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寻找长征二号F火箭的新秘密:加锁安装摄像头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Oct 12 10:18:14 2005)

2005年10月12日09:44 中国航天报 
 
  神舟五号遨游太空,也使中国老百姓同时记住了一个名字——“长征二号F”。很多对
航天不太熟悉的人也通过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认识到运载火箭对于航天的重要性。2003
年之后,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具明星效应的一个火箭型号。而瘦瘦
高高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也成了航天人里的大明星。

  当一枚新的长征二号F火箭把两位航天员乘坐的神舟六号送入太空时,刘竹生总师的搭
档——火箭总指挥一职,已由老将黄春平变为少帅刘宇。2005年夏天,在北京南苑举行的
长征二号F遥六火箭出征仪式上,记者见到了刘竹生这位长征二号F“元老”。

  火箭的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有益的积累。每当成功之后,欢庆的气氛归于寂静,众
多火箭技术人员会重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把精力放在分析总结技术数据上面,为下一次
发射和新一枚火箭的研制打基础了。那么,又一次站在酒泉发射场的这枚新火箭,与两年
前的那位“兄长”有何不同呢?在这两年中,火箭分系统的人员主要做了哪些改进工作呢
?在两枚火箭的“长相”看不出什么区别的情况下,记者抓住了刘总这个为我们揭示秘密
的最佳人选。于是刘总开始驾轻就熟地谈起了十余年来伴随他的火箭在近两年内的“成长
”:火箭的改进大大小小有很多,但主要的、比较大的改进有三个方面:针对箭体结构振
动进行的动力系统调整,逃逸发动机安全点火机构的更新,以及箭体上摄像装置的增加。


  在安全门上再加一把安全锁

  长征二号F火箭直刺云霄的逃逸塔堪称她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而逃逸塔因为事关航天
员安全,又是火箭新增系统之一,在各种场合屡有提及。

  逃逸塔与庞大的火箭相比虽然不大,但它下面连接着航天员座椅,上面装备有灵巧的
逃逸发动机,要快速应变,恰到好处地执行保护航天员安全的职责,可谓千钧重任系于一
塔。

  此次,火箭系统的研制人员在神舟六号发射前,为逃逸发动机增加了又一道保险——
配备了安全点火机构。因为逃逸塔执行任务,就是帮助航天员“避难”,要帮他寻找到更
安全的所在,自己首先不能出问题。尤其是点火这个动作,更是牵系着整个发射的成败。
安全点火机构的具体结构就是用一个机械挡板横在点火的位置,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将火挡
住。因为物理隔离往往是处理类似问题最保险的方法。

  刘竹生总师说:“这样的保险措施,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比如我们早已采用的电气
保险措施。而这一点的改进也是为了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搞载人航天,必须在高安
全、高可靠上下功夫,而我们应该有一种思想,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因为安全和可
靠没有终点。”

  “摄像记者”坐上飞船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三项改进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为火箭增加的两个摄像头了。在我
们生活中,摄像监控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而它对于观察掌握火箭发射的情况,也有着独
特的优势。

  增加的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它们就像两个
忠于职守的摄像记者,向地面显示着最直观的火箭飞行情况。刘竹生总师介绍说,具体说
来,摄像装置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为火箭的故障诊断提供直观依据;第二,记录图像,
并监视火箭的飞行动作。

  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的作用可以从美国的航天飞机身上得到最好例证。通过航天飞机
外部设置的摄像装置,人们不止一次清楚地看到了隔热瓦脱落的情景。当确定隔热瓦脱落
是造成“哥伦比亚号”罹难的罪魁祸首时,美国人采取了大量措施,包括“发现号”升空
并拍到类似图像后,派出航天员修补同样的损伤,最终确保故障得到了排除。

  在火箭总装车间,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指挥孙学庆将装在整流罩内的摄像头指给记者看
。虽然看上去这个装置并不大,但在火箭上加任何东西,做任何改动,都要经过全面完整
的论证。要通过电波将图像传回地面,就要增加电波传输装置,对整流罩,对飞船的影响
如何,必须全面考虑。所以在传回地面的每一幅图像背后,都有着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做
支撑。

  付出终有回报。相信凝聚技术人员汗水智慧的摄像装置会比专业记者更加出色,向我
们发回高质量的画面,描摹中国航天又一次精彩的腾空。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