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也想上天), 信区: Green
标  题: 七大系统总指挥系列访谈:于志坚(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7日12:59:0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6日 17:10) 


  CCTV.com消息(央视报道):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
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工程可以划分为七个系统,分别是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
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七大系
统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中央电视台将七大系统的总指挥一一请到了演播室,白岩松对他
们进行了专访。 

  于志坚 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 视频 

  
 
  

  白:现在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的总设计师于志坚,非常欢迎您来
到我们演播室。我做了一个比喻,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如果要是把我们“神舟”五号比作
放到太空中的一个风筝的话,无论通信也好,测控系统也好,就像是拴着这个风筝的一个
线。 

  于:对,比喻得很确切,确实飞船上之以后唯一的联系通道就是测控通信系统,就像
放风筝一样,放高或者放低,或者把风筝收回来都是通过进行测量和控制。 

  白:不妨按照这个假设提出一个问题,风筝线有各种各样的,有非常结实的线也有容
易断的线,这次“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过程中,我们风筝牢固程度怎么样? 

  于:这次测控通信系统是经过前四次无人通信系统的检验,我们这个线实际上是一个
无线的测控和通信的手段,这个线应该说是非常可靠的,从系统总体上讲,从布局上战略
设计上有一个系统的考虑,同时每一个战略建设和设计过程当中也考虑了社会有些盈余和
设计,这样保证这个线能够安全可靠。 

  白:什么是最让您担心的?远洋的船要测控,移动的要测控,还要把舱内的图像传回
来,还要实现地面和航天的对话,哪个最担心? 

  于:最担心的两个事是上升段和运行段,第三个是在整个运行段过程当中变化比较大
的,另外返回控制,这些都是比较担心和比较重点关注的一个地方。比如上升段应该说出
现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段落,这一段作为测控系统要百分之百的盯住,底下还要提高可
靠性,整个上升站我们设计了三个综合性的大站,这三个站能够满足上升段百分之百的覆
盖,同时上升段我们也提供了两种以上的技术手段保证它的可靠性。也就是运载火箭和飞
船联合体的外干道测量,既有雷达也有离合统一系统,和航天员保持通信联系。同时上升
段还要兼顾着待发站的测控通信任务。比如航天员在提前两个小时45分钟进舱了,这时候
测控中心提供了支持,比如航天员的电视图像传回来,让全国人民、世界人民都能看到。
 

  白:设那么多站的目的,大家知道火箭上去越走越高,但是你的站始终能精密地监测
到它,不能中间有断点。 

  于:是的,因为发射的时候火箭和飞船是一个联合体,所以检测通信系统必须保证运
载火箭和飞船在上升阶段百分之百的准确。 

  白:假如有盲区怎么办? 

  于:如果在盲区的时候,比如说运载火箭发生了故障,这时候为了保证航天的安全需
要逃逸救生,同时要对运载火箭进行安全控制,如果正好在这个盲区中的话,影响是灾难
性的,所以说不能有盲区。 

  第一你不知道现在运载火箭运行的状态怎么样,第二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故障你也不
能对它进行控制,所以不能有盲区。 

  白:现在正好看到的是远洋的船,包括世界的很多大洋都有我们为了这次“神舟”五
号设置的观测船,这涉及的范围非常大,这个地点是怎么设置的? 

  于:测控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保证运载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在空中
飞行的安全。载人航天飞船有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对测控通信系统的方案的设计和
建设带来许多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高的可靠性,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第二
是高的实施性,高的实施性也是载人航天对自控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够尽快把航天员
和飞船的信息传到中心,尽快的分析,尽快的决战;第三是高的覆盖性,在飞行过程中要
尽量多的时间能够保持联系。我们现在“神舟”五号一共14圈,每一圈都要有通信的时间
,这个是有挑战性的。第二个尽量扩大通信的时间。 

  白:一圈90分钟,一共保持多长时间? 

  于:这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每一圈都要有测控通信的时间,第二要有尽量多的覆盖时
间,飞船在空中上飞行有可能经过的站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一圈可能经过四五个站,有的
圈可能经过一、二个站,这个覆盖的时间就不是均匀的,有的圈覆盖的时间长一些,有的
时间短一些,总的来讲,平均起来每一圈都有十几分钟的覆盖时间。为了保证这十几圈的
覆盖时间,或者说为了保证每一圈都有测控通信的时间,这样整个测控网的设计布局方面
要考虑这个需求,满足这个特点。 

