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天河圆梦(1)(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7日12:45:4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命之塔 铸就丰碑  

   目睹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壮观景象的人们一定都会注意到,在火箭顶端有一个避雷针似
的尖塔装置,它便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学名叫逃逸塔。

  逃逸塔承担着双重重大使命,一是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万一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
的意外紧急情况,要确保航天员瞬间逃生、安全返回。二是在发射顺利时它还必须点火工
作脱离箭体,让飞船得以继续飞行,所以在整个发射过程中逃逸塔倍受瞩目。神舟无人试
验飞船四次遨游太空,逃逸系统次次成功经受了考验,成为航天员放心大胆去巡天的“定
心丸”。

  而铸就“生命之塔”的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的航天人。

攻关克险 才智无穷

  逃逸塔是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系统,由于形状特殊、要求极高且是从零起
步,技术难度很大。因此,逃逸系统的研制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为载人航天必须突破的三大
技术难关之一。

  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4月19日,整个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四种型号10台发动机中最大、
也是结构最复杂、研制难度最大的主逃逸发动机,首次热试车点火后不到1秒钟,摄氏300
0多度的高燃速火焰瞬间将四个前置喷管的弯管部分全部烧穿,四射的火箭将整个试车台烧
成了一片火海。乍暖还寒的天气,这个意外的“下马威”将让四院人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寒
冷的冰窖。

  针对问题,四院领导和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连夜召开了故障分析会。总指挥、总设
计师研究后决定,从设计、材料、工艺、技术等多方入手,多管齐下,成立十多个工艺技
术攻关小组协力攻克难关。正值一年当中最为酷热的季节,一场旷日持久、牵涉甚广的“
百日攻关”大战开始了。

  攻关组的技术人员和一线的工人师傅遴选了成百种材料和配方,做了上千次试验,测
试了上万个数据。终于,不知道经过多少个没日没夜的艰难鏖战,多少次模拟试验,新的
绝热材料和成型工艺找到了。四个月后,产品成功经受了地面热试车的考核,试车结束后
界面解剖结果表明,绝热层不但没有烧穿,还有相当的余量,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此后,四院不断突破,先后攻克了瞬时大推力特种固定发动机设计、超高强度钢异型
机械加工、高燃速推进剂配方及工艺、高燃速发动机抗冲刷抗烧蚀绝热防热、高燃速大推
力发动机装药及精密测试技术等关键工艺技术难关,把10多项中国之最甚至是世界之最,
写在了中国和世界航天史上,也把中国航天人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7年,逃逸系统动力装置在全系统率先转入试样阶段研制。1998年10月19日,全面
考核神舟飞船应急救生系统综合能力的飞船零高度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四院研制的四
种型号10台发动机均按指令点火工作,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非常满意的答卷。逃逸发
动机喷出的火焰和它划过的优美轨迹绘就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史上第一幅壮丽的彩图


严抓质量 毫不留情

  由于逃逸系统承担着双重重大使命,无论火箭发射成功与否,它都必须成功,失败不
起。

  因此,四院始终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高可靠性放在首位。四院院长兼总指挥周为民要
求自己和全体参与研制人员务必常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 因为深
谙此理,周为民处理质量问题毫不留情。“出了质量问题,惟你是问!”“出现低水平重
复性质量事故者视同下岗!”“成功后,我重奖你们!”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生硬,其实就
是军令状。

  一次,一位为产品倾尽了心血的老师傅,在检查一批螺栓时,居然出现了漏检事故。
周为民挥泪斩马谡,严肃处理了这位老师傅,并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质量整顿,复查了上
千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规程和元器件。事后,周为民找到那位老师傅力陈其中的利害,老师
傅老泪纵横地说:“我知道,我们现在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将来都有可能是对航天员
甚至整个载人工程的犯罪啊!”

