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六号飞天全记录(10.12-10.1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7 21:54:13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六号飞天全记录(10.12-10.1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7 18:02:21 2005), 站内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17日 12:2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题:神舟六号飞天全记录(10.12-10.1
7) 

    新华社记者 

    第一日 10月12日 关键词:送行、发射、成功 

    5时30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出征仪式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为航天员送行。执行这
次任务的航天员是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分别来自江苏和湖北,他们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 

    5时35分: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2日天气良好,
地面温度2-3摄氏度,西北风6-8米/秒。 

    6时15分:执行任务的两位航天员进入神舟六号飞船船舱,神舟六号载人航
天飞行准备就绪。 

    8时许,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
取有关汇报,观看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 

    8时45分:温家宝、李长春、罗干等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控制大厅观
看发射实况。 

    8时45分:航天员费俊龙报告15分钟准备完毕。各测控点检测完毕。 

    8时47分:航天员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进行了通话。“感谢首
长的关心和鼓励。我们绝不辜负中央首长和全国人民的重托,精心操作,坚决完成
任务。请首长和全国人民放心,坚决完成任务。”“祝你们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就
在北京迎接你们凯旋,再见。”“再见。” 

    8时51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通报点火时间:9时0分0秒。 

    8时59分:火箭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50秒、30秒、20、10、9…
… 

    9时0分0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成功。与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75项技术改进。 

    9时02分:点火后第120秒,火箭成功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的第一个分
离动作。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内火箭如果发生故障,逃逸塔能将飞船
和航天员安全带走。 

    9时02分16秒:点火后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成功。4支助推器捆
绑在芯一级上,相当于4支小火箭。 

    9时02分39秒:点火后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 


    9时03分20秒:点火后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 

    9时约10分: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火箭工作完成。分离点高度约200公
里,距点火583秒。 

    9时12分:神舟六号飞船进入远望一号测量船测控弧段时,航天员报告“太
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9时30分:长江二号USB(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发现目标,航天员的画
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指控大厅内开始鼓掌。 

    9时33分:航天员打开面窗,挥手致意。地面医监医生首次与航天员通话。
航天员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时,北京航天飞控大厅内响起掌声。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取得圆满成功。” 

    9时43分:温家宝总理讲话,指出我国载人航天的丰功伟绩,将彪炳于中华
民族的光辉史册! 

    10时32分:神舟六号飞船已飞临祖国上空。布设在我国最西端的喀什测控
站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报告,其测控设备已发现神舟六号飞船,并开始对飞船进行
跟踪测控。 

    10时32分:神舟六号飞船内的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调度指挥员呼叫时,报告
“飞船工作正常”。此时飞船正飞过祖国大陆上空。 

    11时05分:航天员向地面报告完成第一次太空进餐。 

    11时15分53秒:按飞行计划安排,地面调度指挥员要求一名航天员开始
休息。 

    12时07分13秒: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4艘远望号海上航天测量船
已布阵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预定海域,正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精密测量
与控制。 

    15时30分:飞船进入第5圈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已把变轨参数传输
到飞船。 

    15时54分:飞船变轨从15时54分45秒开始,变轨发动机工作了63
秒,64秒后进入平稳状态。 

    16时50分:飞船运转正常。费俊龙还轻松地玩手中的笔,系着绳子的笔在
他面前飞来飞去。 

    17时29分:航天员打开返回舱舱门,聂海胜用手托着费俊龙的脚,帮助他
进入轨道舱。 

    17时30分:费俊龙拉着一根带子,站起身来,用力把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
的舱门拉开。 

    17时31分:费俊龙进入轨道舱,聂海胜向镜头竖起大拇指。 

    17时34分:费俊龙在轨道舱内,脱下压力服,换上工作服,检查设备,开
始工作。 

    18时30分:独自留在返回舱里的聂海胜也脱下了压力服,换上工作服,拿
着相机,正向轨道舱拍摄。 

    19时03分: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主任设计师李勇枝介绍,神舟六号
飞船在轨飞行第一天,驾乘飞船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1时32分:两位航天员与家人天地通话。 


