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逃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5 10:21:57 2003), 站内信件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曹智、白瑞雪) 用于中国首次载人发射的“长征”二号F
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火箭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
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据张智介绍说,安置在火箭最顶端的逃逸塔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火
箭的低空逃逸就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2分钟即火箭
抛逃逸塔前,其中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

  张智介绍说,上升段是飞船发生故障概率最高的时段之一。这个时段最危险的有三个
区间:起飞至火箭离开发射塔架;起飞后约52秒左右的“跨音速”区,即气流脉动压力最
大的区间;以及起飞后约68秒左右的“最大速度头”区,即空气动力最大的时刻。在这些
危险区间,火箭一旦发生故障,以逃逸塔为动力的逃逸飞行器即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
舱与火箭分离,这被称为“有塔逃逸”。

  其他两种模式的工作原理同低空逃逸类似。张智说,火箭抛逃逸塔到整流罩分离前(起
飞后约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2个高空分离发动
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
)如果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
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届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应急救生大队将迅速出动直升机进行
搜救。 

  “我们的逃逸系统设计十分周密。”张智对火箭逃逸系统的可靠性把握十足。“不过
,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用上的系统。”他说。(完)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