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五号的军事用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9日18:40:2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今年11月或12月,中国将发射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据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
指挥张厚英透露,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上天的宇航员人数,将本着越简单越好的原则;
宇航员在天上呆的天数,原则上依然是越简单越好。

  上周,北京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首架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消息。
但在送几人上天、有多少宇航员受训等关键问题上,各家说法不一。对于中国搞载人航天
的军事价值,各家均未提及。
  首次只送一人上天当天返回 
  2月15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张厚英,受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团委托,到中国科技馆,向200多名听众介绍中国载人航天与应用技术
。据张先生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国将发射神舟五号飞船搭载宇航员。
  从1999年开始,中国陆续发射了神舟一号到四号无人飞船,对载人状态进行了全面的
模拟和考核。张厚英说:“前四次都取得了成功,第五次有把握上人。至于上几个人,现
在不好发布,但肯定是越简单越好。宇航员在天上呆的天数也不会长,仍然是越简单越好
。”他同时透露,神舟五号宇宙飞船上有3个座位,但肯定不会上3个宇航员。
  中国科技馆的一位专家对《21世纪环球报道》说,根据张先生的两个“越简单越好”
来推测,神舟五号只会送1人上天,上去之后当天返回。因为神舟五号主要是证明中国可以
把人送上天,航天飞行风险又极高,送上1人足矣,没有必要上两个人去冒险。
  何时发射神舟五号?这目前仍属于国家机密。神舟系列前4次发射的时间依次是1999年
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上半年的在4月以前,下半
年的在10月以后。依此推测,今年下半年发射的神舟五号当在11月至12月内。神舟五号如
果成功,中国就是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首飞宇航员“心理素质最关键”
  中国目前有多少宇航员?北京的报纸有的说是12人,有的说是14人。张厚英说,宇航
员共有14位,其中2人是教官,自然也能上天。他们全是男性,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都有
10年以上的驾龄,选拔时最高军衔是少校,最低军衔是中尉,现在肯定高升了。他们身高
都在170厘米以上,体重65公斤左右,大学以上学历。
  张厚英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是NO。1。”
  中国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神舟飞船内的各项指标,参考了俄罗斯和美国的数据。张先
生说,俄美已经把800人送上天,各种参数准确。
  宇航员正在北京某基地受训。宇航员在太空有大头冲下的感觉和视觉错位、骨质丢失
等症状,因而要在地面长期训练以适应太空环境。宇航员目前睡的床,头比脚低6度。
  他们训练时承受的离心力是体重的8倍。
  张厚英说:“宇航员的训练非常艰苦,但伙食也非常好。他们整体状况良好。至于谁
先上天,则要排队,特别是心理素质测试。”张厚英说:“心理素质最关键。宇航员要敢
于牺牲,没这个精神,别搞航天。”苏联的加加林本来是3号人选,但1、2号人选在最后的
心理测试中没过关,让加加林成就千古英名。
  飞船外挂CCD相机用于军事侦察
  张厚英在科普报告中播放了幻灯片和电脑动画,展示了神舟五号的形象和神舟系列的
发射与返回过程。
  神舟五号与人们年初在电视上看到的神舟四号基本相似,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 
舱和附加段组成。所不同的是神舟五号的头部是圆柱体,而神舟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
  此外,神舟五号还留有将来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接口。神舟四号里面装满了实验仪器
和用品,而神舟五号里只有宇航员。
  张厚英说:“神舟五号只有舱外一个相机,舱内一个实验仪器都没有,几乎是空空荡
荡,尽可能给宇航员留出空间。”其空间的平面大约是2.2米×2.5米。
  那个外挂相机叫CCD传输性相机,地面分辨率为1.6米,主要用于军事侦察。除此之外
,神舟五号的目的就是确保宇航员安全地上天和回来。
  返回舱主着陆场在内蒙古八王旗
  张厚英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解体,不会影响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对于宇
航员的安全,神舟系列有周全的考虑。
  神舟五号将用长征二号F火箭送上天。它的起飞重量是479.8吨,高58.343米,有334公
里的推力。
  在以往见到的神舟系列发射图片上,火箭顶端都有一个旗杆样的尖。张先生说,有这
个尖,就是载人的标志,没这个尖,就不载人。这个尖叫逃逸塔。火箭发射前15分钟出现
问题,宇航员可以通过逃逸塔里特制的帆布袋,滑进地下室的安全区。如果火箭点火后出
现问题,宇航员就要转移到逃逸塔里,逃逸塔可以自行发射返回地面。如果火箭发射没有
问题,则火箭点火160秒后,飞行到110公里处将逃逸塔抛弃。
  张厚英介绍,神舟系列目前还有个难点没解决。那就是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80公里时
,外表温度会剧升到摄氏2000度,形成等离子体屏障,舱内信息发不出,舱外信息送不进
去。目前正在研究的解决方案是用陶瓷材料来解除屏障。等神舟五号发射时,这个难点应
该已不存在。
  张厚英介绍,中国的神舟系列目前只有12个测控点,陆上是北京、西安、渭南、青岛
、厦门、喀什、卡拉奇和纳米比亚,海上是日本海、南美南端海域、大西洋和澳大利亚海
域,分别由远望一至四号测控船承担,总部在北京。神舟五号返回的指令由远望三 号测
控船发出。
  神舟五号将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返回舱的主着陆场在内蒙古的八王旗,是一片戈壁
,副着陆场在酒泉。这些程序都与神舟四号一样。
  神舟四号轨道舱携带军用设备
  神舟四号的返回舱已经于1月5日返回,而轨道舱还在天上,能飞半年,目前正源源不
断地往回传送数据。张厚英介绍,飞船每次飞过北京上空是10分钟,船上的所有信息就在
这10分钟内,通过北京密云的接受设备,全部接受。
  神舟四号携带的设备有:
  电子侦察。监控雷达和通讯信号,其意义不言自明。
  卷云测定。大气中有些地方有小冰凌,对导弹制导有影响。只有弄清哪些天空区域有
冰凌,才能确定导弹的飞行路线。
  中分辨成像光谱仪。该仪器主要用于国土资源调查,自然也可用于军事侦察。此前只
有美国有这个设备,中国是第二个拥有该设备的国家。
  张厚英展示了几张用该仪器拍摄的中国渤海湾照片、南日本诸岛的照片和台湾岛照片
。照片以绿色为基调,间以黄色、黑色等多种颜色,显示渤海湾的污染情况和日本东京地
区、台湾岛的地貌。他还展示了几张俯瞰中国城市的照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城市格局。

