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onado (普普通通,我一杀猪的), 信区: Green
标  题: 古今风流: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档案解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7日12:30:5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3/10/17 10:10   青年时讯 
 
  记者:赵雁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许,一个被“密封”了10余年的名字,被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
在两分钟内连读数次———他就是中国第一个踏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英雄的名字正在
百姓中变得耳熟能详,但中央电视台对杨利伟的简单播报,更勾起了人们对他家庭生活的
关注。
  禀赋特异源自遗传
  杨利伟的家乡就在紧临“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辽宁省绥中县,也许是背靠渤海湾的
缘故,杨利伟的性格中也融入了大海赋予的豁达和明净。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绥中县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家中姐弟三人,他排
行第二。父亲杨德元是建国初期毕业的大学生,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有心琢磨。他大学学
的是中文,当过老师,搞过地质勘探,后来转行做了商业,以前还差点被选上飞行员。杨
利伟多才多艺,学习爱钻研都秉承了父亲的特点。母亲魏桂兰是中学语文老师,她性格坚
韧,办事好强。在杨利伟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母亲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杨利伟上小
学的时候,年幼的弟弟才上托儿所,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都要去接送兄弟俩。
母亲不会骑车,好强的她就每天很早起来,推着自行车带上两个孩子。就这样她风雨无阻
,坚持了好几年。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人经常被冻得涕泪横流,手上也满是开裂的口子
。但是母亲从不抱怨一声,也没有耽误过工作和孩子上学。
  家中书香墨宝的熏染,也滋生了杨利伟旺盛的求知欲。连环画是他儿时的最爱,什么
《三国演义》、《西游记》、《铁道游击队》都是他爱不释手的珍藏。不识字,他就央求
大人读来听。
  在父母眼里,杨利伟是个好奇心强,爱钻研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一次与小朋友打
赌,一个说火车长,一个说货车长,双方争执不下。有心的杨利伟中午饭也不吃,拉上小
朋友到离家不远的车站去看真火车的模样,一定要把疑问弄清楚。
  冒险天性与生俱来
  杨利伟贪玩,也爱“琢磨”玩。为了知道水井的深浅,他搬起石头往水里扔,为试试
叔叔做的竹片刀是否锋利,楞是用刀把姑姑家种的一片葵麻都削平了。没有买来的玩具,
就琢磨着自己做。他利用缠线的木轴做的带刹闸的小车,曾经令伙伴们羡慕了好一阵。也
是因为他的聪明,有创意,让他成了“孩子王”。
  从小到大,只有一次杨利伟着实让父母担了一回心。有一年大年初五,离家四五十里
地的北面山坡上那座高高的若隐若现的小山包引起了杨利伟和伙伴的兴趣。为了寻个究竟
,他和两个伙伴一早就瞒着父母出发了。那段路对于几个孩子来说确实太漫长了,等他们
搞清楚那是烽火台的究竟,返回时天都黑了下来,他们迷路了。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摸
索着回家的路,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在了结满冰的河沟,两个孩子好不容易才把他拖上岸
。直到半夜,走了上百里地,饥肠辘辘,衣服上结满冰茬,鞋子也露出了脚趾头的杨利伟
才回到家中。而他不知道为了自己的这次“探险”,家里人已经从中午到晚上找遍县城的
各个角落,广播里的寻人启事也响了好几次。当他被悲喜交加的母亲紧紧搂在怀里时,他
才意识到自己“探险”的代价有点大。
  淘气归淘气,在学习方面,杨利伟让父母非常省心。小学毕业,他考上了全县惟一的
重点中学的尖子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还拿过奖。
  父母虽然对他管教严格,却十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1983年空军到杨利伟所在的地
区招飞,他自己张罗着报了名。母亲知道后,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尊重支持他的选择
。出差外地的父亲匆忙赶回,得知儿子被录取的消息也欣喜万分。曾经当飞行员也是他年
轻时代的梦想,虽然自己招飞没有被录取,但是梦想在儿子身上实现了。
  神奇的飞行成绩
  杨利伟当然明白父母的苦心,他用优异的成绩报答亲人的关怀。入航校不到一年,家
里就接到学校发来的喜报。无论是初教级飞行还是高教级飞行,他总是第一批放单飞。在
四年的学习中,写家信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所有的喜怒哀乐,他都愿意拿来和家人一起
分享。
  杨利伟是个注重亲情的人,每次航校放假前头一天,他总会兴奋地整夜睡不着觉。回
到家里,他争着干家务,耐心地陪父母聊天。甚至到了舍不得睡觉的地步,他说:假期不
长,就让我多点时间陪您们唠会嗑吧!飞行员的伙食标准高,母亲生怕他吃不惯家里的饭
,就想着法子调剂。他宽慰母亲说:我到哪里都最爱吃您给我做的炸小鱼,烙春饼,而且
每吃必撑!
