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badminton & swimming), 信区: Green
标  题: 智勇兼备架天梯(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4日08:20:2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综合新闻  2003年11月12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 郭保新

  我在发射场系统担任测试发射总指挥,就是下达倒计时和“点火”口令的“零”号指
挥员。许多小朋友称我是会倒着数数的叔叔。

  我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是“两弹一星”精神和“飞天”神话的发祥地。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这里升起,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从这里发射
成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这里飞向太平洋……在45年的艰辛历程中,我们圆满完成了
1000余枚各种火箭、34颗卫星、4艘无人飞船和1艘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创造了共和国航
天史上波澜壮阔的11个“第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大家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壮丽的腾飞,而对我们来说,每一
次发射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待命发射,发射场却遭遇了30年来第一次零下30℃的低温
天气,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低温意味着什么?低温可能带来航天发射的巨大灾难!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最惨痛的教训就是“O”
型密封圈在低温条件下失效。

  发射场指挥部立即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对火箭进行加温保温。官兵们奋战在70多米
高的塔架上,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手碰到冰冷的铁架,就会粘下一层皮。大
家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加温措施,并用各种保温材料,把火箭的关键部位裹得严严实实,
就像照顾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连续3昼夜守护在火箭身旁。

  尽管我们这样精心呵护,发射时还是出了意外!就在90分钟准备的时候,指挥员江训
龙紧急报告:“活动发射平台防风拉杆没有复位!”火箭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点火,就会被
拉杆拉住,起飞不了,势必造成巨大灾难。

  我赶紧下令:“再试一次!”三个防风拉杆收回了,另外一个却纹丝不动。情况紧急
,我果断决定:“采用‘反丝螺旋顶法’!”。

  凭着平时练就的硬功夫,终于把最后一个防风拉杆收了回来。这时,离发射还剩下不
到40分钟。 这次发射,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奇迹!

  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
全新发射模式,这对火箭飞船吊装对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丝毫偏差,
更不能有任何一点闪失。为练就一手过硬的“绝活”,官兵们把一根筷子系在重达1.6吨的
吊钩上,从15米的高空插向地面啤酒瓶内。经过上千次训练,最后仅用3分钟就能把筷子稳
当准确地插进去。

  火箭加注燃料的多少,决定着飞船能否准确入轨。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加注流量计中,
有一部分元件一直存在着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的重大缺陷,直接影响燃料加注量的精度。科
技干部高敏忠、彭国标等同志组成攻关小组,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刻苦攻关,终于设计
制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流量计,准确地将440吨燃料,一滴不漏地一次性加注到箭体内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航天无小事,每一个动作都关系着航天员的安全,每一条口令都系连着祖国的荣誉。
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发射中都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

  在神舟五号发射前进行火箭总检查中,模拟飞行程序进行到158秒时,有一个反映火箭
舱体内的温度参数突然跳变了一下,整个过程不到2秒。就是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现象,也
被系统指挥沈爱华同志捕捉到了,任务指挥所及时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真玄啊!如果在
飞行中出现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启动逃逸飞行器造成误逃,误逃就意味着首次载人航天飞
行的失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同志高兴地说,沈爱华同志立了大功!

  随着神舟五号发射日期的临近,我的心揪得越来越紧,压力越来越大,只能靠安眠药
入睡。为缓解压力,发射前的一天晚上,我来到发射中心烈士陵园,站在聂帅墓前,看看
天上闪烁的星星,再看看长眠在这里的600多位英烈,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我向聂帅墓碑敬
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默默地说:“放心吧,聂帅,我一定沉着冷静,坚决完成任务!”


  10月15日,进入发射程序后,离火箭起飞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时,传来杨利伟起飞前
的最后一次报告:

  “神舟五号报告,15分钟准备完毕!”

  这时,一种中华民族就要腾飞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汹涌澎湃,我憋足了劲,用全力喊出


  “各号注意,我是0号,1分钟准备!”

  “10、9、8、7、6、5、4、3、2、1,点火!起飞!”

  顿时,桔红色的烈焰翻滚腾跃,雷霆万钧,大地震颤,群山抖动,乳白色的长二F火箭
拔地而起,喷射出的尾焰划出一道闪亮的轨迹,仿佛一条腾飞的巨龙,朝着遥远的太空呼
啸而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声巨雷!这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壮丽腾飞!

  590秒,传来“飞船准确入轨!”这个激动人心的通报口令时,霎那间,发射场成了欢
庆的海洋!

  当胡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航天战线的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
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时,我的情感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流
了下来……

  为了这一刻,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一茬茬官兵汗水洒大漠!是他们,铸起了我国
航天事业的座座丰碑;是他们,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正如我站官兵在一首诗中写的
那样: 

  我是高山一座,在风雨中默默思索;我是红柳一棵,深深扎在戈壁大漠。
  我很渺小,在银河里找不到自己的星座;我很伟大,在燃烧中融进了天光地火。
  我很骄傲,为共和国架起了登天的云梯;我很自豪,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奏凯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