  正是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才确保了四院的发动机不带任何疑点出厂、“零缺陷”交
付总体,实现了产品交付合格率100%,飞行试验成功率100%的质量目标。

  西北望长安,金秋色更浓。四院航天人研制的逃逸系统巍峨矗立在长二F火箭之巅,在
神箭飞天的时刻,他们的心也随着神舟飞船欢畅地遨游太空。 

(王玫 杨衡玉 )

         巴蜀儿女 绽放豪情 

  在一飞冲天的“神箭”和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上,倾注着两万四川航天职工的心血与
希望。062基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承担了火箭箭体、伺服机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火工
装置的研制生产任务。

责 任 没有退路

  062基地主任刘红旗作为基地第一责任人,肩上扛着集团公司下达的责任令,基地领导
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也共同承担着这一历史使命。号令如山,重如千钧。

  质量、安全、进度问题牵动全局,是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核心问题。

  2003年2月,飞船总体部就飞船座椅缓冲器地面试验出现的故障,要求062基地立即提
供数百发专用起爆器,062基地刚给所属的川南机械厂下达生产准备计划,3月初,总体部
又要求增订数百发同种起爆器,两批产品均要求在6月底前交付完成,以保证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按时飞行。为此,在062基地的指导下,工厂做出专题计划,明确了各工序、工种的进
度节点,实施倒排计划,交叉作业。工厂供应部门立即派人乘飞机赴东北购买特殊钢材和
元器件;生产部门集中精锐力量,加班加点,重点突击零件加工和严控封接质量;火工品
装配工序衔接紧凑;焊桥、称装压药以及电性能检测分小批交叉进行;设计、质量、工艺
、安监人员服务到一线,现场解决和处理问题,确保了研制生产进度和质量。

  燎原无线电厂在接受承制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试验设备数十项数十台(套)任务时,相
关设计部门图纸还没出来,此间,工厂从负责结构设计开始,又同时进行产品及有关过程
的设计、中心控制台的结构设计、元器件备料,直至生产工艺、工装检测、生产、总装、
质量保证、进度指标、安全措施等下游 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由于一系列的设计工作都在生
产开始前完成,极大地满足了任务目标的实现。

  烽火机械厂参与的地面试验及神舟飞船飞行试验的伺服机构,整机性能参数要求高、
研制难度大,其多种配套元器件在工厂及系统内部都是首次投入研制,无成功经验可借鉴
。工厂在接到研制生产任务后,迅速作出研制生产的全面筹划和部署,制定产品质量可靠
性保障措施。在生产组织上,立即编制生产配套网络图和专题生产作业计划,从技术设备
、原材料供应、工装保证方面重点组织;对重要件、关键件的加工,采取跟班作业;对生
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技术、管理环节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大大加快了研制进度,确保了
载人航天工程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的圆满完成。

  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062基地研制的产品在神舟飞船前四次飞行实验中,发发优良
,个个出色,完成了规定动作,圆满完成任务,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作出了坚实的
铺垫。

        奉 献 无怨无悔

  在“神舟”、“神箭”的研制生产中,四川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载人航天工程,用智慧、辛劳、奉献、汗
水,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今年春节,长征机械厂承担的运载火箭箭体生产进入总装冲刺阶段,为确保产品按时
优质出厂,工厂决定总装车间春节期间加班,吃住在生产现场。除夕之夜,车间职工人人
一份盒饭对付。当时,不少夫妇因同时加班,买了整箱方便面或饼干让孩子充饥;控制系
统的生产指挥说服父母,主动推迟婚期;一名青工将亲人病逝催其“速回”的电报往桌上
一放,走进了工作间。一位从北京来工厂协助工作的女工程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十分感动
地说:“这些天与你们在一起,我的心灵时时被震撼,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奉献。”


  在项目的研制生产一线,每天24小时交叉作业赶进度、保质量成为常事,没有任何条
件可讲,没有任何特殊可言,产品研制加工期间,长征机械厂8名年轻同志暂时中断了电大
学习,7名重要岗位的同志每天只能休息不到6个小时,累计加班1400余人次,带病上岗11
0余人次。

  这些,仅仅是两万四川航天人在十余年神舟载人飞船研制工程中长期鏖战、奉献拼搏
的剪影。

(基宣)

