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号升空进入倒计时 宇航员吃穿住揭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21 09:29:09 2003) , 转信

  随着“神舟”四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成了老百姓的热门话题。“中
国宇航员待命升空”等大标题也纷纷见诸报端。据国防科工委的最新消息说,载人飞船将
于十月准时升空。目前,宇航员的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那么,宇航员究竟是些什么
人?他们的训练到底怎样?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吃、穿、住如何解决?

  “12名宇航员在京集训,他们现在的所有状况我们不能向外界透露一丝一毫。”记者
的采访请求被中国北京航天城外宣部门这样婉拒了。但通过记者的种种努力,一些知情人
士还是向记者介绍了中国首批宇航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

  练:住“红房子”每周练五天

  昨日上午,记者专访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北方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辉,他向本
报独家披露了宇航员以及载人航天升空的一些资料。

  陈教授介绍,这十多名清一色30多岁的中国宇航员都是空军战士或战斗机驾驶员,他
们从周一到周五都不回家,而是住在北京新建的“航天城”。这个培养中国首批宇航员的
摇篮——中国北京航天城就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3500亩。在这里工作的航空航天人员都
把这个宇航员基地叫做“红房子”。宇航员的身份甚至对大多数在这个院子里工作的航空
航天人员保密。对于“红房子”的叫法,人们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建筑物是红色的;二
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叫法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源于此。

  陈教授透露,宇航员身高不超过1.7米,体重限制在65公斤左右,年龄在30岁上下。另
外,对宇航员的学历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都具有工程学或科学方面的学士学位或
同等学历。

  除了参加与飞行有关的一般性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外,宇航员们还要经过长时间的适
应性训练才能过关。去过训练基地的陈教授说,训练项目多种多样。比如,为了适应太空
飞行期间失重和旋转带来的刺激,对宇航员的训练甚至包括花样滑冰、降落伞的自由落体
、体操、蹦床等;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旋转台训练,即把人固定在旋转台上,以不同的速度
旋转。受训者一开始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但经过长久训练就可逐渐适应;为了
让宇航员能够适应长期寂寞的特殊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隔离室内几乎听不到任
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另外,宇航员还要进行各种安全脱险训练,如弹射塔和飞机的跳伞训练、迫降在海上
或陆地时的求援训练、正常降落在海洋时从飞船出来的训练等。

  陈教授说,宇航员的训练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苦得多,有些训练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当初苏联宇航员在一年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
里。当年美国的登月宇航员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
走20—30公里。我国的宇航员也要进行同等强度的训练,而如此的体能训练,不是一般人
能经受得了的。

  住:挂着睡,能洗澡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这点你也没有想到吧!王壮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飞
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
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地面上有重力,而太
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壁上,睡觉
的时候要进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

  吃:压缩砖,牙膏管

  陈教授介绍说,宇航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20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下
咽。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
对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在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而是摆在桌子上就飘起
来了。所以专家门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蔬菜、蛋白、脂肪丰富。据陈教授透露,航天集团专
门有一个机构负责研究太空食品。早餐、午餐、晚餐,每天三顿饭吃什么,如何搭配,都
设计得非常科学。

  衣:10公斤,值千万

  据中国载人飞船上将配备的宇航服的制造地——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宣传部有
关人士透露,宇航服去年就已制作完毕,并多次试穿。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
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
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液冷通风服外是两层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层,用
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限制层的外面是防热防微陨尘服,由8层组成,起防热和防微
陨尘作用;最外一层是外套。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但穿起来并不困难,一般15分钟左右
即可穿戴完毕。

  由于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
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和出舱两个功能。这种航天服属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
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约10千克,价值高达
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亿元。本报记者何涛

  “太空人”训练全揭秘

  距离今秋十月载人飞船升空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宇航员们最近在训练什么呢?陈辉教
授透露说,目前仍然有宇航员的基础训练,熟悉飞船舱内设施也是他们的主要训练内容。
去年年底,陈辉教授曾经进入航天城参观,他向记者讲述了宇航员花样繁多的训练内容。


  入选条件

  想成为宇航员,入选条件除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基本身体素质良好外,还必须通
过航天城特有设施的“技术考验”,包括:每分钟转速24圈的转椅,以检查其对震动及眩
晕的耐受能力;前后甩动幅度15米的电动秋千,以测试飞船进入轨道时可能使人体产生的
空间运动病等。

  “转椅+秋千”=极度眩晕

  进入航天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间不大的房子,四面封闭,除了靠墙一台控制仪外
,地中央的一张转椅格外引人注目。这张转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
,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转椅主要是用于检查宇航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
他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

  从转椅室出来进入的是电动秋千室,在高达数十米钢架的护卫下,一台貌似汽车的厢
式秋千被四条钢臂凌空提起。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能甩出15米,它主要是用于适应空间
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

  体验“蹦极”

  航天城里还有一个“冲击塔室”,内有一座约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它的作用是模拟飞
船返回地球的冲击环境,从而加强人的抗冲击耐力,研究各种方式的防护措施。

  比玩“飞碟”难受多了

  3层楼高的离心机室里装备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国产载人离心机。

  人体离心机是一种巨大的旋转装置,既可以上下伸缩,也可以左右转动。顶上有一条
长达16米的旋转手臂,它用结实的钢架紧紧托住了位于手臂前方的一只椭圆形不锈钢封闭
吊舱,这只吊舱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转动,因此可以建立同方向作用于宇航员的超重条件
。当整个离心机开起来时,有些像游乐场中的“飞碟”,无论是“房子”、“手臂”还是
吊舱,都在不停地加剧转动摇摆,但其转动的速度和摇摆角度则是“飞碟”无论如何都无
法比拟的。

  忍受狭小和孤寂

  宇航员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宇航员训练中心里有各种各
样为使宇航员适应太空生活而设置的模拟舱。

  低压舱是一座淡绿色的T形舱,内有工作舱、休息舱和卫生舱3部分。当宇航员穿上特
制的航天服走进低压舱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抽掉,宇航员此时就开始进入“太空”。狭
小的舱内既没有电视也没有音响,就连做一些摇摆幅度较大的健身活动也很受限制,没有
电话,不准通信,与社会完全隔绝。学会如何适应这种环境,是走进太空之前必须攻克的
课题。

  认识回家的路

  天象仪室是宇航员模拟训练中的最后一个关卡,宇航员升空执行任务之前必须在这里
熟悉星空图,找出自己将要走过的路线,一旦载人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宇航员
就不得不启动手动装置找到回家的路了。

  图说:宇航服:宇航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约10千克,价
值高达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亿元。牙膏:由于受太空失重的影响,宇航
员的太空食品要做成牙膏状,吃的时候才不会到处乱飞。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