  比如说现在整个测控通信系统按地域来分基本两大类,一类是陆地上的,另一类是海
上的,陆上的考虑到在我们国内国土上做了五到六个测控站,也考虑到了失败性,在国外
建设和租用了三个站,建了两个战,又合建了一个站,基本国外有三个站。同时有这几个
站之后,经过计算分析,能够保证在飞行过程当中每一圈都有测控通信时间,所以要在海
上分布一些测量船,所以根据轨道飞行的情况,总体方案的设计,这一次附了四条测量船
,分别在日本以南海域,这个船主要是完成运载火箭和飞船无轨站的测量和控制。分离之
外有很多的动作和作业,要判断飞船展开是不是正常,另外要判断一下入轨是不是正常。
第二在新西兰北海域有一个二号测量船,这个测量船要进一步确认,判断是不是跟踪太阳
,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因为我们整个运行过程中要做一些轨道的变化,比如这次我们在
第五次实施了轨道变化,这个变轨正好在二号测量船的上空,这一站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也是比较大的,比如去年俄罗斯飞船返回的时候落点偏离了460公里左右,这些基本上是在
返回站,比如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虽然原因出在上升段,但是返回站出现了灾难性的
事故,可见返回站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能够保证返回站准确的测量和通信,这样的话,我们三号船就布置在南非西部海域,应该是最远的一艘船。如果返回
站要求的可靠性比较高,所以为了提高可靠性,我们就要提高这个可靠性。我们纳米几内
亚建了陆上的测控站,相当于备份,更全面一点,有两个意思,因为现在的测量船可能有
一些海上海况的变化,一旦这个位置上海况不满足测量船要求,这些船就要避开到一个安
全的地方,这样整个返回控制决策带来很大问题,基本可以起到备份作用,另外也提高了
可靠性。 

  白:大家都会比较关心这样的问题上,在公海上是不是要跟周边的国家有所协商? 


  于:现在我们的测量船就是在公海上。 

  白:在整个发射一直到空中运转的过程中是不是很多系统都在盯着您,有信号的时候
他们可能各忙各的,假如真的没有信号的话,大家的眼睛可能就盯着你了。 

  于:是,因为飞船上天飞行之后,你是惟一的联系渠道,另外这个渠道设计了相关的
很多系统,比如说天上有飞行的飞船,飞船里有很多工作的仪器,另外还有航天员在飞船
里面,这样的信息传到地面,传到地面站以后通过地面站又到了卫星,从卫星又传到我们
中心,整个环节是很多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漏,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中断。 

  白:这么多小时您也是走着钢丝过来的? 

  于:是的。 

  白:但是也非常顺利。 

  于:这次任务非常顺利,可以说出奇的顺利,从一开始待发站航天员进舱之后的通讯
,包括上升段的飞行入轨一直到返回,所有的施工站都正常可靠的完成了任务。 

  白:于总,在刚才的交流里,我们谈到了关于比如陆地的测控点、海洋的测控船等等
对神州五号的测控。接下来我来关于声音和画面说几句老实话,我针对您的工作领域有三
个没有想到,第一个我没有想到画面这么清晰,我指的是从太空舱里传回的画面;第二是
我没有想到传的声音这么有质感;第三个没有想到能够保障通话的时间能够这么长。因为
有很多的中央首长包括家属和杨利伟通了话,您当时紧不紧张?关不关注这个质量的保证
会怎么样? 

  于:说实话,很紧张的。虽然我们这个系统通过前四次任务的考验,另外该想的都想
了,该做了都做了,有考虑一些预案,但是真正飞行时心里难免紧张。 

  白:包括首长都通过你们的系统完成了航天员的对话,有没有表扬你们,对这个系统
的质量很感兴趣? 

  于:表扬了,说通话的质量和电视图像的信息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也是我事先没
有想到的。 

  白:这个声音为什么这么好?是什么原理能够保证这个声音这么好? 

  于:这个与飞船在太空飞行,因为它是一个低轨的快速的目标。实现通话第一点要保
证跟得上,我们的设备能够及时的通过飞船,保持通信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前提条件。第
二个通话,因为它是一个高速运动的东西,它本身有它的一些技术的特点或者一些要求。
比如说现在我们感觉到一个火车向我们开来了,当火车鸣笛的时候,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
的时候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频率发生了变化。频率发生变化之后你要保持能够
跟踪,能够通话,首先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另外为了抗干扰方面的要求,采取了一些抗
干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这样能够保证我们地面的设备能够跟得上,传得回。 

  白:杨利伟在整个返回舱里面的一些动作,其中有一些是标志性的,比如在屏幕上看
到的招手,曾经有一次在本上记的工作日志,还翻过来给大家看,然后用笔做了一个自显
式工作,还有一个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这是不是他临时发挥? 