         神箭火种 助飞神舟  

  2003年10月15日,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692厂干部职工的心里掀起了瀚海般的春潮!从承担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火工品任务的那一天
起,全厂为了成功不知抛洒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经历了多少难忘的日夜。

勇揽神圣使命

  十年前,692厂作为国家从事航天火工装置研制和生产的科研型企业,接受了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配套火工品的任务。厂里及时向总体提交了《关于非电传爆系统在飞船上应用的
可行性报告》,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神舟飞船总师戚发轫一行专家,专程来到
692厂进行考察。最终决定飞船的舱段分离、抛罩、逃逸、抛伞窗盖等采用非电传爆系统的
技术方案。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重任在肩。692厂配套的火工品在火箭和飞船上起着火箭点火、级间
分离、正推、反推、发动机点火、整流罩分离、舱段分离、抛罩、逃逸、抛伞窗盖等功能
和作用。让692厂引以自豪的是火箭和飞船从上到下都有他们研制的数百发(套)火工装置


责任高于一切

  载人航天的一切实施方案都是以人的安全性和产品的可靠性为基点进行的,因而火工
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

  2001年7月,一次综合空投试验中,飞船返回舱出现了有害气体超标现象,经初步分析
,打开飞船舱盖的非电传爆系统工作后产生的少量爆轰气体是污染源之一。在神舟三号飞
船发射成功后,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总体部门提出对抛伞舱盖非电传爆系统进行改
进,要求无有害气体泄漏,改进产品将参与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

  本着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现任总工程师,时任副总工程师龚翔的
直接组织下,主管技术人员成琦、黄永刚、张小英等对该系统原设计状态、空投试验泄漏
原因和潜在的泄漏环节进行了认真分析,把整个系统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几个爆轰气体泄漏
点全找出来,提出6种设计思路进行改进试验和试验验证筛选,从每一个细节保证无爆轰气
体泄漏。在研制时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给生产留足时间,大家挑灯夜战,在办公室
和试验室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经过多轮研制验证试验和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设计改
进的技术途径,彻底有效地解决了有害气体超标问题。改进后的抛伞舱盖非电传爆系统在
总体单位进行多项综合试验中,均完全满足指标要求,抛伞舱盖非电传爆系统技术攻关任
务的圆满完成,为神舟四号飞船的飞行试验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的安全保障做出了应
有的贡献。

  在研制过程中,改进的抛伞舱盖非电传爆系统采用一种孔式点火器,这是一项新产品
。692厂机加车间接受加工孔式点火器的任务,要在壳体上钻一个比一根绣花针还细一半的
小深孔,车床加工的难度相当大,产品材料的材质非常坚硬,废品率非常高。在任务重、
进度要求紧的情况下,该车间抓紧开展小深孔加工的工艺攻关。工艺人员拿到工艺设计通
知到制定出新工艺仅仅只有3天时间,主管该产品工艺的工艺人员沈义平和工人师傅一道互
相交流、互相激励,摸索、试验、改进,每天加班加点干到凌晨一两点。经过大家的共同
努力,从提高车床转速、刀具的切削角度和钻头的选用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采用多次
加工的方法终于解决了该孔式点火器小深孔加工难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进度,受到了
型号系统的肯定。

慎微一丝不苟

  火工品虽小,但其价值就是一枚火箭。火工品没有好与坏,只有成与败。692厂深知自
己肩上的责任。

  为确保神舟五号飞船的配套火工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质量控制上根据《长征2号F
火箭生产质量保证大纲》和载人航天工程加严措施的要求,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火
工品质量保证措施》和相应的加严措施,首先从源头抓起,确保各产品技术状态与任务书
保持一致性。

  尽管用于神舟五号飞船的火工品绝大部分经受了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的检验,但为
了确保火工品的万无一失,今年以来,工厂对神舟五号飞船配套火工品多次从火工品设计
、工艺技术状态、产品生产原始记录、质量档案等进行全面质量复查,并开展了“双想”
活动,组织设计室、工艺生产车间及班组相关人员对配套火工品设计、生产、验收试验等
全过程进行回想和预想,确认神舟五号飞船配套的火工品研制、生产和验收试验过程没有
不可靠环节,无质量疑点和隐患。

