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太极蛙泳), 信区: Green
标  题: 戚发轫: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20日22:45:1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发布时间: 2003-11-19  

 戚发轫: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   

  一个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孩子,不久前却把中国人送上了太空,这一切都
源于他18岁时的航天梦。他,就是神舟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 

  公元16世纪,一名叫元福的中国人想飞上太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戚发轫主持设
计的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人送上太空。 

  主持人:神舟五号成功地发射以后,全国上下都在高兴,但是您却在高兴之余,有些
烦恼有些头痛,那么你烦恼的是什么呢? 

  戚发轫:我觉得中国老百姓为这敢事情非常高兴,非常关心,想知道很多东西我能够
理解,是成功了,但是作为设计人员总想做起来,把测到一些数据能够仔细地认真地分析
一下,我们船上也有黑匣子,有很多记录设备,地面的记录设备对我们来讲的话就应该来
坐下来仔仔细细地把这个数据都回放了,分析分析,离原来理想是不是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所以想安静下来。 

  主持人: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10月16号,那么在1964年的10月16号
呢,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个原子弹,那么在82年的10月16号,我们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了
运载火箭,那么我特别想知道我们神舟五号选择这个10月16号是一个刻意的选择呢还是一
个历史的巧合? 

  戚发轫:应该说是一个巧合,就你说的这些事事前我都不知道。 

  应该是这么说,这一点我们都想到了,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发射的日子都是逢十,逢五
。这一次我们就希望是个五,或者是个十,说笑话怎么说的,10月10是国民党有关系,所
以咱就避开它所以就选了个15号。 

  主持人:因为这个载人航天他是以保护航天人的生命为要求的,那么其实美国的哥伦
比亚号,和巴西VLS火箭都是发生事故,伤亡惨重,那么我们这次的神舟五号在这个质量监
督上采取了什么样的特殊的措施? 

  戚发轫:这个事情我们队伍确实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了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工作,任
何一个具体工作都是影响航天员的安全和生命,通过这件事情应该说认识到了,我们就形
成一个为了航天员的安全,为了保证他不受损害,花多少代价都在所不惜,你是加班是花
钱,是劳动这个观点都是一致的,没有说偷工减料,搞造假的,这个东西就是要实实在在
地眼见为实地来做,这个理念很重要。 

  主持人:但是我这一次有一个事情让大家觉得这个怀疑,本来中央电视台是直播的,
但是后来突然取消了,我们这个猜测是不是对宇航员上天不是有百分之百地把握? 

  戚发轫:完全不是这个原因,至于高层领导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是这个原因
,我当年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直播,有两个原因。一个直播我不太懂,什么叫直播。我
理解就是航天员进去之后永远在我们的工作过程当中老有那么多主持人摄像机老对着我们
老照,我觉得对我们工作没好处,我觉得是个干扰,我很不习惯。第二件事情每一个人全
部精力,上了岗以后全神贯注,现在我去应付这么多记者,应付这么多摄像的,那灯要打
开,我不同意。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是有百分之百地把握,这次神舟五号能够成功? 

  戚发轫:我应该说没有这个把握我不会去签这个字? 

  主持人:难道在发射之前您没有做过失败的准备吗? 

  戚发轫:科学实验不可能不失败,但是失败了不能够死人,失败了我们考虑到,但是
我们决定保证航天员是安全的。 

  主持人:所以做到几乎是万无一失了。 

  戚发轫:就是说这个情况, 但是你要说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不是,但是我说我保
证航天员不会下来。比方说我们在上升段,上升段和返回段是载人航天最危险的两个段,
美国上去的时候是1986年挑战者号,牺牲了七个人,那么回来就是今年哥伦比亚号,这个
事情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影响的。比方说上升段万一火箭出了故障怎么办呢,我们用八种不
同高度地救生的模式都可以把航天员送到1300公尺以上,弹出来开伞把航天员送下来,而
且为这个事情做过一次非常精彩的实验,就是说出事了,我们把返回舱送到1300公尺以上
,返回舱很正常地回来了。 

  主持人:那么1961年前苏联的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和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这两个事
件他可以说发掘和吸引力大量的人才,促进了象高能物理、天文、信息等高科技的发展,
那么我们的神舟能够有这样的力量吗? 

