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allbird (大小鸟), 信区: Green
标  题: 太空椅可视电话 “神舟”四号打造太空宾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1 11:37:29 2003) , 转信

特制太空椅+安全气囊+太空可视电话+……

    本报讯 “神舟”四号飞船已经在天上遨游了两天,与前三艘飞船相比,“神舟”四
号是对载人技术考核最为全面的一艘飞船,那么,它为航天员准备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总师戚发韧等多位航天专家。 

    安全是载人上天工程考虑的首要问题,与前三艘飞船相比,“神舟”四号的生命保障
系统更趋完备,“神舟”四号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模拟假
人,它们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脉搏、心跳、呼吸、饮食和
排泄等。在模拟航天员宇航服的口袋里,还装了一个特制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员受到多少
太空辐射,为载人飞行提供可靠数据。

    飞船为航天员配备了特制太空椅,航天员只能蜷曲在太空椅上。特制的太空椅和奇怪
的坐姿,能使航天员的脊椎承受飞船上天高达四到五个重力加速度的过载,而不会受到伤
害。

    “神舟”四号还进一步完善了飞船应急救生系统,飞船入轨后发生故障时,飞船上备
有应急返回装置,可由航天员启动,不需要地面支持,能在短时间内返回到应急着陆区。
飞船增加了手动控制系统,使航天员能够自主控制飞船的姿态和轨道。为防止误操作,关
键指令的发出都必须经过多步完成,并能迅速显示飞船执行命令的情况。

    在着陆前,航天员将关闭返回舱舱门,飞船新增加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器,将检查舱内
的密封性,保证不将空气泄漏到太空。

    飞船返回地面后,即使不能马上被发现,飞船的返回舱内为航天员配备了足够的救生
物品,也能保证航天员在陆上生存48小时、海上生存24小时。如果返回舱不幸落入水中,
返回舱里的安全气囊也能让3吨重的返回舱漂在水上,而不会沉入水底。

    除了安全,“神舟”四号更下了不少功夫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舒适性,意在为
航天员营造一个像星级宾馆般舒适的“家”。

    据“神舟”飞船副总师张伯楠介绍,“家”里用淡黄色阻燃布做壁纸,照明灯经受超
过连续2000多个小时的考验,观测窗口是用特殊的双层光学玻璃做成的,表面还镀有增加
透光率的薄膜,以备航天员对外界环境进行观测。

    为了检验“家”的“舒适度”,“神舟”四号飞船起飞前,科研人员还模仿航天员穿
起太空服,反复演练如何进舱门、出舱门,如何在失重环境下生活,如何操作各类仪器,
如何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等等。

    据“神舟”飞船总师戚发韧介绍,舱内设有“太空热线可视电话”,在飞船108圈的环
地飞行中,每一圈航天员都可以同地面保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可视通话。为保护航天员
的隐私,舱内的摄像头能调节方向,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摄像头。

    2002年,航天员还曾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飞船总指挥袁家军透露,“神舟”四号飞船是对载人技术考核最全面的一艘飞船,这
次测试主要是让航天员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进一步熟悉飞船内的环境,进行故障模式等
适应性测试和演练。

    测试中,科技人员向航天员传授了飞船的操作知识,指导他们在飞船内进行实际操作
。航天员在测试中熟悉了舱内各种操作设备、操作面板,各种按钮等仪器设备。在故障模
式等测试中,航天员按测试程序,按步骤进行了实际操作。航天员还穿上宇航服进行了开
舱门、关闭舱门等多种操作。测试中还进行了封舱测试,以锻炼航天员的环境适应能力。


    经过多项测试,航天员对“神舟”四号飞船的操作设计评价良好。多位航天专家透露
,按照现在的准备情况,“神舟”四号一旦成功返回, 2003年中国将基本具备载人航天条
件。(许斌、曾伟)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3年1月01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