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天上“别墅”--飞船轨道舱简约实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7 21:54:55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天上“别墅”--飞船轨道舱简约实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7 19:13:06 2005), 站内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重点新闻  2005年10月18日
 
  中国航天报 记者 许斌
  神舟五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航天员杨利伟都是在返回舱里度过的。神舟六号
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则更为多姿多彩,他们不仅在返回舱完成既定
任务,还首次进入轨道舱,在那里工作、生活多天。
   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进入指定轨道后,航天员即通过特定的程序,打开通往
轨道舱的大门,开始特定的太空生活。从一端望去,轨道舱内是一条笔直的通道,
各种仪器、设备、生活用品等被摆放得井井有条,并全部用隔热的帘子遮挡住。帘
子上开有许多窗口,并用特殊的搭扣扣上,只有一些通风装置露在帘子外面,这使
舱内显得整洁、有序。轨道舱内的颜色接近米色,让人感觉平静而有亲和力。由于
在地面经过了反复演练,航天员对舱内所有设备的放置位置非常熟悉,可以轻松地
找到并打开对应设备的窗口,进行相应操作。
  据为航天员布置轨道舱和返回舱的设计人员介绍,舱内所有设计尽可能做到让
航天员感觉舒适、操作方便。轨道舱刚开始设计时,采用的是一些柜子,但通过实
际演练发现,柜子占据空间较大,有的抽屉东西放不满,也不好操作。经过研究,
设计人员在神舟六号飞船上,把很多物品用软包装打包,这使舱内空间得到了更加
充分的利用。
   由于神舟六号飞船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新增加了一些仪器、设备,两个舱内
的空间略显拥挤。在太空工作安排上,大多数时间两名航天员分别在不同的舱内。
只有在飞船发射和返回的特定阶段,两个人才同时在返回舱。在飞行期间,考虑到
始终需要有一名航天员监视飞船的飞行状况,因此在返回舱内只安置了一个睡袋,
两名航天员只能轮流睡觉。
  考虑到航天员要在太空生活、工作好几天,配备的食品都可以进行加热、复水
。舱里配有一个加热装置,航天员把食品盒放进去加热,加热后,食品盒会自动弹
出。
  在处理排泄物设计上,设计人员颇费了一番功夫。排泄装置依据太空环境进行
了特殊设计,还装有除臭装置。
  由于航天员生活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为了让他们感到更舒服,舱内
的除湿、除热、通风调节等都由专门研制的空调来完成。舱内的照明灯,也是经过
特殊研制的,并且准备了备用灯管,可以在灯管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保证照明灯
的正常工作。
   但由于要在太空飞行好几天,航天员可能会出现“晕船”现象,并伴随呕吐
、头晕等症状。为此,有关医护人员还在飞船上为他们准备了相应的药品,以备不
适之需。
  为了监控航天员在太空的身体状况,飞船上为他们准备了特殊的测试“背心”
。这种医用监测设备,可以方便测量航天员的多项生理指标,并在经过地面站的时
候传回相关数据,一旦发现航天员身体有异样,地面上的医务人员就会采取相应措
施通知航天员,进行治疗。
   舱内设计力求人性化,各种数据一旦超标,监控设备就会自动发出语音报警
,并通过颜色、语音等,提醒航天员采取对策。为了避免误操作,舱内的指令按钮
都是采用按键方式。设计人员准备了140多条对付故障的措施,而需要由航天员亲
自处理的不到50条,其余的故障均由地面发送指令进行处理。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控制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正常运转的各种性能指标多达
十几大类,如力学指标、工效指标、环境指标等。而对于每一类指标又分为许多小
类。以力学环境为例,就包括噪声、振动、冲击、过载、超重等十几项;大气环境
则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压力、辐射等。
  为防止飞船在非指定落区着落,舱内还为航天员准备了救生艇,抗浸防寒服,
以及求生期间需要的食品、饮水、工具、信号弹等物品;为了安全还准备了手枪,
砍树的刀、野外生存用品、电台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