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航天员杨利伟载誉归来目击记(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19 10:59:42 2003), 站内信件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3-10-17/1066346985_1xaqkZ.jpg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3-10-17/1066346985_2xaqkZ.jpg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欢迎群众把他抬了起来
航天靴在荒原上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记。
2003年10月16日清晨7时02分,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走出返
回舱,双脚再次踏上祖国的大地!
7时40分,一架直升飞机在晨曦中起飞,将杨利伟送抵附近机场。8时30分,一架波音
737专机呼啸起飞,载着航天英雄向首都北京飞去。
飞过云海,飞过草原,飞过田野,飞过山林……这一刻,辽阔的祖国大地,掀起一阵
阵沸腾的热浪,翘首期盼英雄归来的人们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崇敬
的鲜花抛向英雄。一个普通的日子,成了举国欢庆的盛大节日!
勇士飞天日,民族圆梦时。今天,记者跟随英雄凯旋的脚步,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时
刻……
①内蒙古主着陆场——
喜迎英雄凯旋
飞船降落:天地立体大追踪
10月16日凌晨,深秋的内蒙古草原,孤寂辽阔,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上,周围星光点
点。
渐渐地,东方露出一线瑰丽的橙色。5时40分左右,西南方向天空中出现一个亮点,拖
着金色的尾巴向下划落。
天空中,5架直升机向飞船落点飞去。地面上,车队从四面八方赶来。
“发现目标!”茫茫荒原上,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抬头仰望,天空中隐隐约约出现
一个暗点。近了,近了……只见巨大的彩色降落伞,拽着抛掉防热底盖后的飞船返回舱,
划着优美的弧线,从天空中缓缓飘落。
直升机飞向返回舱,在它的周围盘旋飞行,仿佛翩飞的鸿雁在召唤着远行归来的游子
。灿烂的朝阳,给返回舱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光晕,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准确降落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返回舱降到
距地面约1米的高度,舱底的缓冲发动机骤然喷出火焰,吹起一片黄沙,托举着“神舟”平
稳着陆。这个着陆速度,仅仅相当于人从一米高的跳台上跳下!
“啪”地一声脆响,航天员杨利伟摁动舱内的开关,返回舱切断降落伞,面积达1200
平方米的主伞如彩虹般飘落在返回舱边,像给飞船献上了凯旋的花环。瞬间,直升机在距
返回舱约200米处降落。地面搜救车队随即赶到,回收人员不等车轮停稳就跳下汽车,向飞
船返回舱奔去!
杨利伟:安然无恙跨出座舱
此时,表皮被大气层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平稳地“坐”在地上,散发出阵阵焦糊的
气味。用手触摸舱壁,还散发着烫手的余温。“航天员怎么样?航天员怎么样?”人们迫
不及待地掂起脚尖,从舷窗向里望去……
“啊!”人群中骤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只见航天员杨利伟已经解开束缚带,站在返回
舱里,将戴着手套的右手贴在舷窗上,向舱外的人群挥动!
6时54分,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在北京航天
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7时01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
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工作人员搬来一把特制的软椅,请他坐下,按规定做几分
钟的“地面重力适应”。随后,现场的搜救队员们欢呼着将他高高托起,送进了及时赶来
的医疗救护车。医护人员当即对他进行一些必要的身体检查,并协助他更换服装。
不一会儿,换上了天蓝色航天员训练服的杨利伟又回到人们面前,更显得英姿勃勃。
面对人们的欢呼和照相机的镜头,他频频招手致意。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
,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②首都西郊机场——
英雄被高高抛起
停机坪上,翘首盼望英雄凯旋
机场,鲜花簇拥。远方,青山如黛。
9时30分,有关领导来到铺着红地毯的舷梯下,迎接航天员杨利伟的归来。在欢迎的人
群中,有航天员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母子俩的手里,各自捧着一束鲜
艳的百合花。看到母子二人,飞船各系统的老总们纷纷夸奖起来:“你们和利伟的对话很
精彩。”一位老总抚摸着杨宁康的头说:“你爸爸是个英雄,你将来也要当个英雄!”