  作为家中的长子,杨利伟觉得自己从18岁来到部队,对家里照顾不多,这也一直是他
心中的遗憾。如今父母年纪大了,杨利伟每年都会把他们接到家中住一阵,即便不在身边
,他也时刻将父母挂在心上,常常打电话回家嘘寒问暖,好强的父母却不愿意给训练繁忙
的儿子增加一点负担,叮嘱儿子的都是鼓励的话。
  妻子眼里的福将
  张玉梅是位中学教员,娴静文弱。他们的相识相恋结合似乎顺理成章,但也与大多数
家庭一样波澜不惊。
  婚后的张玉梅随杨利伟的部队辗转了几个地方,可无论是从大西北到大西南,生活环
境与生活条件有怎样的不适,张玉梅都没有抱怨过一句。当飞行与生活开始密不可分时,
她才意识到飞行员职业风光的背后更多的是危险。慢慢地,她也成了半个气象员,会根据
天气的能见度来判断能否飞行。她的耳朵也灵敏起来,能捕捉空中信息,天上飞机的鸣响
着,在她听来是最为动听的音乐。
  在温柔贤惠的张玉梅眼里,杨利伟是员福将,无论在哪个部队,他在的时候就没有出
现过事故。杨利伟在工作中又是员猛将,很少能顾及家庭。张玉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即
便是儿子出生,也没耽误过丈夫的工作。其实杨利伟何尝不知道妻子的辛苦,只要回到家
,不管再辛苦再疲倦,他也要将最多的快乐带给家人。
  2001年7月,张玉梅因病住院手术。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
点儿都不敢动。有时她说话难免带点火气,可杨利伟丝毫不介意,耐心服侍妻子,在病床
边的椅子上整整陪了妻子一个晚上。早上,当他返回航天员公寓参加航天员训练前的小体
检时,一称体重,他一晚上减了整整3斤。
  正在张玉梅手术住院期间,杨利伟却要告别妻子去吉林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训练。此时
此刻,妻子只能在病床上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医院肾活检报告。一周后,报告出来了,那是
一份让张玉梅震惊而揪心的报告。那天晚上她失眠了,她在感叹命运不济的同时,也感到
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挺住!暂时不能将病情告诉杨利伟,她怕
影响他的航天员飞行训练。
  出院后,医生要求张玉梅必须每月去医院做10天普洛欣冲击治疗,一年半的时间里,
每次去医院,她都一个人去。走之前,她会尽自己所能,将家里的事情妥善安排,把屋子
拾掇得清清爽爽。最困难的时候,她请来公婆帮助自己,却没有因此耽误过杨利伟一天训
练。
  儿子眼里的神秘英雄
  8岁的儿子杨宁康非常崇拜父亲,年幼的他并不明白父亲现在从事的职业。但他最珍爱
父亲一张身着飞行服,英姿飒爽站在飞机旋梯上的一张照片。今年他以《爸爸的雄姿》为
题写的作文刊登在《作文导报》上。他在文中写道:一想起爸爸,我就有一种亲切感,我
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爸爸的工作太忙了,一个星期也很难见到他一面,好
在我手中有爸爸这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为此他还得到了18元稿费。杨利伟知道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说:“想不到我们
家第一个拿到稿费的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班主任让孩子用这些钱为爸爸买份礼物。儿子
想到爸爸最爱吃水果就用18元钱和妈妈买回了三个大西瓜。老师和同学问他为什么买这
样的礼物?孩子说:“我爸爸每天训练很辛苦,要流很多很多的汗,我买西瓜给他解解渴
。”在杨利伟看来,那几个西瓜是他吃过的最香甜的美味。
  在杨利伟步入太空之际,亲人们给了他最多的鼓励和支持。他的父母亲自从老家赶来
给儿子加油助阵,他们要在第一时间看见杨利伟从太空安全归来。为了不影响杨利伟临战
前的准备工作,杨利伟69岁的父母就每天通过细细的电话线传递着亲人的关怀和祝福,他
们要儿子相信,父母和亲人们永远是他温暖和坚实的后盾。
  上图: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
有欲乃大 无容则刚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