    第二日 10月13日 关键词: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

    4时16分:第13圈,航天员费俊龙进行开关舱门试验,舱门在太空中关闭
密封和快速检漏得到验证,完全正常。 

    5时许: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在规定时间进行了穿脱压力服试验。 

    5时58分:喀什地面测控站今天第一次对神舟六号进行了跟踪测控,费俊龙
向镜头连续摆了两次手,同时不断和北京进行通话。 

    6时10分:航天员开始吃早餐,费俊龙在拍摄聂海胜吃早餐的镜头,聂海胜
拿着勺子,从食品盒中舀出一块食物让它飘在空中,食物从空中飞入费俊龙的口中
。 

    6时24分:费俊龙和聂海胜已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24分钟,超过了航
天员杨利伟在太空的飞行时间。 

    8时41分: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预报,神舟六号飞船正在第6次也是今
天最后一次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从13日0时36分开始到8时41分,神舟六
号飞船连续6次穿越了轨道上的强辐射区——南大西洋异常区,航天员安全没有受
到威胁。 

    9时0分0秒: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已经飞行约68万公
里,超过了杨利伟上次飞行的60万公里,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 

    9时17分:费俊龙坐在返回舱的舷窗边上,他拿出一个绿色的帆布包,从里
面拿出一张绿色的湿纸巾,然后把包装袋撕开,取出里面的纸巾。只见他一松手,
绿色的袋子就飘了起来,费俊龙把包装抓住以后,开始洗脸。 

    9时47分:飞船进入我国远望二号测量弧段。费俊龙拿起一个血压计,准备
测血压。 

    10时:正在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的两名航天员,在舱内加大了动作幅度。 

    13时05分:航天员聂海胜经过大约7个多小时的睡眠后,两位航天员分别
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航天员和地面科技人员对各项实验获取的数据作了详细
的记录。 

    14时25分:在飞船绕地球第20圈飞行时,航天员进行了三次穿舱试验,
试验表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
船姿态。 

    17时10分:轨道舱内的航天员4分钟内连续按动抽取冷凝水开关约百次。
 
    17时29分:在发射场完成各项任务的试验队正陆续撤离,飞船试验队30
0多人于13日中午离开。 

    19时后:航天员费俊龙将结束今天的工作,进入轨道舱进行大约7小时35
分钟的睡眠。 

    20时32分:最后一次夜间搜索救援演练在神舟六号飞船主着陆场结束。主
着陆场此前已进行了3次演练。


    第三日 10月14日 关键词:轨道维持、太空生活 

 2时30分:费俊龙休息结束,起床,刷牙,并仔细地用特殊的剃须膏修整胡须
。 

 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在第30圈飞行中,飞船发动机点火,进行变轨后的
首次轨道维持。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近两天,轨道高度会衰减。轨道维持是指根据轨
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 

 6时19分: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 

 9时10分:从飞船正常入轨起,神舟六号飞船已经在太空飞行48小时。 

 9时26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介绍,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以来,船上各种仪
器设备工作正常,两位航天员先后在轨道舱和返回舱,于失重条件下进行了多项空
间科学实验,各项实验进展顺利。 

 11时09分:两名航天员在返回舱内,费俊龙取出一个蓝色的文件包,从中取
出一些搭载的纪念物品,向地面指挥控制人员展示并招手致意。 

 12时48分:担负神六返回舱回收任务的一条专用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公路位
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境内,连接飞船着陆场,总长64.96公里。 

 14时36分:航天员正手持摄像机透过飞船舷窗拍摄地球,通过摄像机图像可
以看见蔚蓝色的地球。 

 16时04分:截至目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已经受了飞行上升段、上升段
到轨道运行段交替期间、在轨运行初期和失重初期等太空多种生理考验。 