这时,身穿民族盛装的几名迎宾的军校学员悄悄合计起来:“等杨利伟下了飞机,咱
们把他抛起来怎么样?”说着,他们在同学中挑选了一名和杨利伟个头差不多的男学员,
认真地“排练”起来。
舷梯下,锣鼓喧天欢迎英雄
9时50分,一架白色的波音737专机在跑道上降落。驾驶员操纵飞机,缓缓滑行,当机
舱门对准迎接英雄的红地毯时,飞机刚好停下。
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怀抱鲜花迎上前去。杨利伟一
手将妻子拥在怀里,一手将儿子抱在胸前,现场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军乐队演奏出高
亢嘹亮的迎宾曲,杨利伟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宿双
宁难抑心中的激动,与杨利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5个小伙子跑上前来,将杨利伟一次又一
次抛向空中。
中巴彩车上,杨利伟为记者“揭谜”
10时10分,一辆身披五彩鲜花的中型面包车驶出北京西郊机场,取道八达岭高速公路
,向北京航天城驶去。
刚刚从太空归来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和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等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位于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员
公寓,记者有幸随车同行。
一上车,李继耐就把杨利伟8岁的儿子杨宁康抱在自己的膝盖上,拉着杨利伟的手,让
他坐在自己的身边,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杨利伟笑着说:“在飞船上一共睡了4个小
时,刚才在飞机上又躺了一小会儿,现在感觉很好。”在首长们与利伟交谈时,张玉梅静
静地、目不转睛地盯着丈夫,手里还捧着刚才在机场迎接丈夫的百合花束。同车的人们见
到小宁康,你一言、我一语地逗起他来:“宁康,爸爸给你摘了一颗星星回来,你要不要
啊?”宁康把脑袋一歪,脆生生地说:“要!”全车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这时,记者想起
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大屏幕上看到的一幕———飞船刚刚入轨,杨利伟在一张纸
上写了几行字,举在摄像机镜头前。可能杨利伟写字的笔画有点细,当时大家谁都没有看
清他写的是啥。于是,记者问起这个悬疑。杨利伟笑了:“我写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
和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窗外黛青色的山峦飞掠,汽车驶进城区。公路两旁的行人驻足观望彩车,有的举起手
臂向车队致意,有的情不自禁地欢呼……
③车队沿途——
飞天英雄魅力四射
记者碰上了一位“航天迷的哥”
从城里赶往杨利伟乘坐的专机即将飞临的西郊机场,记者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名叫
田景林,大胡子,40开外,听说记者是去采访杨利伟欢迎仪式的,伸手把计价器的指示灯
扳了起来:“采访航天的记者,我今儿给您免费啦!”
像许多北京出租车司机一样,这位田老兄也挺能“侃”。他告诉我,免费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他是个“迷航天的主儿”。
别说,侃起航天,他还真有点专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航天开发的民用
领域。“比如这个车载卫星定位仪,就是航天开发带来的直接成果。”他指着车上的定位
仪屏幕感慨地说:“咱老百姓也是航天开发的直接受益者。”
是啊,无论是气象预报,还是电视转播,航天开发的成果已经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之中,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通过卫星网络接受教育的
人已经达到数千万。如果这事听起来还有点远,那么请往我们的餐桌上看看,你平常吃的
已经有不少是“太空蔬菜”。据报道,一种从太空遨游回来的花卉生出了更加美丽的模样
,近期就要上市,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人群里有一位“‘神舟’发烧友”
从杨利伟乘坐的专机降落的西郊机场,到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沿途虽然没有组
织欢迎,但还是有不少人事先得到了消息,在路两边翘首而待。
人群中,一位名叫宋亚强的小伙子告诉记者,9月末,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北京科技周
上,他当了一回“神舟”发射总指挥。
这次北京科技周,航天展区规模最大。数百平方米的大厅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搭载的火箭模型、载人飞船模型,还有一些已经发射到太空的人造卫星模型,让观众恍若
置身遥远的太空。
“要说最吸引人的,就是火箭发射现场模拟演示了!”宋亚强至今还难忘当时的激动
一刻。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个电脑方阵,可以模拟演示“神舟”发射的全过程,除一些保
密程序外,过程非常逼真。电脑屏幕上有6种可供选择的程序:从5小时倒计时准备,到1分
钟倒计时操作,一应俱全。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他选择了5分钟程序。按动总指挥电钮,火
箭、飞船各系统状态显示出来,其它各电脑纷纷向他报告准备状态。最后10秒钟,倒计时
