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神舟圆满成功!), 信区: Green
标  题: 哈工大与神舟五号(二)——“神舟”上的工大情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6日14:13:0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lianjun 所发表 】

哈工大与神舟五号(二)——“神舟”上的工大情结 
 
 
2003年10月16日 9:14 [浏览人次:213人次] 新华社 作者:呼涛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0月16日电 据悉,“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目前已经完成箭船对接,
11日正式进入发射塔,于今日发射升空成功。在这个承载着中国人飞天梦想起飞的时刻
,记者来到了与“神舟”有着不解之缘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聆听几代工大人的航天梦想。

  
  作为我国第一个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的高校,从1986年
我国确定要开展载人飞船研制工作起,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已经写下哈工大的名字,因为“
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的多项难题都是被哈工大攻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处赵
航老师向记者道出了“神舟”飞天中的哈工大情结。
  
    给中国人造个小“太空”
  
  在地球外有个自然的太空,而在地球上,哈工大为“神舟”造出了一个亚洲第一大、
世界第三大的人造太空。
  
  1994年春,哈工大承担了载人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KM
6工程的总承制任务。它是飞船上天前做太空模拟试验不可缺少的核心实验设备。它能够
模拟太空的环境,相当于一个“人造小太空”。哈工大组成了多学科的科研队伍,于19
97年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令人瞩目的工程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为“神舟”铺个“轨道”
  
  “神舟”五号飞船要想以相当高的精度完成飞行,并在预定地点返回,其控制系统必
须经过充分的地面模拟。哈工大承担了其中的一个重大项目--“OUT型三轴仿真实验
闭式转台及其所构成的仿真系统”。它是用于飞船在进行地面试验时与仿真计算机、地球
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一起构成卫星(飞船)的闭路仿真和测试系统。这项任务是由哈工大
的一批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承担的。其整体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同类新产品水平,使“神舟”
五号飞船能够精确地在轨道上飞行。
  
    给返回舱“整容”
  
  众所周知,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必须在返回舱
的金属压壳外加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
范围内。在第一艘返回舱因焊接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哈工大焊接老专家田锡唐
教授被紧急召回北京,田教授很快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即采用“逐点挤压焊缝法”来控制
变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飞船总装厂技术工人的大力协助下,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
题。
  
    给飞船造个“大脑”
  
  计算机是飞船的大脑,统领着“神舟”五号上数以万计的部件、仪器共同完成太空之
旅。哈工大的教师们以短短9个月的超常速度,与航天总设计部合作完成了研制“载人飞
船数据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
  
    给飞船装套灵敏的“神经”
  
  飞船及航天员的安全是载人航天的重中之重,不仅关乎我国载人航天的成败与否,更
重要的是,一旦飞船因故障而毁坏,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飞船必须具有灵敏的“神
经”--故障诊断系统,便是由哈工大教师们在国内无先例的情况下研制的,形成了“天
地一体化”的保障系统。
 
 

--
☆ .·°∴° ☆..·°∴°.☆°★°∴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
 一朵浪花拍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
 一个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
 一个人生只有一回,不能错过爱情.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0.10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