。在《2004年~2007年巴西航天发展规划》中巴西政府表示,该国航天事业的整
体目标是增强利用太空资源与技术的能力。未来数年内,将增强其太空领域的科学
技术能力,促进航天系统及相关地面基础设施的研发工作,为巴西航天工业在世界
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还将优先发展可实现项目,鼓励进行国际合作。
 
1、运载火箭与发射场
2005年12月,巴西火箭发动机VSB-30推动欧空局Texus-EML探空火箭在瑞典欧洲航
天靶场(Esrange)成功发射,这是VSB-30首次用于这个靶场,并按预期持续了6分
37秒。20世纪80年代巴西开始研制运载火箭,1997、1999、2003年在位于巴西东北
部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场三次发射VLS系列运载火箭均遭失败。直到2004年巴西在该
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一枚试验性火箭VSB-30,重新鼓舞了其进军南美地区航天大国的
信心。
 
2004年底,巴西与俄罗斯签署备忘录,俄罗斯专家将帮助巴西重建阿尔坎塔拉航天
中心发射场。2005年初有报道称,阿尔坎塔拉地区可能建成世界第一个旅游太空发
射场。
 
阿尔坎塔拉发射场位于赤道附近,而地球在赤道位置运转速度快,这就使得发射器
可以在较小推力下升入太空,或者说不需要额外燃料就能携带更重货物。该发射场
为巴西在激烈的航天发射竞争市场中提供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2、卫星研制
2005年9月巴西发布一份信息征询书,准备在巴西静地卫星计划(BGS)下建造三颗多
功能静地卫星。巴西主要通过国际合作研制卫星,例如与中国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
资源卫星。
 
3、参与国际合作
巴西政府《2004年—2007年巴西航天发展规划》鼓励进行国际合作。2005年6月报
道,法国与巴西航天局2005年6月近期签署一项合作协议,内容关涉(涉及)巴西
加入法国Corot 卫星计划,该计划旨在搜寻太阳系外行星并通过测量恒星振动了解
其内部情况。 该卫星计划2006年发射。另外,首个巴西火箭发动机也在欧洲航天
发射场发。
10月,巴西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协议,巴西首位宇航员将于2006年3月搭乘俄罗斯
“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费用为2000万美元。
 
四、以色列
 
2005年以色列致力于大范围间谍卫星的研发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其国际航天地位,
对本国公司进行改组,组建新的合资企业。以色列谋求扩大太空计划及与欧洲的联
系,已与法国计划在2008年发射“金星”卫星。以色列也很重视导弹方面的发展。
3月3日,以色列发射LORA导弹准确摧毁了200公里外的海上目标。4次试验中的3次
都非常成功。LORA导弹是一种采用惯性制导方式的高精度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打击
敌方导弹发射阵地、通信及交通枢纽、指挥机关等重要目标。12月2日,以色列对
“箭”(Arrow)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一次成功测试,该系统拦截了一枚导弹。据
称这枚导弹类似于伊朗正在研制的远程“流星(Shahab)3”型导弹。这项测试是
在以色列中部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的,已经是“箭”导弹的第14次试射。“箭”导
弹是以色列与美国联合研发的,这项计划在过去曾经历一些挫折。
 
1、研发新型卫星
2005年以色列决定恢复发展大范围间谍卫星。2005年2月Yediot Aharonot报道,以
色列在发射的“地平线”6号间谍卫星坠入地中海失败的六个月后,又将重新研发
顶级的“地平线”6号间谍卫星。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正在研发“地平线”7号间谍
卫星,该卫星将使用一个高级雷达系统,无须顾忌天气条件,就可以在白天或夜间
识别距离400千米到600千米(高达370英里)以外的目标。而“地平线”6号并不具
备这个能力。革新的新系统以合成孔径雷达(SAR)著称,与安置在战斗机和无人
驾驶飞机上的雷达相似。这颗卫星可对敌进行24小时的监视。国防部已请求了额外
的高达1.4亿美元的费用建造两颗新的观测卫星。以色列在2002年5月份发射了“地
平线”5号卫星,由此进入了一个国际卫星计划的“俱乐部”。2004年9月,运载火
箭出现技术故障,搭载此火箭的“地平线”6号间谍卫星坠入地中海。国防部评估
事故损失5千万美元,随后决定将建造两颗卫星、火箭、望远镜照相机和雷达成像
系统,从而确保发射正常进行。 “地平线”7号间谍卫星应在18个月以内开始运行
。“地平线”6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之一,也是以色列军队情报服务的
主要资产。
 
