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badminton & swimming), 信区: Green
标  题: 驾驭飞船遨九天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4日08:20:0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综合新闻  2003年11月12日
 
  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主任 席政

  我们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组建于1996年3月,主要担负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任务,
是载人航天飞行的“神经中枢”,是航天员的“生命通道”。

  当火箭托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277秒后,一直到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的21小时23分钟里
,从飞船入轨到精确定轨,从飞船变轨到天地通话,从飞船调姿到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从飞船返回到落点预报,地面向飞船发出的每一个指令,注入的每一组数据,关键时刻的
每一项操作,都是由我们北京中心全程指挥、精确控制的。遍布国内外的10个地面测控站
,分布在三大洋上的4艘海上测量船上的所有数据,都在这里汇聚;所有的信息,都从这里
传输;一旦出现意外,应急决策也将在这里产生。这次整个载人飞行全过程,我们共发出
437条遥控指令,实施数据注入11次24帧近20万字节,全都做到了准确无误,分秒不差!


  为了这一天,我们奋斗和拼搏了11个春秋,圆满完成了4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任务。特
别是在近8年的时间里,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集智攻关,冲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突
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尤其是在轨道计算与控制、飞控过程自动化、测控形式可视化
、测控软件构件智能化等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满载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托举
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北京中心,立即开始对飞船展开指挥控制
。经过587秒的飞行,船箭分离。10秒钟后,北京中心向飞船发出了第一个关键指令——入
轨指令。1秒钟即到达飞船。随着一声声指令,“飞船捕获地球”,“太阳帆板展开”,“
飞船正常入轨”。“北京,神舟五号报告,飞船座舱大气环境正常,身体状态良好。”杨
利伟宏亮的声音从太空传来。15时20分,北京中心遥控飞船变轨。变轨成功与否,将直接
影响飞船能否准确返回主着陆场。飞船变轨前3小时,我们北京中心准确地将控制参数注入
到飞船上。

  随着“实施变轨”、“变轨指令链发出”、“数据注入成功”、“变轨完成”的指令
,一组组数据从北京中心发出,通过远程控制站传向太空。15时57分,飞船从原来的椭圆
形轨道的切线上冲出,飞船变轨成功!

  载人航天飞行的核心是“载人”,第一位的任务是保证航天员安全。作为地面飞行控
制中心,我们与航天员同呼吸、心连心。当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7圈近10个小时时,指挥大
厅大屏幕上显示:飞船工况正常,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这时,地面指挥部决定,安排杨
利伟的家人在北京中心与他进行天地通话。我们知道,在远隔340多公里的太空,这次通话
,会让他消除太空旅途的孤独,感受到暖暖的亲情。杨利伟的父母就坐在儿媳和孙儿身边
,一直静静地端详着大屏幕图像上飞船座舱中的儿子。我知道,一颗母亲的心在时时刻刻
牵挂着自己的孩子。面对老人慈祥的面容,我感到“责任”二字的分量此时比泰山还重!
我走过去,紧紧地握住杨利伟母亲的手说:“老妈妈,您放心,明天早上,我们北京中心
一定保证把您的儿子安全地接回来!” 这是我们北京中心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这种承诺,来源于我们北京中心的艰苦努力和刻苦攻关,来自于我们周到细致、万无
一失的准备。为了圆满完成载人首飞任务,我们连续奋战了10个多月,进行了3次全过程的
大联调,100余次跳跃式联调联试,精心准备了正常条件下的各种测控方案,也准备了非正
常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其中包括4000多种故障模式及相应的对策,700多条应急控制指令和
注入数据,140多万条软件语句,14种不同条件下应急返回模式,软件故障预案100多个,
硬件故障预案250余个,仅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就达139个。我们还完善了应急控制系统和
大气层外应急救生系统,增加了自主应急返回支持系统、飞船故障判别和告警系统,以及
中心计算机运行状态监视系统等。也就是说,如果飞船出现故障,我们可以指挥航天员自
行驾驶飞船,到预定地点降落。

  当然,这些预案这次没有用上。这次任务可以说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经典之作。这
要归功于我们的火箭发射安全可靠,归功于飞船系统性能完善,归功于总体方案严谨正确
。当然,也有我们中心做出的一份贡献。飞行控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
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神舟一号”返回时那惊心动魄的47秒,至今仍历历在目。当飞船
飞行到第14圈时,北京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飞船发出了返回控制注入指令,不料,飞船
没有接收。如果不能在限定时间内把指令重新注入,飞船将失去控制。此时,距离实施返
回制动已不足40分钟。情况万分危急,必须迅速做出抉择。

  在短短的47秒里,我们迅速完成了数据覆盖、分析比对和仿真试验,果断地向飞船发
出了应急指令,顺利打开了飞船舱内备份设备,切断了应急电源,在最后10秒钟,成功地
实施了一次应急数据注入,使飞船按照注入的指令执行了返回调姿、制动点火、升力控制
启动等一系列太空动作,顺利返航。

  确保飞船精确返回,是此次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关键,必须万无一失。返回
控制时间1秒钟的误差,就将导致地面落点几十公里的偏差,甚至会使飞船无法正常返回地
面。当飞船飞行到第13圈时,北京中心迅速将返回控制数据成功地注入飞船,飞船发动机
加温预热。在我们的精确控制下,返回舱在偏航平面内,先后两次逆时针转过90度,建立
了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成功。飞船开始从太空向内蒙古主着陆场返回。稍顷,返回
舱按照预设程序,先后顺利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乘着红白蓝相间的降落伞飘然而
落。那一刻,负责轨道控制的谢剑锋,含泪对我说:“主任,我完成任务了……”

  我们的航天员安全回家了!载人首飞圆满成功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
实现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