  张厚英说:“美国最新的太空相机的分辨率是10厘米,可以看见地面的车牌号。以前
,美国老看我们,现在我们也可以看看美国。”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用于测量海面和陆地的温度、高度以及海风的风向等。
  太阳紫外监测器等。
  美国对华实施空间封锁政策
  对于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张厚英认为:“美国人说,谁控制空间站,谁控制地球。
  目前美俄是空间技术大国,中国不独立发展,他们绝不会给中国空间。发展载人航天
,在政治上可以壮国威、军威。”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空间政策非常小心,封锁各种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中科院研究航
天的学者可以去美国,但航天集团和总装备部的人申请去美国,基本上被拒签。
  去年10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世界宇航员大会,中方代表团被拒签。
  去年,张厚英得到邀请去美国参加一个航天方面的会议,美方老说签证在办理中,等
会议结束,方告知会议邀请过期。
  在航天飞机上做实验,都装在特制的桶里。北京景山中学学生设计的太空蚕实验就在
这样的桶里,可惜随哥伦比亚号一起毁灭。但张厚英想订购8个这种桶,美方一个不给。
  目前美国的国际空间站上,已经允许20多个国家的宇航员上去,其中包括蒙古和越南
等国家,但至今不允许中国人上去。
  中国将于2010年实现登月
  张厚英透露,中国的载人航天分四步走。
  第一步,就是现在进行的载人航天,主要是突破载人技术。
  第二步,到2007年建立空间实验室。
  其方式是长期在空间运行,短期有人照料。计划每年上去两三次,每次送上两三个人
,每次在天上呆三四十天。但目前宇航员在天上的吃喝拉撒睡设施还没过关。
  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第四步,计划在2010年登月。目前的一系列发展都是为将来上月球和火星做准备。
  为何要登月?张厚英说,月球像南极一样,谁上去谁就有资源占有权。月球上的氦3同
位素约有100万~500万吨,而地球上只有10~15吨。一年用100吨氦3同位素进行受控核聚
变,就能解决全世界的用电量。按月球氦3同位素储量计算,可以解决地球1~5万年的能源
。而地球上的煤和石油,最悲观的估计到2050年就会开采完。登月的另一远虑是,要不要
在地球之外搞第二居住空间。因为,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地球难以承受。


--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
,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
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
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汉书 陈汤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