读秒的声音响彻展厅。“我宣布点火起飞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了!”小伙子哈哈笑了起
来,“今天,真正的航天英雄就从我们眼前走过,有过那次模拟体验,感觉和他更近了。
”
“追星族”心目中的“新星”
迎接航天英雄的车队刚刚驶过,记者走进路边的一所学校,采访了一位姓彭的副校长
。他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科技活动,对航天英雄也有着一种特别的崇敬之情。学
生中有不少是“追星族”,追的是歌星、影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英
雄的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他们开始追慕科技明星,对谁才是真正值得崇敬
的明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在几天前,“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爱科学月”开幕。北京一家报纸以《“神
舟”引导学生科研,中学生热衷造火箭》为题,报道了“神舟”引发中小学生科研热的盛
况。东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中学生们组成了“火箭梯队”,着手“研制”工作,短短
数月,他们造了60枚“火箭”。虽说这种火箭模型非常简单,但每一枚都代表着这些青少
年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美好祝福和衷心祝愿。
采访彭副校长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不少同学跑到校门口翘首张望,希望能一睹杨
利伟的英雄风采。他们告诉记者,像杨利伟这样的人,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④北京航天城——
众人争睹英雄风采
老专家打开存了30年的茅台酒
载着航天英雄的面包彩车,刚驶出八达岭高速公路,距北京航天城还有一两公里,激
越的锣鼓声就传了过来。“就要到家了!”杨利伟精神为之一振。
家,越来越近,锣鼓声越来越响。航天城大门上,两只巨大的红色气球悬挂着两幅标
语:热烈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热烈欢迎中国首飞航天员载誉归来!
粗略统计,今天在航天城欢迎的各界群众达2万多人。
“我得仔细瞧瞧杨利伟。”一位身穿白色夹克衫的老者在人群中念叨着,但总是挤不
进去。老者名叫王德汉,曾搞了几十年的航天研究,现已退休。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
刚被选为航天员时,王老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为什么要送人上太空》。今天,他要好
好看看自己的学生。
欢迎队伍中,有许多“老航天”。载人航天工程,早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不少“老
航天”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识渊博,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们默默奉献了
一辈子。
第一代“航天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何权轩,今天没来航天城。
但他在家里,打开一瓶存了30年的茅台酒,与老伴举杯庆贺。他对记者说:“这是我45年
的梦想,今天实现了,高兴啊!”
“妈妈好!”利伟紧紧拥抱母亲
在警卫人员手拉手的“护送”下,彩车终于驶出人海,来到航天员公寓前。在公寓门
口,杨利伟的父母亲早早在等候。
“妈妈好!”一下车,杨利伟紧紧拥抱住母亲。杨利伟的母亲魏桂兰激动地说:“好
!好!”周围记者的闪光灯闪成一片。
这两天,杨利伟的母亲和全国人民一样,时刻关注九天之上的杨利伟,一直端端地坐
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总共才睡了三四个小时。母亲相信儿子,但母亲的牵挂比
任何人都强烈。
杨利伟成为英雄,这中间饱含着母亲很多很多的心血。杨利伟上小学时,年幼的弟弟
才上托儿所,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都要去接送兄弟俩。不会骑车的魏桂兰,每
天早早起来,用自行车推着兄弟俩上学,风雨无阻。
虽然很想父母,但按照规定,杨利伟第一顿饭还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吃,也不能陪父母
多说会话,他必须尽快进宿舍洗澡、就餐、休息。
两位总指挥签署“交接书”
在杨利伟走进宿舍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宿双宁和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就正式签署航天员移交手续。一张打印好的《中国首次载人
飞行航天员交接书》这样写道: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实施了首次载
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于16日
6时23分顺利返回到内蒙古主着陆场区。7时02分自主出仓,11时安全到达北京航天城。杨
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签完名后,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见证历史的签字,见证中国人民辉煌的签字
。签完字,中国首次载人飞船飞行才正式宣告成功和结束。
手拿移交书的宿双宁告诉记者:“杨利伟下飞船后,医生两次对他进行身体检查,他
的身体不是一般好,而是非常好,各项生理指标都很正常。这次飞船发射也不是一般成功
,而是非常成功!”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