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六号的承启之功:921工程一期等待谢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8 20:24:22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六号的承启之功:921工程一期等待谢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8 18:08:08 2005), 站内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08日 11:04) 

  中国经营报消息:继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本月中旬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一阶段的收尾之作,“神六”的此次发射引发外界广泛的关注。 

  神舟六号的承启之功 

  从1992年起,载人航天“921工程”就已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介绍,我国政府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921工程”一期计划包括发射6艘飞船,即“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实现由无人飞船发射到飞船安全载人和返回。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堪称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升空,接着在2001年1月,在2002年3月又相继发射了两艘飞船。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经过四次“神舟”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经验积累后,2003年“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则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在“神六”发射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即告完成。与“神五”单人21小时载人航天飞行不同,“神六”将带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且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将近5天。这将是对我国“多人多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重要考核,也为第二阶段的载人航天计划打下基础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表示,无论从技术准备,还是中国航天战略整体构架来看,“神六”都起着重要的承启作用。 

  在“三步走”的后两个阶段,中国将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在2010年前实现宇航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最终在太空中建造一个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并为未来的“嫦娥”探月工程,逐步开展深空探测研究作好准备。 

  航天科技须落地民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立岩教授认为,随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神舟”六号飞船选择这个时机发射,将对我国下一个5年计划,乃至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他表示,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其带来的产值则会翻番。同时,在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方面,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元到14元钱的带动效益。由此,中国航天产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元左右。 

  以“神舟”六号飞船为例,在“神六”的技术研发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独立进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表示,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的科技关键技术集成,涉及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带动相当多的科技产业发展。涉及到神舟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研究机构有上百家,相关的协作单位更多达几千个,载人航天科技拉动新材料、生物品种、通讯等产业快速发展。像上海这样的科技型城市从“神州”系列飞船的研制中获益不少。 

  但专家们认为这远不是中国航天产业经济前景的理想值。以“神舟”系列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处在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发挥到多大,一个重要方面是航天科技的民用化水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陈翔和研究员表示。 

  他表示,对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很多方面的技术、工业、制造业方面的支持,因此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带动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但整体而言,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施之于民用方面仍然相当不足。比较起美国这样的航天产业发达的国家来,由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市场开发、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统计表明,美国大量早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成为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美国空间计划获得的技术已经为美国经济增值了2万亿美元。到2010年,美国在空间的资产将达到5000亿到6000亿美元;美国空间工业的产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10%。而中国航天产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还不足1%。 

  “必须进一步加快航天技术的民用化进程,只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空间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