  戚发轫:这件事情本身呢确确实实从客观上会上这样的,但是这件事情就是说我们可
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我没很好去研究这件事,我相信绝对有。我举两个例子,一百年前
第一架飞机上天的时候就飞行了几十公尺,很短几段时间,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
到航天作为一个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有多大,和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有多么密
切,假如你现在能想像没有飞机里怎么过,地球能沟通吗?第二个事情就是我们中国东方
红一号发射的时候,老百姓都知道唱着东方红乐曲,说大卫星就是唱歌的,你能够相信空
间技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了吗?我们假如说现在没有卫星可能我们没有办法,你们这个
媒体你们这个电视怎么向全国广播? 

  主持人:美国它有三万多个民用产品是从航天技术转过来的,那么我们中国将来也能
有这样的成绩吗? 

  戚发轫:一定会有的,比方说我们就刚才这个尿不湿,尿不湿现在应该说小孩用很简
单了,那么现在我们在这个座舱里头,人,没有人没有事,有人了以后人只要排出湿气的
,这个湿气的话处理不好是要造成安全性的问题,比方说我们外面是很冷很冷的空间的温
度,那么这个壁很冷,假如这个湿气都凝结在这个壁上,滴的水珠,这个水珠要到我们这
个插头插座上那就是短路了,就坏了, 

  主持人:一个湿气就这么敏感? 

  戚发轫:所以这里头要想一种办法,把它除掉一种办搞一个很复杂的叫冷静干燥器,
把水吸得把它抽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自己研制一种,比尿不湿要高几千倍。比方说尿
不湿一克的重量能吸收20克50克的水,那么我们现在一克的这种材料可以吸收上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这回熟悉以后比我们想像的湿度要低得多,设备里头没有水,水哪儿去了就是
被我们这种吸湿材料被吸掉了,所以这种材料将来也可能用上。 

  主持人:那么这个美国它在空间技术他投一个美金,他是九个美金的收入,他也是说
整个的空间技术为他来了两千万一美元的收入,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那么中国的收入
是多少呢我们的空间技术,为我们带来的收入? 

  戚发轫:这个我确实没有研究过,我也没有法回答,但是他说的不是载人,是整个的
航天技术,但是你可以想像,我举个例子,当年中国没有通讯卫星的时候,靠微波传递,
那个时候电视机卖不出去,都抵押了谁也不买,因为你看电视,看不清楚,说笑话了,说
是李玉和和她妈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是李奶奶,哪个李玉荷都分不清楚,我们第一颗通讯卫
星84年打上去以后,全国的覆盖率从百分之三十几一下提到百分之八十几,电视机供不应
求。 

  主持人:这就是商机? 

  戚发轫:这就是商机,现在你看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不论一个两个,现在通讯信息变
成一个产业了,假如没有卫星的话假如不太可能。我晓得气象卫星,天气预报,假如没有
气象卫星我们很多灾害没法预报,资源卫星这个效益都是没算,所以说我们没有个数,但
是你可以想像的到,现在已离不开了。 

  主持人:我们16号发射一成功,美国的主流报纸纽约时报马上就登出一篇文章,那么
在这篇文章里,他反复强调的就是说没想到中国这一次令人吃惊地公开,那么我们怎么来
去理解他所强调的令人吃惊的公开呢? 

  戚发轫:因为这件事情本身怎么说好呢,就是说我们现在整个我觉得观念上应该变化
,实际上我们现在应该说是应该还是很透明的,另外一次应该跟这个东西,我可以认为从
现在了解这个情况,并不影响一些专利性东西的泄密,美国人经常讲我们偷了他的什么东
西了,实际上真正要害的东西他也不会公开,我们也不会把要害的公开。我想这个是正常
的,他感到那么惊奇我估计可能他心理状态不正常。 

  1933年,戚发轫在日本占领下的东北出生,五岁时他随父母迁往大连金县,一个在当
时被日本划入自己版图的地方,直到8岁他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戚发轫:我每天上学第一个内容就是全校师生面向东京向天皇朝拜,而且念信条,就
是第一条我们是天皇陛下的皇民。我们1945年被苏军解放了,我才知道我们是中国人。那
么建国不久就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我们是在大连,念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又
受到一种更大的精神上的创伤,那么很多的志愿军的伤员都到大连去,因为苏联那儿有陆
军医院,很多都是被美国飞机轰炸扫射造成的,我们从船上,从船上运来,我们作为抬担
架的,把他们抬到医院里去,给他们输血,我都感到挺惨的,中国人自己兄弟姐妹就被美
国的飞机轰炸扫射这样的情况,另外那个时候美国的飞机经常就窜到东北,沈阳,丹东去
轰炸,他说的迷失方向,但是从来不迷失到大连去,因为大连有苏军在那儿驻军,有强大
的空军,所以那个时候从心理上就感觉到好像中国人不强盛,国家建立不强盛,美国人可
以肆无忌惮到我们国家来轰炸。 

  主持人:您是看到这种情况,才立志要学航天业的? 

