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SN真棒), 信区: Green
标  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神舟号”技术设备基石(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4日14:05: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airhope 所发表 】
本报记者丁宁
  在我国已发射和即将发射的“神舟号“系列飞船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我国的载人航
天工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来自哈工大航天、材料科学工程、机电、计算机四大学院的五六百位科研人员都战斗
  
在“神舟号”载人飞船的理论、科研阵地,攻破了他们承担“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
中所遇到的一道道技术难题。
  1994年,哈工大便承担了载人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KM 6工程
的总承制任务。1997年完成的集多项国内第一工程于一身、被称为“人造小太空”的大型
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真空容器,是哈工大科研人员值得骄傲的一件杰出作品。哈工大特种容
器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王若维教授说,任何飞船在发射前都要经过这个“大家伙”的严格考
核验证,才能被准许升空。
  在“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上,作为主控计算机系统的分系统———“载人飞船数据
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在载人飞船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关键。按常理,研制这
样高难度的样机至少要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而哈工大的科研人员们与航天总体设计部共
同合作,却以短短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艰巨的研制任务,达到一次试验成功,取得了全
部数据,并作为全船系统中最先完成的部分,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
  “神舟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进行实际演练前,都要在地面进行非常充分的模拟试验
。哈工大的一批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成功地研制出了“OUT型三轴仿真实验闭式转台及其所构
成的仿真系统”。
  在“神舟号”飞船上,当返回舱从太空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往往因大量摩擦而使
其表面产生2000至3000摄氏度的高温,所以在返回舱的金属壳体外必须加上一层防热保护
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以保证防热保护层与
金属壳体的紧密贴合,避免造成返回地面时保护层的脱落。在第一艘返回舱因焊接变形过
大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哈工大的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教授被紧急召到北京,他很快提出了
解决的办法,即采用“逐点挤压焊缝法”来控制变形,并推荐哈工大钟国柱教授长驻北京
来实施这一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重大技术难题。
  为确保“神州号”飞船将我国的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科研人员专门为飞船设置了逃
逸救生系统。哈工大的黄文虎院士说,“故障诊断系统”正是根据太空中飞船传回的故障
信号以及地面同步工作的有关设备进行精确可靠的分析、查找故障原因,从而再由有关控
制系统对故障进行及时隔离处理。哈工大的科研人员们在国内做了很多相关方面的基础研
究,同时他们还专门就载人航天的“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制进行了方案论证。
  (生活报)

--
乔丹说过:“我可以忍受失败,但我不能忍受不去尝试!”                            
为什么不去尝试己所不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2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2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