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njovi (准备过冬@灌水真是种罪恶!!), 信区: Green
标  题: 哈工大:攻破“神舟”技术难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11 22:37:06 2003), 站内信件

上了早报网  呵呵 工大露了一小脸
----------
探访参与飞船研制哈工大:
攻破“神舟”技术难关 
(2003-10-11)

  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东北网消息:17载春秋,从1986年中国确定要开展载人飞船的研制
工作时起,“神舟”系列飞船就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名字深深地刻入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
。 

  17年后的今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已进入倒计时、梦想就要实现的今天,
东北网的记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走访了直接或间接为“神舟”飞船攻破技术难关的人
们。 

  “神舟五号”的“救命”源——“故障诊断”系统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学位委员会主任。早在1993年,以他为
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学控制研究所就提交了一份关于“神舟”飞船“故障诊断”系统
的方案。 

  在真正搭载宇航员时,飞船必须具备一套逃逸救生系统,以保证飞船出现重大故障时
宇航员可以及时脱离危险,而这一指令必须通过整个飞船的精确可靠的故障诊断系统来实
现。 

  “故障诊断”系统又称“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在飞船上天后,地面还要留有
一个“飞船”和宇宙飞船同步运行,当发现宇宙飞船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不正常时,故
障信号就会传到地面指挥部,地面指挥部会通过“故障诊断”系统找出原因,在地面同步
运行的“飞船”测试,如果成功解决问题,就会由指挥部发送信号到宇宙飞船上,解决问
题。 

  谈到“神舟”系列飞船,黄教授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从细小的振动工程学原理,
到航天结构振动与精度的分析,再到“神舟”飞船的“故障诊断”系统,他认真地讲解,
直到工作人员提醒他时间快到了,才不得已停下。 

  焊接专家攻克“神舟”号返回舱焊接难题 

  在“神舟”号飞船上,哈尔而滨工业大学的老焊接专家田锡唐与钟国柱教授在返回舱
制造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 

  返回舱从外层空间返回大气层时,因摩擦升热返回舱表面温度将达到2000至3000摄氏
度,而同时舱内的温度要保证在2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因此返回舱的金属壳体外要加
一层防热保护层。当时的返回舱焊接变形严重超差,使防热保护层无法与金属壳体紧密结
合。田锡唐与钟国柱教授用了4年的时间采用“逐点挤压焊缝法”解决了返回舱焊接变形的
难题。 

  重造“小太空”——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 

  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是“神舟”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大型真空试验器。哈尔滨工
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院的王仲仁教授当年直接参与了模拟器的焊接工作。 

  “当时我们焊接的模拟器高24米,直径12米,容量3000多立方米,是亚洲第一大、世
界第三大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它能够模拟太空超低温、超低压、太阳辐射的环境,相
当于一个人造小太空。模拟器包括:大型空间真空容器、超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方针转
台等。当时制造它时,涉及到很多技术、工艺的前沿。经过年的研究,终于解决了超大法
兰盘、超大封头的成形、焊接和大型构件现场精加工等多项技术难关,于1997年完成了这
项工程,并一次抽真空成功。”谈起模拟器,王教授的笑容不自觉地浮现出来。( 

--
“你自己准备怎么办,埃迪?”我问。

       “我不知道”他说,

            “走到哪儿算哪儿,我要去看看生活.”
http://162.105.31.222:8080/PIC/M.1065345172.A/165/SIN01.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3.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