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莫将神六透明化 警钟长鸣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Oct 19 20:39:40 2005)

2005年10月19日 09:28 人民网 
 
  10月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着落场安全准确着陆,航
天员健康出舱,身体状况良好,整个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这几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围绕“神六”铆足了劲头呐喊、欢呼。
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媒体恨不得对“神六”来一次全方位写真:不但披露了飞天的详细
计划,工作流程、仪器构造,而且还充分挖掘了两位宇航员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甚至
个人隐私。我或许在杞人忧天,但多年前的宣纸的事儿让人郁闷。日本曾一直对中国安徽
的宣纸垂涎欲滴,总想重金购买,但后来日本的宣纸却充斥世界市场,因为有人不经意间
泄露了制造宣纸的“秘方”。

  “神六”飞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借此契机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众爱国热情,普
及民众科技、国防知识,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媒体该不该围绕由中国人自主发明、创
造的“神六”的技术、构造、任务大做特做文章,我们该不该把“飞天”系统工程透明化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走访太空的国家,这其中凝聚着多少代科学家的血汗和智慧,我们
如此兴师动众地来“剖析”飞天工程是不是有“泄密”的嫌疑。

  据报载:某试验中心承担了涉及飞船大系统中的13个分系统的5个分系统,提供了15项
新产品。五个分系统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
控分系统和回收分系统。

  据报载:打不开返回舱舱门,无法进入轨道舱,意味着航天员将不能按计划进入轨道
舱从事科学实验,也不能实现在太空的多日生活,而关不好同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为此,设计人员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第一道坎――防误开锁,第
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第三道坎――环境模拟试验,第四道坎――快速检漏,第五道
坎――舱门清洁布……。

  据某网站介绍:火箭四周这几个部分,我们叫做助推器,或者助推极,都是比较技术
的叫法。我们每一个部件都是独立工作,包含发动机,包含各种电的结构系统,每一个都
相当于一辆汽车,相当于很多东西组成推动这个火箭,每一个都是独立工作的。

  据某官方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自行研制的宇航服价值逾百万元,漂亮的女主持手戴
白手套在两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向电视观众由里向外展示着这件价值连城的
衣服。

  殊不知,自“神六”上天进入倒计时那一刻起,境外多少情报和科研机构在“不怀好
意”地密切关注着。美国整合了大批情报力量从太空到海洋,从天空到陆地,对“神六”
进行全面监控;日本和台湾也“积极”协助美国监视“神六”,搜集有关的信号情报资料
。还有许多国家也都密切关注着中国飞船的情况。

  因此,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二战前,美国《纽约时报》在柏林设立世界新闻图片机构
。葛兹先生数年来每天都光临选购,此人系德国情报机关少校。他从一新照片上认出上面
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林法”号,他仔细研究其炮径、炮塔、舰形,于是这些军事机
密被德国情报机关获得了。还有在二战期间,一个叫雅各布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小册子,
详尽地公布了德军的编制结构、160多名部队指挥官的简历,甚至对德军新成立的装甲师的
步兵小分队也作了介绍。希特勒为此勃然大怒,下令追查。原来,雅各布是个有心人,长
期搜集德国报纸上发表的涉及军事情况的报道,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卡片,经过综合研究,
整理出了大量的军事秘密。

  国内媒体如此细致地介绍航天工程,零距离接近“神六”,会不会让“他们”嗅出了
味道、看出了名堂。听说科学家为研制对人体无害、无毒、无挥发物、不掉小纤维、不产
生静电、不残留水迹的“太空抹布”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那载人飞天的“神六”该花费
多少的精力、财力和智力。

  因此,我们国内媒体是不是不要一窝蜂地把我们的航天工程写真、把“神六”透明。
不该揭的“红盖头”捂着点更有利于我们的航天工程今后的发展。★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