  今天,692厂没有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没有辜负集团公司和062基地的期望,
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配套的火工装置,发发优良,个个出色,圆满完成了规定动作,为载
人航天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新功。

( 江明 谢敏)

         时代电子 箭船中枢  

 当欢庆中国首位航天员遨游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之时,负责载人
航天惯性制导、计算机、遥测遥控等电子系统产品研制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时
代电子公司,也走进了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时代。

出众的“五官”——惯性系统

  如果把神舟五号飞船和它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形象地比喻成一个人的话,这个人的“
五官”是什么?就是高精度的惯性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系统担负着火箭和飞船在茫茫太空中的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所在位置的测
量功能,其目的就是要让火箭和飞船看得更准、反应更快、飞行更平稳,这对提高入轨精
度和可靠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13所、16所研制生产的载人航天惯性制导系统。不仅精度高、体积
小、重量轻、功耗小,同时还具有高可靠、长寿命的特点。

  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研制的载人航天惯性制导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长征二号F火箭还是在神舟系列飞船上,都分别安装了多套冗余
惯性系统。也就是说,无论哪套系统出现故障,仍然能够使飞船准确入轨并安全返回地面
,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精密的“大脑”——计算机产品及设备

  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上有着精密的“大脑”——计算机。

  在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五号飞船上,作为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并相互配
套的专业研究所,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71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为火箭、飞船和航天员配套研
制生产的主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近20多台(套)。这些精密的“大脑”,不仅积极营造了
航天员在天上舒适的生存空间,而且也为火箭、飞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比如,舱载医监设备能够监测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
,对航天员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使其能够身体健康地返回地面。为了研制与以往不同的
、更为精细的“大脑”,771所让这一设备可以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多种通道传输到不同地
方,使航天医学专家随时了解航天员的生理参数。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数据处理装置,是771所为航天员系统献上的又一份“礼物”。这
一装置可以控制返回舱内的氧、氮、压力、温度、湿度、烟火报警、灭火指令等,调节环
境参数,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飞船适时接收信号、发出信号和飞船内部的指挥,全要依靠船上的控制系统和数据管
理系统,771所研制和生产了这一系统的多个关键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同时,根据飞船总体
的要求,在研制返回舱主控计算机时,771所在设计上大胆采用新的体系结构,为飞船“一
个故障,继续工作;两个故障,安全返回”的自主容错能力提供了保证。

  他们研制的新型箭载计算机,利用冗余技术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安全性增加了砝码。特
别是在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中,771所按照火箭总体部门的要求,成功研制出故障检测处
理器。从发射前15分钟到箭船分离,这个处理器就像一只眼睛,严密监视着火箭,对火箭
是否有故障进行判断,并根据故障模式的不同,启动逃逸程序向航天员报警。

敏感的“神经”——遥测系统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旗下的704所作为我国遥测技术的中心研究所,为航天员飞天的交通
工具——火箭和飞船梳理着敏感的“神经”。

  十年来,他们为五发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了2000多台(件)测量、记录和通信仪器。这
些仪器就像人的神经元和神经网络,负责测量火箭各个关键部位的压力、温度、流量、加
速度、振动、噪声参数,还要测量火箭液体燃料的液面位置、火箭发动机转速。测量所获
得的数据作用可不小,它们能够帮助指挥员决策火箭是否可以按预定计划发射,判断发射
后火箭是否正常以及航天员是否需要逃逸。若干种新型仪器的研制和若干新工艺技术的突
破,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迈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十年来,他们还为五艘神舟号飞船新研制了一体化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复接传输设备
、飞船力学参数记录器、飞船应急记录器,这些仪器为我国测控产品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技术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航天用黑匣子。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航天时代
电子公司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自己丰富的技术成果。



本贴由鸡蛋于2003年12月15日18:42:39在〖鼎盛王朝〗发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