3月报道,以色列正在建造新的雷达卫星。以色列国防部及Elta系统公司(政府管
理的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子公司)近期披露了TecSAR卫星的细节,TecSAR卫星是一
种低地球轨道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演示器,计划于2006年上半年发射。根据2月22日
在Elta总部展示的设计说明书及其模型可知,该卫星重量将达300千克,其中包括
100千克的合成孔径雷达有效载荷。这种多模式有效载荷采用了电子束控制。
TecSAR卫星与以色列的“地平线”(Ofeq)系列间谍卫星一样,可以大约90分钟一
次的速率通过特定的目标区域,因为TecSAR的合成孔径雷达有效载荷能够在白天,
夜晚及全天候条件下提供高分辨率的图象,其将在24小时内提供双倍数量的可用情
报,而Ofeq电子光学摄象机则不能在夜晚或者在多云以及其他天气障碍的条件下捕
获图象。在2月22日的公告中,Elta公司称,一个强大的地面站也已经被部署,用
来通过高速数据链路分派新的任务,同时也可以通过高速数据链路下载图片以备进
一步的利用及解释。数据链路有240G的存储容量。
 
2、组建新集团公司
2005年5月,以色列三家主要宇航公司已宣布组建一个集团以增强以色列工业在全
球尤其是欧洲航空航天研究与开发计划中的地位。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埃尔比
特系统公司和拉法尔公司联合宣布新机构被命名为“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集团”(
ASII),以色列其他相关宇航工业也希望成为新集团的成员。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
业集团的组建是为了增强以色列工业在欧洲及其他对研发合作计划施加影响的国际
宇航组织中的地位。合作研发计划是一种在不同宇航公司之间防止重复工作和分配
资源的全球趋势。新集团也将在同级别机构的会议中代表以色列工业,为影响合作
性研发计划的议程制订战略,促进以色列工业在配给资源的计划中的整合,参与为
以色列公司提供新市场机遇的新型合作性研发计划。 
 
6月报道,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与Rafael军备开发公司在巴黎航空展上签署协议,
将建立一家联合公司,来研发、生产并销售微小卫星,该型微小卫星重达120千克
,具有广泛的民事及军事应用。该联合公司的首个计划将是为以色列及法国航天局
研究“Venus”科学技术微小卫星。该卫星将利用一个高级摄像机执行诸如农业、
渔业等地球资源的监视任务。该卫星也将探究太空中的电子推进技术。初期计划拥
有上百万美元的预算。
 
五、巴基斯坦
 
1、自行研发遥感卫星系统
2005年8月报道,巴基斯坦计划发射一个价值3.24亿美元的自主控制的遥感卫星系
统。该系统是为了无条件地提供世界范围的卫星遥感数据。在未来六年多的时间里
,巴基斯坦空间及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将负责执行该计划。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
已经基本批准该计划,每年将需要250万美元的年度开支,工作经费估计为2500万
美元。穆沙拉夫指定巴基斯坦空间及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负责研制并发射不同类型
的卫星,特别是通信、遥感及气象卫星,并且巴基斯坦的太空计划必须有助于政府
的大众教育、信息技术、通信、农业、矿物开发、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大气科学
、环境及污染监测、国家安全等计划。1990年巴基斯坦发射了首颗实验卫星
Badr-1,启动其太空计划。2001年又发射了Badr-2,其上携带了一个实验型地球成
像有效载荷。
 

2、导弹发展
3月19日,巴基斯坦军方成功试射了一枚自行研制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沙欣II”型
(Shaheen-II)远程弹道导弹。射程能达到2000公里,可以携带所有类型的弹头。

 
3月31日,巴基斯坦成功试验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短程导弹。此次试射的国产"哈
塔夫-2"(Hatf II)或者“阿布达力”(ABDALI)导弹能够击中180千米远的目标,
这是继巴基斯坦试射远程导弹后不到两周的又一次试射。
 
8月11日,巴基斯坦成功试射其首枚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的“Hatf VII 
BaBur”导弹,标志着该国防御计划的一个“主要里程碑”。该枚射程达499千米(
310英里)导弹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巴基斯坦已加入了具有研发巡航导弹能力的国
家的队伍。该枚导弹能够躲避雷达探测,目标精确地侵入敌方防御系统。导弹还可
从舰船、潜水艇、飞机上发射。(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章国华  许红英) 

http://www.spacechina.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0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