  于:是的,包括这两个动作,也是一种临时的发挥,国旗也好联合国的国旗展示,也
是在一个比较晚的时间才定下来的,为了保证展示旗帜,包括有关航天的通话做了一些精
心的准备和实验,保证效果质量好。 

  白: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就是这样,这个涉及到你的镜头其实在里面是有一定的
角度的,设置了这样的动作,要让他更好的展示出来,这要进行调试吧。 

  于:这主要还是靠航天员进行调整,保持比较好的面。 

  白:他要对你系统的角度关注有很充分的了解? 

  于:是的,航天员事先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包括我们声控系统,他对这个系统还是比
较了解的。 

  白:放在最好的角度去展示。 

  于:是的。 

  白:打一个分的话。如果你在神州五号起飞之前对你整个的测控系统和通讯系统,你
有一种期望的分数的话,我们姑且定做是60分,最好完成这个分数是多少? 

  于:我感觉应该说是95分以上。 

  白: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在前几次的测试之中,比如神四跟这次分数做比较
你觉得会怎么样? 

  于:神五在神四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表现声音和传输的质量,计算的一些精
度方面都有一些提高。 

  白:于总还有一点我的感触很深,觉得你们的系统可能在关键的时刻没人特别关注这
个系统,但是它无处不在,它是属于在的时候大家不关注,假如哪个瞬间出了问题不在的
时候,马上大家就关注了,承担这样一种工作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于:你的这个问题说得太对了。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火箭,飞船,这次首次载人飞船
大家很关注的就是航天员。测控中心这个系统,一开始论证的时候,大家一起帮着设计和
论证,大家比较重视,在任务实施过程当中,看见的或者主要看见的都是这些,就这个系
统来讲,应该说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飞船上天之后就靠这个维系联系的通道。刚才你
讲的,当大家很顺利的时候,关注的都是航天员。但是一旦图像出现传下来质量不好等等
,这时候大家就问,怎么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测控中心。 

  白:在神一到神四的实验过程中经历没有经历过,在整个指控中心里面,突然问了问
题,然后所有人脑袋都转向您这儿了。 

  于:是的,经历过。比如说神四飞行过程中,大家一看马力高于理论设计的要求,这
时候大家就感觉到这个系统是不是测控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所有的焦点就关注到这里,这
个系统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包括天上和地上。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根据真实任务数据的统
计分析。首先要定位,系统可能出现在某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怎么引起来的,要做大量
的分析,甚至做一些模拟和验证,把问题分析清楚,以至于把问题解决。这实际很困难。
 

  白:我最后问您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很大,而且工作也可以说事无巨细,
但是对你们来说最过瘾的是什么? 

  于:最过瘾的是经过你或者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共同奋斗了十几年,这里面很多的酸
甜苦辣,很多的风风雨雨。经过大家的努力所建设的这个系统,与我国几千年的飞天梦实
现,这时候大家心情是很激动的,也就是说你付出的和你的效果,大家感觉到确实为中国
人的航天事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时候大家的心情是激动和自豪的。 

  白:神州五号圆满的返回到了地球,整个系统的兄弟姐妹们假如有一次庆祝的话,你
特别想对他们说的是什么? 

  于:我特别想对他们说的是:感谢整个系统的设计、建设、操作、管理这些人员,只
有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感谢他
们付出的劳动。为什么呢?我们这个系统整个规模是最大、最广的,有国内、有国外的,
有分布在我国三大洋的。 

  白:在这次执行任务中您在地球上管的面最大。 

  于:这个系统最大,涉及的单位也很多。有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方案之后要把系统研
制,然后要建设,最后要把整个系统综合协作起来,这个工作相当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没
有大家的配合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次设计,分期建设,长期运行的系统,这
个系统建设了以后,要支持我们的载人航天任务,同时要支持我国的后续的有关的航天活
动,比如说现在的有关卫星的测量控制。 

  白:长期保持稳定,还要不断的随着技术的更新要提高。 

  于:对,要改进要提高。我为什么要打95分,最精确的目标应该是100分。而我们感觉
神五虽然完成任务相当好或者说非常好,但是我们没有满足,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拼搏
、继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白:如果你们本系统有聚会的话,也替全国所有观众朋友,您替我们向您的兄弟姐妹
们多敬两杯酒。 

  于:好。另外我还要感谢,因为我们测控系统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在十几年
的过程中,有的是老同志,退休了,那么有些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有的同志一
开始参加论证已经离开人世了,我们搞系统的论证的有两到三位同志已经离开了人世了,
所以我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我也可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
梦终于实现了。 

  白:好,最后祝愿你们的这个系统在未来得发展之后,永远有两句话:第一是一切尽
在掌握,第二是天地之间有我往,非常感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