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六航天展开始对公众开放 部分飞行秘密披露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Dec  8 09:02:43 2005)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 昨天,12月3日开展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展开始在国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市民首次可以近距离接触“神六”返回舱以及费俊龙、聂海胜的航天服等珍贵实物。一些
飞行秘密也在这次展览中揭开。

  据主办方介绍,“神六”返回后,返回舱一直在航天城展出,但展览的对象只是各级
领导和航天集团内部的员工等。此次展览,国博专门从中华航天博物馆请来了4名专业航天
讲解员为市民介绍展出物品情况,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一些参展单位也有技术
人员在展场答疑。

  烧蚀层上有数万个“蜂窝”

  昨天向公众展出的“神六”返回舱与电视和照片中出现的形象不同,其表面并不是光
滑的金属结构,而是像蜂窝一样,由数万个正六边形组合而成的“烧蚀层”。据返回舱的
制造方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介绍,返回舱表面的“烧蚀层”设计是出于耐高温和防震
考虑。在烧蚀层的每一个“蜂窝”里都有5厘米到6厘米厚的棉状填充物,这些填充物均用
特殊材料制成,可以经受4000℃的高温。

  返回时碰地面致表面裂缝

  展出的返回舱一面大部分都是焦黑色,并有多处裂缝。

  据介绍,这个焦面是返回舱下降时对着地球的面,在“神六”正常落地后,由于受风
力影响,主降落伞曾拉动返回舱改变原有姿态,并与地面发生一定碰撞,这使返回舱表面
出现了一些裂缝。

  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介绍说,相比前几次发射,“神六”落地是最完美的一次,
表面出现裂缝在正常范围内,而且由于内部座椅的防震设计,飞行员着陆后安然无恙。

  6个小火箭控制返回姿态

  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还介绍说,除了公众熟知的返回舱底部有4个着陆小火箭外,
返回舱表面上还分布着对称的6个小火箭,这些火箭都由地面系统控制,其中侧面的两对负
责保持返回舱姿态,顶部的一对则负责控制返回舱回落角度。

  太空进餐不能自选食品

  在本次展览上,公众还可以看到我国首个太空食品包。太空食物并非直接装在这个黄
色的太空食品包里,在大包里还有十多个长方形的小包。每个小包上都写有食用说明:“
第一天早餐”、“第一天中餐”、“第二天晚餐”等。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并不是他
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必须严格按照说明进餐。

  费聂出舱后感到肚子饿

  在“神六”飞行的5天里,大家多次看到费俊龙、聂海胜食用多种太空食品,而实际上
,由于受搭载重量限制,他们的食物有着严格的控制。航天员在太空的食物只是满足他们
的正常生理需求。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杨利伟在“神五”落地出舱时
着急上厕所,而费俊龙、聂海胜出舱后最强烈的感受则是感到肚子饿。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鲲

  ■展览看点

  此次展览截至本月18日,主要看点有:

  ★返回舱及航天员使用物品

  展览除了展出返回舱、降落伞等飞船物品外,还展出了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里穿着
的四套宇航服,其中两套是升空和返回时穿着的太空服,两套是在轨道舱穿着的工作服。


  ★搭载画卷

  展览首次展出了搭载“神六”上天的三幅百米国画长卷。其中《大团结》是由56位人
物画家创作的民族人物画,《山河美》是由56位山水画家创作的中国山水画,《百花园》
则是由56位花鸟画家创作的花鸟画。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航天员也有挥毫题字。


  ★太空照片

  展览上有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拍摄的大量太空和地球图片,以及他们的太空生活照
片。

  ★模拟火箭发射

  除了实物、图片展,展览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模拟火箭发射的三维沙盘。这个沙盘价值
80万元,全程模拟了从神箭进入发射场、到组装完成,最后发射升空、安全返回的全过程
。火箭点火时的烟雾以及飞天时推进器的火焰都被模仿得惟妙惟肖。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