  戚发轫:那时候还没有航天,所以就是52年全国院系调整,那么我就来报第一志愿学
航空,第二志愿学航空,第三志愿还是学航空。所以那个时候我确确实实是想我真要去学
造飞机,保家卫国。 

  19岁时,戚发轫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两年后,转入北京航空学院,1957年,中央决
定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专门研究导弹。大学刚刚毕业的戚发轫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开始了事业的第一步。 

  主持人:您的名字,戚发轫我查了一下字典,这个对发韧的解释是拿掉支住车轮的木
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业的开始。但您这个名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新中国的第一
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几乎所有的第一航天事业都跟您有关,因为你都参与了,我觉
得这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吧? 

  戚发轫:也就是说命好,赶上这个时候,岁数大赶不上,岁数小赶不上,但你不要觉
得我现在好像有人讲说我干什么事都成功,这个不太科学,我也经历过难堪的失败,甚至
于说我是要承担一些失败责任的事情。 

  主持人:我曾经看过袁家军的资料,那么其实我特别想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你能接受失
败吗?因为很显然从他的简历上他几乎没有失败的经验,但是说到您因为这么多的第一,
也就是说您面对的失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那您印象最深的一次失败是哪一次呢? 

  戚发轫:我想第一次失败就是我们中国仿制成功俄罗斯的,前苏联的一个导弹,是最
初阶段叫东风一号,是冲破苏联专家各种限制我们打成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对我们鼓舞很
大,但是确实专家都撤了,我们总不能搞那儿几百公里的导弹啊,我们搞一个比较好的导
弹,那么我就自行设计,那样时候我就参加这个设计了。62年我也到了实验队,也到了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自己设计的这个导弹第一次发射就在我们离几百公里的地方掉下来了。
爆炸了,那个时候心里特别难受,只是没想到会爆炸,没想到会失败,那个时候年轻满腔
热情觉得好像就行了,不会失败的,没有思想准备,打击太大了,那个时候呢。 

  主持人:那您当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戚发轫: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我觉得无地自容,很难说。而且我们当时有一个领导
说国家花了这么多的钱,做了这么多实验,我们失败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国家和党,那么
一说,我们感觉更无地自容了,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但是那个时候有一个领导是国防科委
主任叫王秉章,他讲我们要振作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回去总结经验,再干,苦干
两年,64年我们打成了。 

  1968年,作为中国“航天十八勇士”中的一员,戚发轫担当重任,成为我国自行研制
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那年他35岁。 

  主持人:那么您经历中国这么多的第一次,有失败就有成功,就像您自己的说70年4月
24号,那天您特别高兴,因为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那么我想从您个人角度来
说您对成功和失败应该是说处变不惊了吧? 

  戚发轫:还不是这么说,第一颗卫星上天应该说是没有把握,周总理多次问我们你们
是不是有把握,东方红乐曲上天是不是能够很可靠地来播放,会不会变调,我不敢讲说一
定,我只能有点变个花样说,凡是我能想到的地面能做到的我都做了,我就是没经过空间
环境的考验。我想怎么可能让你周总理政治局怎么通过呢,所以最后还是实事求是地讲,
我还是说地面能想到的实验,能做到的实验我们做过了,还是没有经过空间的考验。以后
就审稿,王秉章还挺较真的,戚发轫这叫不叫空间,从几何上来讲这也叫空间,实际我们
说的是一个空间环境,就是宇宙空间这个环境,我搞得也挺紧张,也不知道怎么改好,钱
学森先生他还是比较灵活,说戚发轫你就改成没经过上天的考验,就这么写上了,写了以
后确实催了几次。 

  主持人:那东西批了吗? 

