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也想上天), 信区: Green
标  题: 走近“神舟”虎将:张柏南、杨宏、潘腾、尚志(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18 08:27:09 2003), 站内信件


  载人飞船是一个高智能化系统,其软件设计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飞船成败和航天员的安
全。飞船研制初期,飞船各个分系统在软件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自编、自导、自演”现
象,软件设计不透明,软件设计质量与可靠性无法保证。为确保飞船软件研制质量,在飞
船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后,杨宏就深入研究了国际航天领域软件设计标准和经验,并结合我
国航天软件研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国际航天软件设计标准靠拢、采用国际通用
的软件工程化设计思想。针对嵌入式计算机特点,他制订了软件工程化实施要求和实施细
则,对飞船软件采取分级管理,要求所有软件设计规范化、透明化和结构化,对关键软件
要求单元测试和第三方评测。在飞船软件工程化实施过程中,杨宏深入到软件设计第一线
调查研究,组织技术交流,不断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针对个别软件测试覆盖率达不
到指标要求问题,杨宏跟同事们一起查找原因,认真分析软件功能、结构和测试方法,根
据不同软件特点,采取调整软件结构、测试工具、或采用其它测试方法解决。在他和全体
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正样研制阶段的飞船软件研制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单元测试覆
盖率和功能覆盖率均做到了100%,并通过了权威部门的第三方评测。尔今,飞船软件工程化技术管理经验,已成为卫星等航天器软件设计的典范。

  杨宏还承担了供航天员训练用的飞船模拟器的设计工作。为保障航天员训练的充分性
,需要在地面建立飞船模拟器,该模拟器要有真实座舱和人机界面,用数学仿真方法实时
模拟飞船数据和指令响应,不仅能够模拟飞船正常工作模式,还可模拟故障及对策。如果
按常规仿真手段研制,不仅需要建立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模型,而且还不能解决实时动态耦
合模型建模问题。作为航天员训练模拟器技术负责人,杨宏打破常规,自行设计了飞船仿
真系统体系结构,他提出的设计创新点是采用数学模型建模和数据等效相结合方式构建飞
船仿真系统,从而一举攻克了复杂系统的动态仿真难点,成功实现了动态仿真。经专家评
价和航天员训练验证,该模拟器同真实飞船人机界面和数据仿真完全一致。

  杨宏虽然年轻,刚刚39岁,但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展的见证人,“神舟”飞船的
历次飞行试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神舟”三号发射成功的庆功会上,集团公司总经
理张庆伟对他说:“小杨,一定要像戚发轫、郑松辉等老科学家那样,埋头做学问,多多
学知识,把老总们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啊。”这语重心长的叮嘱,张总一个晚上反复对他
说了三次。这是领导多么殷切的期望啊,也是航天事业对杨宏等一批年轻俊杰的殷切期望
,这种期望激励着杨宏在未来的航天征程中奋力拼搏!

  描绘“神舟”总蓝图--“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张柏南素描

  主人公小传:张柏南,1962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80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固
体力学系,1987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任飞船系
统副总设计师。先后获“神舟号试验飞船”国防科技一等奖和“飞船总体构形与布局优化
设计”国防科技二等奖。

  见张柏南容易,采访张柏南却很难。

  张柏南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让人把他与“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联在一块儿。要不是
他那身洁白的工作服,要不是他那顶绣有“神舟”字样的工作帽,还有工作帽下的那副近
视镜,就那身宽体壮1米80、近200斤的块头,再加上一连几天没来得及刮的胡子,说他是
个搬运工一点也不为过。谈起他自己,总是“没啥好写的”,表情有点木讷,语句也不流
畅,可一说起“神舟”飞船,他那不大却很有神的眼睛,就飞扬着兴奋和骄傲,神经控制
语言的闸门就打开加速流淌起来……

  载人飞船立项初期,张柏楠就被调到载人飞船方案可行性联合论证组,负责飞船结构
与机构的论证工作,后又被调入载人飞船总体室。从此,他和飞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研
制载人飞船,缺经验少资料,加上飞船总体队伍比较年轻,有的连卫星都不熟悉就加入到
飞船总体的研究。那时,作为总体组组长的张柏楠,硬是带领总体组年轻队伍从零做起,
踏上了艰难的创业征程。

  飞船总体的任务就是规划飞船设计的总蓝图,为各个分系统提方案、提要求。当时总
体部大多是刚分来的大学生,谁也不懂。不懂就学、就钻。张柏南带领这班年轻人到卫星
系统拜师、请教,对国外飞船资料进行研究、钻研,在总设计师的指导下,终于摸索出了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飞船方案。

