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H-2和H-2A(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30日11:09:4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H-2火箭及其后继型号演变过程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自1969年成立以来研制了一系列液体运载火箭。1970年开始研制
的N-1火箭一、三子级和固体助推器都直接采用了雷神-德尔它火箭的部件。日本主要自行
研制二子级LE-3发动机。1976年在N-1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运载能力更大的N-2火箭。N-2火
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由N-1火箭的130 kg提高到350 kg。日本宇航工业通过N系列火
箭研制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为以后研制H系列运载火箭奠定了技术基础。H-1火箭
是1981年在N-2火箭基础上研制的二级型或三级型火箭。研制重点是二子级液氧/液氢发动
机、惯性制导系统和三子级固体发动机。其中,三级型H-1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其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约为550 kg,是N-2火箭的1.57倍。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
提高主要是因为二子级采用了高性能的液氧/液氢推进系统。H-1火箭研制计划在日本空间
计划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H-2火箭(简称H-2)是日本在H-1火箭基础上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研制的大型运载
火箭,既能承担本国的航天运载任务,又可直接参与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其研制工
作从1984年开始,1994年2月4日进行首次飞行,至今共发射6次,除1998年2月第6次发射失
利外,全部成功。H-2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日本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过,由
于H-2一子级推进系统在设计上采用高性能分级燃烧氢氧发动机,火箭结构又较为复杂,使
得火箭的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居高不下,每次发射费用高达1.5~1.7亿美元,在国际发射
市场上失去了竞争能力,同时给承担国内卫星发射任务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未达到原计
划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操作目标。为了在以后的使用阶段,降低H-2的发射费用,提高其可
靠性和成熟度,日本当局正着手H-2的工程改进计划以及H-2A火箭计划,以便在不久将来建
立起以H-2为基本型号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具有广泛运载能力的多种用途运载火箭系列。



    H-2A计划于1996年初开始执行,1999年底进行首次发射,并投入商业运营。

  H-2A计划的目标可归纳为如下3点:

  a) 使H-2系统变得更为可靠、耐用,可靠性大于97%;

  b) 增加H-2的运载能力和对未来各种有效载荷发射任务的适应能力;

  c) 提高H-2的使用成本效益, 使H-2的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每次发射费用为
7 700~8 100万美元。

  为了实现上述计划目标,考虑采用下列基本设计原则:

  a) 通过执行H-2A计划,形成H-2A运载火箭(H-2A)系列,其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由H

-2的2 t增加到3 t,以后还考虑把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增加到4 t;

  b) H-2A系列中各型号都采用相同的芯级,通过采用不同型号或不同数目的助推器,获

得各种运载能力;

  c) 优化设计,以便改进操作特性和成本效益;

  d) 采用现有H-2的研制成果或引进国外技术,使研制工作的技术风险、费用和周期减

到最低程度。

    对于H-2A计划,为了降低生产成本,H-2A一子级采用了简化的贮箱结构,用椭圆整体

式箱底代替H-2桔瓣焊接结构的球形箱底设计。H-2A液氧贮箱增压采用一个简单的氧增压系

统取代H-2的复杂低温氦系统,氦系统的高压部分被取消,只是增加了1根通向LE-7A发动机

的短管,以分出热的氧气提供给液氧贮箱。

    LE-7发动机采用分级燃烧循环方式(与美国航天飞机主发动机一样),与燃气发生器循

环相比,分级燃烧循环产生的燃烧气体温度高,压力大,从而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

术问题,并使研制周期推迟了两年。

  LE-7发动机改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坚固性和降低生产成本。重点放在改进发动机结构

和组件安排,使得更易于制造或检测,并获得较好的振动特性。焊接结构要重新设计,减

少焊接点数。硬件安排要简单、紧凑,减少零部件数量。



本贴由peishen于2003年11月29日22:53:15在〖鼎盛王朝〗发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