  戚发轫:最后还是政治局讨论批了,应该说我那个时候觉得从领导从我们下面的同志
,工作还是非常细致的,应该说但是还有一定的风险,要我们说是绝对有把握,这个话恐
怕周总理也不会要求我们这么做,所以我们觉得那个时候觉得好像抱着挺大的压力去。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成为当时举国欢庆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宇宙空
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随后,我国把重点转向了资源、
气象、通讯、返回式卫星的研制。戚发轫先后担任东方红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和神
舟飞船的总设计师,1994年,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戚发轫遭遇了一次
意外的打击。 

  戚发轫:发射前夕我到了现场去。去了第二天就爆炸了,爆炸以后确实毫无思想准备
,而且爆炸的威力挺大的,把整个厂房盖都给掀掉了。我们也有牺牲的人,我们这个测试
间有十几个人,我们正在低头分析数据的时候,轰一声,先看到一个红光。 

  主持人:您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戚发轫:还不是因为这个红光看不见了,就是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一个大的冲击波
把整个的前面的这个玻璃搞碎了,马上这个烟雾就过来了,那么再停电,黑了,实际把眼
睛给伤了,那时候门已经关死了。 

  主持人:那您在那一刻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生命的安全问题? 

  戚发轫:那个时候没有想到,因为好多人都没有出去,我得想办法,我不管怎么说是
院长,我想办法,尤其是女同志个儿又小,前面一个一个人都扒着窗口都出去了。 

  主持人:您是最后一个? 

  戚发轫:最后好多人都问我,你怎么出去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最后我是出去了以后
腿都划伤了,哪儿都划伤了出去了,再也确实走不动了,火焰。那时确实想到,可能就完
了,想到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外面有人把我背出去了,救出去了这个情况,那么我感觉到
那个时候特别伤心,因为不是一个产品,那么大一个厂房,这么多人受伤,而且我们有一
个师傅抢救来不及就去世了。 

  主持人:您看您从那个时候,到今天您已经是70多岁了,40多年了,那您对成功也好
失败也好,经历太多了,就像刚才问的,想说袁家军您这么年轻你能面临失败吗?但是更
重要的是我们国人我们能面临失败吗? 

  戚发轫:我这么理解,我考虑总是从事的有一点风险的事情,那么失败的几率还是很
大的,那么要求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呢?就是要工作做到没有自己失误,那么自己确实没认
识到,那么这就是一个水平问题了,绝对不能因为我们工作当中的失误来造成这个后果,
我觉得这个就是失职,假如我们认识不到,我们就是,那是客观的规律,所以我想这件事
情,但是我觉得中国人最是对失败的承担能力太小,是不是?你看美国的航天飞机,前苏
联的联盟号失败过,都有。我想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的话,我觉得可能老百姓是不能谅解
的。我们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打东方红一号,我们当时压力很大,假如真要失败了,肯定
红卫兵就把我们打死了,说你们简直是对毛泽东思想,什么成功了都是毛泽东思想伟大胜
利,那失败了不是毛泽东思想就不伟大了吗?所以说戴着一个政治这个帽子,我觉得是有
,但是另外我们也要理解中国是比较穷,失败不起,所以现在我们航天业一个例子就是失
败不起是一个口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主持人:通过刚才我们的交谈,我们知道一个航天人,他背后要付出多少,而且他为
了成功他要付出多少,但是就像您所说的没有一样事情它是一定百分之百的,那么我们是
不是将来能够用正确的态度来共同地面对失败,不能说成功我们大家一起里分享,失败是
不是我们也能够来分担。 

  戚发轫: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全国的各行各业的老百姓为我们分担和承担的责任,但就
希望他们理解我,是经过努力了,我们做了该做的事情。但是因为我们水平或者我是一个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差距出现失败了就可以了,我们不要求领导和别人来承担,总的来
讲这些事应该我们做,尤其是一次成功了,下一次不应该再失败,那就没有道理了。 

  1992年,戚发轫担任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经过艰苦的工作七年后,神舟一号飞船发
射成功,与此同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相伴四十多年的妻子被查出患有肺癌。常
年的分居,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顾及到家庭,尤其是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 

  主持人:文革结束以后她跟您在一起了,但是您又非常忙,象神舟的设计什么的,所
以据说她说只要您能够回来,陪她吃几顿饭她就已经很满足了,那么在我看来这个要求几
乎一个家庭的底线了。 

  戚发轫:是这样,确确实实她是。确实她真正体会到搞航天是非常辛苦的,那么应该
说我们家里的所有的事情都由她来承担了。 

  主持人:当您一得知她肺癌晚期的时候您马上回到她身边呢? 

  戚发轫:没有,我不知道,他们说要告诉老戚,当时把我骗回来,因为这个任务没有
最后完。 

  主持人:这个很难在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得知这个消息您是怎么样的感觉? 