  此后,张柏南通过详细分析,合理组合,优化配置,提出了三种状态,解决了长期困
扰着总体方案的重量问题。并继承卫星研制经验,规范系统研制,合理制定了飞船初样研
制技术流程和初样阶段完成标志,为较快的完成初样、转入正样生产做了大量有形的和无
形的工作。张柏南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载人系统有8万多个点、几十万条软件
,恰似一个环状链条,那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那一环都至关重要。作为副总师,除了配
合总师默契工作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比别人想得多一点,想得全一点,想得周到一点。多
干多少具体活,谈不上。

  张柏南说谈不上,可许多同志都谈得上。他任副总设计师后,主要负责结构船Ⅰ、Ⅱ
的研制和试验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大型试验,为飞船结构机构的功能和性
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负责神舟二号技术工作的主管副总师,在初样和试验船的基础上,根据总体安排
较全面地实现了飞船系统的功能。提出并在国内首次实施空间飞行器的整体空运工作,大
大缩短了发射场工作时间。

  作为负责神舟四号技术工作的主管副总师,在“神舟”四号研制中,贯彻一切为载人
的目标,注重载人环境的实现,注重飞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并主持制定了飞船系统
载人放飞准则,制定了医学和工效学验证大纲,组织验证工作。全面实现了人工控制功能
,并首次完成了有航天员参加的人船联合测试,使飞船研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载人
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在飞船一期工程研制的同时,主持二期论证的前期工作。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结合飞
船研制实际,从人物分析角度,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为领
导决策、为后期论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张柏南说得少做得多,每到关键时刻,“两总
”系统的老总都把他派到最前面当突击手。

  在一次返回舱综合空投试验后,有关人员发现舱内有害气体超标,这将对航天员的身
体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航天员的生命。载人航天安全第一,紧急关头,戚
发轫总设计师派出他的爱将张柏南攻关。那些日子里,张柏南常常彻夜难眠,无数个方案
、无数次试验,进入舱内的有害气体终于被顺利排出,消除了隐患。

  此前发射的几艘飞船上,航天员坐的座椅上用的是某型缓冲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着
陆时,缓解地面冲击力以对航天员的影响。“神舟”五号出厂前,通过综合试验,发现这
种缓冲器对航天员从头部沿脊椎到骨盆有一定的冲击力。如果改用另一种新型缓冲器可解
决这一问题。

  这是“神舟”五号飞船就要进入发射场的重要关头,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工程“两
总”系统毅然作出决定:用新型缓冲器替代原来的型号。这是一个把保险送给航天员,把
风险留给自己的重大决定。

  时间紧,迫在眉睫;任务重,责任如山!谁能担此重任,还是张柏南。张柏南带领科
研人员以一种“壮士断臂”的心情走上了试验场,他们将研制流程由1年压缩到半年,不行
,再压缩到两个月,不知用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试验验证,一个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的缓冲器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2003年9月20日,这件安全保险完善的器件,被装在了昂首待发的飞船上。很少表扬人
的戚发轫总设计师,对他的得意弟子有时忍不住也夸奖几句,夸他知识面广,夸他埋头苦
干,夸他善于攻关……张柏南这位壮汉听到表扬却常露羞涩之情,依然谦虚谨慎地埋头干
他手中的活儿,执着地追求着他心中永恒的事业。

  “神舟”腾飞保险锁--“神舟”飞船副设计师潘腾素描

  主人公小传:潘腾,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博士。196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5年考入
国防科技在学航天技术系火箭发动机专业,1989年攻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空气动力
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后,先后担任参数总体组副组长、总体室副主任、总设计师助理,2003年4月担任飞船副
总设计师。1999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正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
位的潘腾并不太清楚载人航天工程是怎样一回事。然而,当他研究的“先进的天地往返运
输器”的课题渐入佳境时,他才算真正入了道。

  可以说潘腾很幸运,幸运带他的导师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总师王永志,这让他有更多
更好的机会了解载人航天工程,也让他在课题研究中有更新的理念和设计思想。

  潘腾说,在围绕天地往返运输器如何能重复使用和设计简单简化上,他进行了3年多模
索性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

  1995年8月,潘腾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带着自己的理想,1996年初,潘腾踏进了中国
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门,从事起飞船总体设计工作,成为飞船研制队伍里一名年轻的“水
手”。我们不妨看看这位年轻“水手”的成长经历:

