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宇航员,翅膀有多硬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23 19:17:58 1999), 转信

中国宇航员,翅膀有多硬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拥有一支技术高超的太空科技队伍,运载火箭已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系统体系,已具备发射宇宙飞船的技
术实力。
首先,中国已拥有8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即: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
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
等,可用于发射各类航天器,并即将推出长征火箭家族的两员“新丁”--- 长 征
一 号 丁, 承揽发射低轨道 1吨 以下的多种小卫星和 长 征 三 号 丙,运载能
力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3.7 吨 和 推力更大的运载火箭。
第二、历年来,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57次发射,总发射成功率接近90% 。自从1
990年中国实施商业发射以来,商业发射占长征火箭同期飞行次数的百分之六十五
。自1990年至1997年,中国的商业发射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九

第三、世界领先的几项航天技术 :
1. 世界第三---航天回收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1975年,长征二号火箭发射返回
式卫星成功,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
家。中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发射的17颗返回式卫星中,已成功
回收了16 颗。
2. 世界第四---运载能力。1984年,成功地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向地球同步转移
轨道发射了1450公斤的通信卫星,当时在美、苏、法之后。
3. 世界第三---掌握并使用低温高性能推进剂。
4. 世界第二---解决发动机高空二次启动技术。
5. 世界前列---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的许多新技术。
第四、太空技术和太空工艺有很大突破。太阳能电池技术可以满足飞船升空后的
消耗量很大的二次能量供应。
第五、中国首次升空的宇宙飞船,是无人驾驶的,这是为载人宇宙飞船作准备的
,但其性能、结构与载人宇宙飞船是一样的,无人宇宙飞船上配有载人的舱位,
更加安全可靠 。
第六、空间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和配合载人航天飞行的生理医学科学 研究,取
得了重大进展。
第七、宇航员训练正在进行,时刻准备进入太空 。
北京有一个专门从事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所,里面装备的一整套地面模拟试验设
备十分引人注目,如低压密封舱、低压变温舱、生命保障系统实验舱等。就在我
国的第一批两名学员被派往俄罗斯接受培训的同时,国内的地面培训也已经开始
。为了训练我国自己的宇航员,这里装备了国产的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
降落冲击塔等训练设施,从学员培训和装备水平两个方面向两个大国的垄断地位
发起冲击。
第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还将研制推力更大的运载火箭 --- 长征三号丙和
长征二号捆的改进型,使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14至15吨,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7吨 。
1.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种火箭以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为芯级,在一级上捆
绑两个助推火箭,其馀结构和分系统与捆绑四个助推火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基本
相同 。
长征三号丙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3.7 吨,并可以执行各种轨道 要
求的发射任务,增加了用户的选择范围 。
2.长征二号捆的改进型以及更大推力的大型火箭,使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 至
15 吨,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吨。这些火箭不久将陆续推向市场 。
第九、中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著名发射场都已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各类卫
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网和卫星、飞船测控网。
第十、中国正在发展的空间天气学,将建立预报太空天气的环球地面监测网,可以
配合飞船上天后的环球飞行。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8毫秒