 16时30分:航天员费俊龙在舱内连做了4个“前滚翻”,用时约3分钟。以
飞船每秒7.8公里飞行速度计算,费俊龙一个“跟斗”就飞了约351公里。 

 17时:分布在三大洋上的四艘远望号测量船已经完成对飞船49个弧段的测控
任务。 

 14日,分布在三大洋的三艘测量船遇到较差海况,尤其是远望三号测量船遇到
了风力8级、涌浪4米的恶劣海况。目前各船已做好应对预案。 


 第四日 10月15日 关键词:关怀、航天精神、航天员 

 16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
控制中心,与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行实时通话。 

 16时32分:与航天员通话结束后,胡锦涛与现场指挥、技术人员一一握手,
询问有关情况。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表了简短讲话。 

 18时05分: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
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20时36分:航天员先后开展了在轨试验、工效学评价试验等活动,获取了大
量空间科学实验数据,为后续载人航天飞行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改进依据。 

 20时59分:神舟六号飞船进入位于南大西洋的远望三号测控范围。费俊龙在
返回舱中一边记录飞行日志,一边与轨道舱中的聂海胜通话。 

 第五日 10月16日 关键词:期待、问候同胞、安全返回 

 8时53分: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着陆场系统有能力及时发现、安全回收飞船。 

 11时22分: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杨贵名说,未来两天,主着陆场地区的天
空状况良好,能见度高,低层风力比较小,整个高空风向稳定。 

 13时10分:神六飞船已经安全飞行100个小时. 

 15时13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席政在接受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成功
地将最优控制理论用于实践,神舟六号飞船的实际运行轨迹与理论轨迹实现吻合。

 20时00分:神舟六号70次飞过祖国上空,其中,多次从台湾、香港、澳门
上空飞过。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太空向全国各族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
同胞和海外侨胞问好,并报告飞船工作正常太空生活愉快。 

 21时0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在此间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将于10月17日凌晨按计划实施返回。 

 21时57分:在太空飞行近109个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向北京航天
飞行控制中心报告,神舟六号开始进行返回准备。 

 23时30分左右:飞船飞行第74圈,返回舱舱门已经关闭,检漏正常,航天
员已经更换舱内压力服,感觉良好。 

 23时56分:喀什测控站已按计划圆满完成神舟六号运行段的测控任务,在神
舟六号飞行期间共进行了22个圈次的测控,成功率100%。 


 第六日 10月17日 关键词:返回、精确、欢迎 

 0时03分:喀什测控站对神舟六号分离后轨道舱的测控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设
备运转良好。 

 1时36分:飞船主着陆场四子王旗地区目前天气良好,风力一至二级,月明星
稀,比较适合降落。 

 1时50分:执行神舟六号飞船返回搜救任务的地面搜救分队出发。14辆特种
车辆组成的搜救车队离开着陆场站,前往飞船预定着陆点。 

 2时40分许:神舟六号飞船返回指令解锁,即将结束5天的太空之旅,踏上返
乡路程。 

 3时许: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陆续来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观看神
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回收实况。 

 3时18分:飞船飞行第76圈,飞船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3时42分:远望三号发现神舟六号。 

 3时43分:第一次调姿开始。 

 3时44分:轨道舱返回舱分离解锁,航天员报告轨返分离。10秒后,第二次
调姿开始。 

 3时44分许,记者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获悉,神舟六号正式踏上返乡征程。轨
道舱将再留轨工作六个月,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将继续对其进行全程管理。 

 3时45分:神舟六号开始返回。 

 4时07分:密封板分离手控指令发出,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4时08分:飞船飞入祖国上空,喀什测控站捕获目标。 

 4时13分:飞船进入黑障区。 

 4时19分:主伞舱盖弹开。 

 4时20分: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4时33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距理论着陆点相差仅一公里
。神舟六号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 

 5时07分:返回舱舱顶舱门打开。 

 5时38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按正常程序出舱,并向欢迎人群挥手。 

 (参加本文采写的有新华社记者徐壮志、白瑞雪、黄明、田兆运、孙彦新、李宣
良、王逸涛)(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