  1996年7月,他担任参数总体组副组长。

  1998年5月,他担任总体室主任助理。

  1999年10月,他担任总体室副主任,并于2001年10月任总师助理。

  2003年4月,他荣升为飞船副总设计师。

  仅仅7年时间,潘腾便很好地完成了从学校到型号工程的转型,从一名意气风发的学子
成长了一名年轻的飞船副总设计师。从接触飞船到如今的7年多时间里,潘腾的角色不断变
化,这也让他更全面地熟悉了飞船工程。

  任总体组副组长期间,他从事的是总体参数的制定和状态控制,应急求生弹道和飞行
程序的设计,应急求生总体方案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工作,并协助应急救生分系统主任设计
师完成初样研制总结工作和正样状态制定工作。

  任室主任助理期间,协助飞船总体主任设计师完成飞船初样研制总结工作、飞船正样
总体方案和技术状态制定工作,编制了《飞船系统初样研制总结报告》,《第一艘无人飞
船技术状态》,《正样飞船研制技术流程》等技术文件。

  任室副主任期间,负责飞船总体技术状态实施控制工作,分管与工程大总体、运载火
箭系统、航天员系统的技术协调工作,同时还分管室内系统总体、机械总体、参数总体方
面的工作,组织制定了《正样飞船与动载火箭的接口控制文件》、《飞船与航天员接口控
制文件》、《正样飞船设备IDS表》、《飞船手动和手控功能说明》、《飞船自主应急返回
信息流方案》、《航天员飞行手册》等技术文件,负责正样应急救生弹道设计和飞行程序
文件等工作。

  2000年参加“神舟二号”飞行试验飞控工作,作为总体负责人之一负责现与北京飞控
中心的技术协调,并编写了《飞控技术流程》等文件。2002年继续参加“神舟三号”飞行
试验飞控工作,负责飞船应急救生相关的协调工作。

  作为“神舟四号”总体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状态制定和控制、研制技术流程制定、
组织编写和审核各系统试验大纲、试验技术流程、测试技术要求、总体发射场执行文件、
飞行控制文件及其它总体技术文件……和飞船一块成熟成长起来的潘腾同样也成名了,可
他更注重前者。

  潘腾说他的成长离不开工作的实践,更不离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

  读博士时,他是王永志总师的得意门生;干飞船后,他又当过戚发韧总师的助理。潘
腾说,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许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看到他们不图名不为利的科研精神
,内心感触很大,至于说自己成不成名,或者说当不当什么师,那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自
己能做这个事能把这个事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看重协作,就象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是由美、英、日、法
、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的。在潘腾与飞船接缘的这几年里,他也越
越深地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也偿到了1+1大于2的甜头。他说,一个工程,凭少数几个人
、几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作为个体,首先要融入到群体里,才能发挥出个体的作用。


  在和潘腾差不进院的人群中,可以说潘腾是首先脱颖而出的一个。但他从未感到那种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的感觉,感到的却是更多的支持与合作,更多的来自集体的
温暖。潘腾说他是站在了众人肩膀上的。无论是在总体组还是总体室,那都是藏龙卧虎之
地,有本事有才华的很多,好多事都是大家一块干的。潘腾感受最深的还是刚担任参数总
体组副组长期间,他们进行应急救生弹道的设计工作。

  这项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又缺经验少资料,并且考虑的状态多,许多实验也很难
做。尽管有初生牛犊不畏虎一说,但面对这么多难题,潘腾还真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的感觉。他虚心地向老同志学,跟着老同志干,试着寻找彼此间的共同语言。

  经过2年多的时间,他们终于完成了应急救生弹道和飞行程序的设计任务。在这此攻坚
中,潘腾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但他感到收获最多的还是同事们彼此间的合作,一种“森林
效应”。潘腾说,特别是干上副总设计师以后,他更真切地感受到,在整个飞船系统这个
大工程中,人与人之间都是互补的,彼此间都是互相欣赏的。一棵树再高大,只能称作为
树,许多大树聚集起来,那才是一片森林。他说,庸才看不见别人的才华,情有可原,人
才看不见人才就很狭隘了,我们不仅需要本身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那些彼此欣赏、
相互协作、团结共进的人才。2003年的金秋十月,潘腾静静地等来了载人飞船返回舱落区
的理论落点。虽然他设计的应急救生弹道百分之百地没有了用处,为此,他感到十分高兴
。静默中的一声巨响滚过每个人的心扉。

  “伞系统工作正常!”

  “返回航状态良好!”

  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成功。

  年轻的潘腾展开双臂腾飞一样欢迎着“神五”的到来,就在这一瞬间,作为载人航天
二期“空间实验室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飞船总体论证工作负责人的他,看到了还有很
长的路在等着他。为此,他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准备着“神舟”的再一次腾飞,准备着更
多的“神舟”腾飞太空!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