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中国人进入太空为期不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30 08:48:58 2002) , 转信

http://news.sina.com.cn/c/2002-12-30/0541856749.shtml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2-12-30/1_1-1-21-23_2002123054127.jpg">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

  ——本次飞行试验是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发射前训练中心的预备航天员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两个穿宇航服的模拟人操作各类仪器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设立海、陆应急救生区,布下海上救生船和几十架飞机

  本报酒泉12月30日电(记者冯春梅 特约记者刘程) 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
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在发射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30日凌晨,载人航天发射场星空灿烂。100多米高的飞船发射塔旁,矗立着长征二号F
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火箭的顶部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运载火箭的箭体上,江泽
民同志题写的“神箭”二字格外醒目。零时40分,震天巨响中,火箭腾空而起,疾速飞向
太空,火箭尾部喷射出的长长烈焰,在夜幕长空划下一道绚丽的彩虹。

  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发射成功后,李鹏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刚才,我们共同经历了一个激动人心
的时刻,举世瞩目的“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升空了。这是一件长民族志气、振国威军威的
大喜事,举国为之骄傲,为之振奋。他向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的全体科技人员、干
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中国的航天
员送上太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取得成功后,按照研制计划,要
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是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
试验,其中包括飞船和火箭系统、测控系统、航天员系统、陆海应急救生系统、主着陆和
备用着陆场等。飞船将按计划在太空完成预定试验任务后返回地面。

  发射“神舟”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4次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9次飞行,也是自1
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7次获得成功。

  “神舟”四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
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
院为主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了用于空间科学实验与应
用研究的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试验,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将进行多模
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综合性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空间细胞电融
合实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空间科学技术研
究项目。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的航天员系统和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也全面
参加试验,将进一步验证飞船内载人环境参数和环控生保分系统飞行状态。此前,训练中
心的预备航天员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据专家介绍,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的是,这次在飞船里安置了两个穿宇航服的模拟人
,科技工作者为他们“布置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据了解,为了检验家的“舒适度”,科技人员模仿航天员穿起太空服,反复演练如何
进家门、出家门,如何在失重的环境下生活,如何操作各类仪器,如何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等等。在108圈的空间飞行中,每一圈航天员都可以同地面保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可视通
话。

  安全是载人航天工程考虑的首要问题。“神舟”四号飞船进一步完善了飞船应急救生
系统,从飞船起飞到着陆都精心设计了救生方案。这次试验按照正式载人飞行的要求,设
立了若干陆上应急救生区和海上应急救生区,布下了海上应急救生船和几十架飞机,救护
人员到位并进行了有关演练。

  据了解,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中国西安卫星
测控中心有关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队,将对“神舟”四号飞船进行持续跟
踪、测量与控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2月30日08:49:05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