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神舟圆满成功!), 信区: Green
标  题: 国新办记者招待会详解神五发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16 14:51:33 2003), 站内信件

  2003年10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介绍有关“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情况,并答记者问。今天的记者会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钱小芊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周晓飞同时出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钱小芊 

  [钱小芊]: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上午好!今天是一个令人十分高兴和振奋的日子,神
舟五号飞船和宇航员杨利伟已于今天清晨顺利返航,胜利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十分高兴地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先生和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先生,向各位介绍组织实施神舟五号飞船首次
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并回答各位有关提问。 

  谢名苞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大型系统工程
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参与了863高技术计划的论证、管理和载人航天工程初期论证的组织工
作。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四次无人飞行实验和这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具体组织领导者之一
。 

  周晓飞先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1983年起在航天部707所工作,198
9年起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工作,担任过航天总公司系统部总工程师,现在是航天科技
集团宇航部副部长。他们两位都刚刚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直接赶过来。 这次记者会的
时间约一个小时,会后将为各位播放一部系统介绍我国培训宇航员的新闻短片。下面先请
谢主任介绍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 

  [谢名苞]: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我谨代表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向新闻界,向一切关心、支持、帮助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
神舟五号飞船在经过绕地球14圈以后,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于北京时间今天6点2
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航天员出舱以后转乘直升机,又转乘飞机,在9点51分到达西郊机场,现在正在向航天
城的路上进发。应当说,今天,就是2003年10月16号,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
子,这一天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现在我向诸位介绍一下这次航天飞行的基本情况。大家已经知道,首飞航天员的名字
叫杨利伟,他是在发射前16个小时,从我们进入到发射场的三人航天员的梯队当中选出来
的。在发射前2小时45分,航天员着舱内航天服,到船舱里头做技术准备工作。 

  像新闻已经报道的一样,在此前,胡锦涛主席前往航天公寓,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代表江泽民主席为航天员壮行,和航天员进行了非常亲切的谈话,带去了全国
人民的问候和祝福。 

  随后,载人航天指挥部举行了简短的航天员出征仪式,总指挥向航天员杨利伟下达了
首次载人航天的命令。指挥部的成员伴随着杨利伟到达发射架前——这是早晨5点55分,并
目送杨利伟进入飞船。发射以后,第587秒,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这个轨道和我们
设计的理论轨道非常相近。飞船每绕地球飞行一圈大约是90分钟,在飞行的第五圈飞船实
行了变轨,进入了343公里的圆形轨道,这个轨道也和我们设计的轨道非常相近。 

  飞船在运行的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和航天员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生理遥测
参数,了解了航天员的心率、血压、呼吸与体温等等特征参数,并且通过电视屏幕观察航
天员的活动、面目表情和情绪变化的情况。期间地面指挥控制人员和军队的领导同志多次
和航天员通话,航天员通过仪表和自我的感觉密切地监视着飞船执行地面指令的情况和飞
船自己的工作状况。 

  航天员还用数码相机照了地球上的很多照片,并且在地面指令的提示下做一些重要指
令的补充。在飞行的第7圈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完成其他所有的空间试验活动。
从起飞到返回,航天员在空间一共生活了21小时23分钟。 

  飞行近一天之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整个的返回过程是这样的,我下面描述一下。在
返回的前一圈,由地面向飞船注入返回的数据,当飞船到达非洲西南部上空的时候,开始
执行返回程序。飞船的第一动作是转动90度把轨道舱分离出去;第二个动作是再转动90度
,然后把尾部朝前,启动了制动发动机,使飞船降低速度、降低高度。飞船的高度降到14
5公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概是在巴基斯坦的上空,把推进舱分离出来。 

  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当中,在高度为10公里的时候,打开一个降落伞,这个降落伞的面
积大约是1200平方米。当飞船离地面大约一米的时候,启动了4个着陆缓冲发动机,使飞船
像在一个气垫上一样缓缓着陆。这样的话,着陆的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两到三米的速度,就
像从一个高台上跳下来一样,丝毫不会对航天员有任何的影响。根据着陆场区的报告,飞
船着陆以后,着陆点离我们的理论着陆点距离4.8公里。返回舱着陆以后,轨道舱留轨继续
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这次飞行实验的三个主要部分,一个是飞船,一个是火箭,一个
是测控中心网的情况。 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度是9.2米,入轨的重量是7790公斤,结构是一
个三舱的结构,上面的舱是航天员生活舱和工作舱,中间的舱是返回舱,是航天员进入太
空和返回地面的时候进入的舱,第三个舱叫推进舱。运载火箭的高度是58.4米,起飞的时
候480吨,起飞的时候八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推力是600吨。这些火箭是我们在长征系列火
箭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一种高可靠、高安全的火箭,可靠性达到99.7%,比一般的运载火
箭高出一个数量级。这次执行任务的测控网是由北京、东风、西安三个指控中心,由东风
、渭南、青岛、喀什等国内测控站,还有纳米比亚、卡拉奇等三个国外的测控站,以及在
太平洋、大西洋上的四条测控船组织的一个海陆基的全球测控网,它在卫星的支持下进行
工作,对火箭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监测。 