  戚发轫:打击太大了,我们得装着很欢乐的样子陪她过年。 

  主持人:那您那段时间在装的时候跟您老伴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戚发轫:就是说你就好好地赶快过春节,回到医院好好治病吧。她还有个信念,就是
说早日能够把宇航员送上天,我能看到你。这种感情我觉得对我是很大的支持。 

  主持人:那三四个月您一直在她身边吗? 

  戚发轫:我做不到在她身边,那个时候神舟一号打完了神舟二号在打,神舟二号打完
以后她已经不行了,就到2001年的3月6号就去世了。 

  主持人:那么3月6号我们不愿意去提及的日子,那么3月6号以后我很想像你是怎么再
回到你的工作的? 

  戚发轫:我自己也觉得正因为有这么一个非常紧张又非常光荣的这么一个任务,就把
我对她的思念给淡化了,假如我那个时候没有这么一个任务在我身上的话,可能过得更难
受,她去世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一直是在神舟号飞船,工作非常紧张非常紧张,那么
我觉得可能对我来讲也是个更好地度过这么一个思念的一个难关,当然得承认这个现实,
应该说我们家里头对她得非常怀念的。 

  主持人:我知道这么一个细节,就是您到现在她所有的东西您都保持原样,只在床上
挖了一个自己的窝? 

  戚发轫:我不愿意动她的东西,但是面对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又有新的房子。本
来因为这件事情,我就不想搬这个家,但是我女儿女婿儿子都说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
你为什么不搬呢,我现在到现在还没搬呢,一个是确实没有时间,一个我回去看一看,确
确实实她搞的什么是井井有条,我不愿意去触动这些事情。 

  戚发轫的一生只填过一次志愿,就是学航天。这个理想他再也没有改变过。他说:人
总是要有追求的,当追求的目标得到实现时,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主持人:10月28号,前苏联的TMA2又一次返回成功,那么它已经进入到国际空间站。
我们也希望中国也能够早日有一天能够进入这个国际空间站。那么我很想知道晚年对于航
天您最大的梦想,或者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戚发轫:我也希望通过神舟五号这个成功,能够得到我们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能够理
解中国搞载人航天,不是哪几个人的需要,而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假如现在不抓紧、不投
入,很可能当我们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当我们要再进入到宇宙空间的时候,我们就来不
及了。肯定来讲的话,以后的竞争越来越厉害了。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挺严峻的,不努力
就要后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不会等我们的,这一点确实需要大伙理解。那么我
觉得我们国家是经费不多,投入不可能很大。但是要相信我们航天人也是非常节约的,我
觉得我们比别的行业效率还是很高的,我们全国的经费不是每一笔都用得非常得当。把我
们吃的那些东西省下来,我想我们可能就够我们搞载人航天的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能有神舟五号的成功,应该说两弹一星打下了很深的基础,那么说
到两弹一星呢,我曾经采访过彭恒武、王希季、杨家墀等等这些人。所有这些人给我的感
触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他们那种奉献的精神,他把这一生一辈子都奉献给国家,奉献给
他的科学事业,那么他们这些默默无闻这么多年来,和您今天时代英雄,应该说这是一个
极大的反差,这一点除了说明我们的时代进步了,那么您个人怎么看待您和两弹一星的元
老不同的命运? 

  戚发轫:应该说载人航天这种精神就是在两弹一星那个精神的启发下,我们是继承他
们的功勋,应该说他们是我们的先辈。这些老的前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也有共
同的东西,我现在不是年轻了,也70岁了,也是老年的人了,我想我们一生都经历过国家
的衰败,受到外国人的歧视欺负,我们都憋着一气,想为中国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做一点贡
献,所以我感到一辈子一个人受一点屈辱可能也是一种财富,我也看了当年这些老科学家
在抗日的时候,甚至在美国学习的时候都是并不感到扬眉吐气,还是感到自己的国家并不
强盛,受到外国人的歧视,这一点来讲的话应该说有良心的中国人并不敢是这样的中西方
来搞,所以他们在那种情况下,作为个人的生活条件应该说很好了,他们一建国,中华人
民共和国一成立,他们就克服各种阻力回到国家,要为国家做建设,我认为这种精神非常
可贵的。总的来讲的话,我们确实不应该忘了前辈为我们做出了奉献,他们不知道啊,是
无名英雄啊。我是沾了光了,我出名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不能忘记过
去,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信息来源:央视国际《大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4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