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航天员在京训练 “人造环境”如同太空(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9 19:08:02 2002) , 转信

http://jczs.sina.com.cn/2002-12-29/100078.html

<img src="http://jczs.sina.com.cn/2002-12-29/3_27-1-3-66_20021229182013.jpeg">

(中新社资料图片)

  中新网12月29日电中国航天报27日在一篇题为《载人航天公众看点--航天员训练知多
少》的报道中说,目前,中国的航天员正在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的“人造
环境”中接受严格的训练,迎接将来上天的考验。

  中国神舟飞船的无人飞行试验就是要为今后上真人铺平道路。公众自然要问:天上和
人间环境不同,航天员上天后能适应太空的环境吗?其实不论国外数百名已上天的航天员
还是中国未来的航天员,他们在上天前都要进行一番特殊的训练。该报道对此作了详细介
绍:

  “人造环境”如同太空

  用人为的方法或手段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似或相同的环境称为“人造环境”。它所用
的科学仪器设备就称为模拟设备。为保证人在太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必须先在地面上做
各种应对太空特殊环境的模拟训练,熟悉载人航天器的基本结构性能与驾驶操纵航天器的
本领。

  目前,常用的载人航天地面模拟设备有三类:一类是针对航天中所遇到的特殊环境进
行模拟的设备;另一类是为航天员训练航天作业所用的各种飞行模拟器;还有一类是建立
各种舱体,内有模拟航天器内部环境的模拟设备。

  模拟航天中所遇到的特殊环境的模拟设备较多。例如,有模拟超重环境的人用离心机
,也称人工重力环境模拟器,其超重过载值可根据需要而变,以考验被试者抗重力过载负
荷能力;模拟失重环境的失重飞机和模拟失重感觉的大水池;模拟载人航天器着陆冲击时
产生冲击力的“冲击塔”;模拟高速气流吹击的风洞设备;模拟瞬间弹射力的弹射塔、滑
轨车、飞机弹射装置等;模拟压力、温湿度环境因素的模拟设备,如低压舱、高压舱、迅
速减压舱、真空舱和高低温舱等;模拟旋转力、角加速度环境因素的转椅、旋转台,这类
设备在考验人体平衡机能时最有用;模拟噪声环境的噪声室及其设备;模拟振动环境的振
动台;还有模拟电离子辐射、紫外线、激光、红外线和微波辐射的各种模拟设备等等。

  飞行模拟器是针对载人航天任务而设计的执行各种飞行任务的模拟器。其主要功能是
在地面模拟太空中的飞行条件和实际载人航天器运动状态,为航天员提供运动感觉、视觉
、听觉和操纵负荷等各种感觉,使航天员感到好像真的在太空驾驶航天器一样。前苏联和
美国所发射的各种载人航天器都有各自的飞行模拟器,其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飞船的飞行
模拟器,可以模拟从起飞到登月和返回地面等全程序飞行,也有只模拟载人航天某项飞行
技术的模拟器,如有模拟飞船的起飞、入轨和姿态如何控制等飞行技术的模拟器。还有模
拟在太空作业的专项模拟装置,如太空对接、太空维修和出舱模拟器等。

  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与工作的微小空间环境,都是以各种舱室的形式来完成的。这
种微小生活空间舱室与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空间类似,除不能模拟失重环境外,其他都能
模拟逼真。这种微小生活空间模拟对于考察和训练人对长期在太空生活的适应性是很重要
的。

  失重环境是太空飞行所特有的环境因素,也能模拟出来,只是失重的时间短。短期失
重环境的模拟主要是落塔和失重飞机,落塔所造成的物体自由下落时间仅几秒钟,没有实
用意义。用高性能的普通飞机改装或特意建造的失重飞机,能在一次飞行中创造出20秒~
30秒的失重环境。人们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
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甚至可把一个舱体搬进机舱中;还可以进行人在失重的时间里从舱
体爬出来的试验,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总之,它是在地面训练人在失重环境中的运动、
消除人体对失重的“恐惧感”的有效途径。

  在地面还可以用水池产生的漂浮感觉,训练航天员在失重时进行工作和维修的状态。
也可以用头低位卧床办法,模拟失重时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失重效应等。让航天员们适应这
些模拟的“太空环境”,上天时就不会发生意外了。

  太空训练非同一般

  航天飞行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活动。不言而谕,经受巨大的噪声、振动、冲击和超重的
特殊考验,需要强健的体魄,即使在似乎是非常轻松自如的失重状态下工作,也是非常消
耗体力的,往往做几个动作就会使人精疲力尽。因此,航天员必须进行增强体质的体育训
练。如秋千、体操、球类、蹦床、跳伞、滑冰、滑雪、游泳、长跑、骑自行车和爬山等等
。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为准备与美国联合太空飞行,“联盟”号航天员在一年半的训练
时间内,骑自行车1000千米,滑雪3000千米,越野跑步200多千米。通过这些体育训练,可
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前庭器官平衡机能的稳定性,以适应航天任务和航天环境的要求
;提高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心肌力量和舒缩机能,使人体在超重作用下能迅速调整血液的
分配,返回地面后能迅速再适应;爬山登高运动可提高对低压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


  航天员训练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它需要航天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
神。如旋转台训练,即使体质非常健康的人,开始总会出现眩晕、恶心、甚至呕吐等反应
。在离心机上的耐超重训练,更是十分艰苦的。绝音室训练,虽然无需付出巨大的体力,
但寂寞感往往是最折磨人的,长期耐受寂寞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美国曾挑选一批妇女
做卧床休息试验,让她们不许弯曲膝盖地躺十天。当她们被扶起来时,都感到无力、头晕
、浑身疼痛,还损失了少量骨钙。即使是航天步行训练,也需要勇往无前的勇气和耐力。
美国执行“阿波罗”计划时,为训练航天员在月面上行走的能力,曾要求登月航天员穿上
几十千克重的航天服,每天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步行20~30千米。如果航天员训练有
什么神秘的话,艰苦就是其神秘之所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