  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
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
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活动的国家。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个
伟大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表明了我们中国人能够
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表明了我们可以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晶,是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发扬“
两弹一星”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们相信,
这个伟大的成就必将激发起我国人民更巨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更加提升我们的综
合国力,鼓舞起我们更高的探索和创新的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我们将按照中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确定下
来的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航天飞行之后,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
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二是和空间飞行器的对接技术,三是建立空间实验室。通过以上
目标的实现,把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开发和人类和平利用太空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在进行上述活动的过程中,愿意与一切同我们平等互利的合作
和交流的国家携手共进。谢谢大家。 

  [[钱小芊]: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您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UPI记者]:首先我祝贺你们这次载人航天的任务成功地完成。我有三个问题。第一,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以及返回舱着陆都没有进行现场的电视直播?第二
,我们知道在这个飞行任务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最主要的问题和难题,我想知
道你们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难题是什么?第三,请问神舟六号飞船大概要在
什么时候上天? 

  [谢名苞]:关于直播的问题我们是这么看的,我们认为电视直播不直播和我们是不是成
功没有直接的关系。作为航天工程的组织者,我们认为成功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把我们
的关注点放在如何组织好,技术上怎么突破,然后能够使它的质量控制到最好,保证完成
任务。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在发射前我们对成功充满了信心。至于这次飞行
实验的难题在哪儿,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上升段,保证我们的火箭高质量、可
靠。最难的还是返回段,虽然我们有了返回卫星多次的经验,但是我们对于返回段不敢掉
以轻心,因此我们把最大的关注力放在了返回段。至于神舟六号的发射时间,按照我们过
去发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时间表来看,我们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神舟五号发射完了以
后,我们要好好地总结一下经验,我想就是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发射神舟六号。我的回答您
满意吗?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谢主任一个问题。这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
,它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对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谢名苞]:这个问题请晓飞同志回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 

  [周晓飞]:神舟飞船是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认为
能够研制飞船是一个高技术的代表,是具有综合的高技术能力的体现。从目前来看,虽然
从第一次载人到现在已经有四年时间了,但是实际上能够实现独立载人的没有几个国家。
因为整个飞船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它整个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从对原
材料的需求以及对各种原器件的需求,我觉得对中国的工业产品以及整个大系统的组织和
管理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而我们在整个飞船的研制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从今天来
看,是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整个神舟飞船的研制耗时10年,但是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
解决了很多的技术难题,才终于达到目前的水平。谢谢。 

  [海峡时报记者]:鉴于10年的研发,到底神舟五号在哪些方面优于俄罗斯的所有宇宙飞
船?另外,看来你们的技术路线是走俄罗斯的道路,你们将来要不要像美国一样搞一个太
空飞机? 

  [谢名苞]:俄罗斯搞飞船,包括前苏联,已经搞了几十年了,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各方
面都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我们的飞船也有自己的特点,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飞船
从设计上功能是一步到位的,不像美国和俄罗斯,他们初期搞的时候,是把功能分解成几
块,一步一步的搞,我们因为有了前人的技术,一步到位。 

  [谢名苞]:我们飞船的直径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成2.25米,比俄罗斯的大,为什么大
呢?我们认为这样做航天员在里面更加舒适,也留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另外,我们的飞
船在设计思想上和俄罗斯也不一样,从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上来讲,我们是和俄罗斯一样的
,但是我们还加了一些功能,就是除了把它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之外,我们还把飞船直
接作为科学实验的工具。我们的飞船返回之后,还有一个留轨舱,留在空中继续进行科学
实验。 

  [谢名苞]:还有一点,我们的飞船是在这几年设计的,比俄罗斯晚了一些时候,因此我
们设备的技术含量,比如说电子技术含量和控制技术,应该说比那时候要进步得多。当然
,如果俄罗斯现在开始设计飞船,他们也会采用一些新技术。至于说航天飞机,我们目前
没有这个计划。 

  [德国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迄今为止中国没有和俄罗斯、美国合作,派
自己的宇航员乘他们的工具进入太空?第二,现在中国是否愿意和美国、俄罗斯在太空宇
航方面进行合作?

待续……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